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度基准面

深度基准面

深度基准面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水路运输、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77736篇;相关期刊29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海岸工程、海洋测绘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全国第二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等;深度基准面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暴景阳、许军、孙新轩等。

深度基准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7736 占比:99.93%

总计:177860篇

深度基准面—发文趋势图

深度基准面

-研究学者

  • 暴景阳
  • 许军
  • 孙新轩
  • 许家琨
  • 陆秀平
  • 唐岩
  • 欧阳永忠
  • 翟国君
  • 齐珺
  • 刘雁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宝华
    • 摘要: 为了解决复杂水文条件和远距离等因素给垂直基准传递带来的精度低、可靠性无法验证的难题,提出并研究了长江口外远距离海上平台垂直基准体系的建立方法。首先,建立了覆盖平台水域的GNSS控制网;然后,给出了联合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平均海平面及海面地形的1985国家高程计算方法、平均海平面和深度基准面综合确定方法;最后,形成了平台垂直基准远距离传递的完整方案。借助于上述方法开展了长江口外远距离海上平台垂直基准传递研究,获得了互差为2 mm的平台1985国家高程以及精度优于3 cm和5 cm的平台平均海平面和深度基准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江口外远距离海上平台的垂直基准体系。
    • 周颖; 王瑞
    • 摘要: 为实现远海潮位精确监测,基于GPS后处理技术(post processing kinetic,PPK)开展了远海锚定PPK潮位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及稳定性研究,对潮位提取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准确性进行验证,PPK潮位整体精度优于10 cm,对于计算确定深度基准面的精度进行分析,其精度与水位计潮位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基本一致,偏差在厘米级,为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提供可行方案。
    • 陈远鸿; 杨志敏
    • 摘要: 全球或者区域性高程基准面的统一对于构建数字区域或者区域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旨在构建深圳海域的垂直基准面并实现其与陆地高程基准的统一转换,具体方法是基于目前的国家空间坐标基准框架,广泛利用深圳海域已有的长、短期验潮站收集的潮汐基准面资料和区域内的CORS站、高等级GNSS控制点以及水准点等提供的GNSS与水准数据,将这些资料与海洋重力及卫星测高数据综合起来,建立深圳海域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在此基础上水文站的水准点将被纳入国家高程基准框架之内,从而统一了深圳海域深度基准与国家陆地高程基准。此外,陆地高程基准被传递到深圳海域的海岛上,即统一了陆海测绘基准。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利用CGCS2000三维坐标转换得到该点基于理论最低潮位面的高程。
    • 孙彦菲; 周兴华; 付延光; 孙维康
    • 摘要: 利用潮汐模型NAO.99Jb和FES2014确定了山东邻海的深度基准面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AO.99Jb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0的中误差为23.28 cm,FES2014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3的中误差为34.37 cm,长周期分潮的相对误差过大导致加入长周期分潮改正项后深度基准值中误差分别增大了11.04 cm和12.38 cm,较其他分潮对深度基准值精度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基于潮汐模型构建深度基准面模型时,长周期分潮部分必须加入实测数据改正.进一步采用山东邻海13个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定量地分析了长周期分潮对深度基准面确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周期分潮改正项的量值介于13.89~22.39 cm,平均改正值为18.03 cm,在深度基准值中占比达到15.15%.因此,长周期分潮改正对深度基准面的精确确定研究贡献较大,准确的长周期分潮模型是构建高精度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基础.
    • 迟亮; 唐岩; 金绍华; 王江; 崔杨
    • 摘要: 根据已有深度基准面模型,研究了深度基准面在不同方向的非线性变化程度,并且从深度测量的极限误差出发,推算得到深度基准面内插的极限精度要求,二者结合确定深度基准面线性内插的有效范围.实验结果证实,潮波传播特征差异会导致深度基准面线性内插有效范围的差异.最后,结合深度基准面线性内插的有效范围,在渤海湾部分沿岸海域设计了框架点的布设方案.
    • 余彬彬; 熊东波
    • 摘要: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和海洋工程项目的大力开发建设,海洋测绘技术及无验潮测深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与应用.重点介绍了无验潮海洋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论述了测深仪无验潮测深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理论分析、项目实例演示、数据比对等方式和手段,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几种无验潮测深技术精度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介绍了对应的几种控制方法,针对几种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最终达到了减少水深测量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了经济效益.
  • 8. 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史晓平; 石景元
    • 摘要: 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深度基准面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制约海图成果的精度,影响航行安全以及港口、航道和海洋工程建设.为此,梳理当前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结合海洋测绘实际工作中深度基准面的计算和确定过程,全面分析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长期存在的不一致、不平衡和不统一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包括:计算方法自身局限、方法前后不一、计算资料差异、陆海垂直基准不统一、区域水文潮汐特征变化和深度基准面发布缺乏权威机制等.提出统一的深度基准面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计算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加强水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设,为深度基准面平衡奠定基础;建立深度基准面计算、校核和发布机制,消除深度基准面不统一的不足,为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和统一提供参考.
    • 张墨起; 许军
    • 摘要: 通过两步构建了覆盖中国北方四省市邻近海域、分辨率为1′×1′的深度基准面模型.首先以精密潮汐模型为基础,由理论最低潮面的定义算法构建了初步模型;其次设计了以略最低低潮面传递法为基础的订正算法,由历年测绘海图所用的179个验潮站L值,对初步模型实施订正,构建了成果模型.43个长期验潮站评估表明,初步模型的中误差为5.4 cm.空间分布密集的验潮站点将深度基准面模型归化至海图的深度基准系统,达到了工程实用的要求.
    • 胡英俊; 张安民; 张佳丽; 侯泽北
    • 摘要: 通航水深是船舶在某时段沿着一定航线通过特定区域的最浅水深,对船舶的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海图测绘时将水深归算至深度基准面,由验潮资料求得,而潮汐值是通过临近区域发布的潮汐表来进行推算,由此获得的通航水深精度不高,且不同港区之间采用深度基准不统一,所以无法为船舶提供精确、连续的通航水深.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GNSS的通航水深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海底高程,通过精密数值模型模拟海面高程,由此获得通航水深,并提出了实时通航水深的应用模式.为了建立与陆地地形相衔接的海底地形模型,以CGCS2000参考椭球面为垂直参考基准面,深度基准面采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进行潮波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实验结果显示:数值模型精度较高,构建的深度基准面误差在5 cm以内.本文提出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通航水深测量及服务模式,提供高效率、高精度通航水深、海图水深数据,可为船舶用户提供实时动态水深服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