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模式
产业组织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784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理论导刊、内蒙古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等;产业组织模式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健、严钰霆、任木荣等。
产业组织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841篇
占比:99.92%
总计:107924篇
产业组织模式
-研究学者
- 刘健
- 严钰霆
- 任木荣
- 周建国
- 和思鹏
- 尚晓
- 张虹
- 戚聿东
- 晋宗魁
- 王仲梅
- 王静
- 白斌丽1
- 窦同宽
- 郭秀春
- 丁国书
- 丁存振
- 丁存振1
- 严诚忠(评点)
- 于涛
- 任丽凤
- 任志敏
- 何艳琳
- 傅士芹
- 傅金娣
- 傅青
- 刘依阳
- 刘吉丰
- 刘怀宇
- 刘波
- 刘浩
- 刘禹
- 包玉泽
- 厉无畏
- 向秋兰
- 向龙
- 吕雅辉
- 吴传清
- 吴国胜
- 吴涛
- 周健合
- 周文豪
- 周绍东
- 哈利.希尔曼.沙特朗
- 姚昊
- 孙世民
- 孙文斌
- 孙芳
- 宋亮
- 宦梅丽
- 尚明瑞
-
-
宦梅丽;
王昭
-
-
摘要: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有必要结合现代化生产技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依靠现代化科技管理,逐步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正大集团通过打造“政府+农民+银行+企业”四位一体产业组织模式、以低碳为核心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和种养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蛋鸡养殖的低碳、低能耗和低污染,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其他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正大蛋鸡养殖经验表明,“双碳”目标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以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化发展,以低碳为核心推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以数字化为手段促进畜牧业高效发展,充分保障小农户的利益。
-
-
胡波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涉农信息井喷式增长,农产品滞销的信息也屡见不鲜。滞销对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以及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农产品滞销纾解路径农产品滞销问题主要在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而滞销事件一般涉及农户、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多个主体。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需要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与产业组织模式变革相结合,将传统营销促销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将应急之策与长远之道相结合。
-
-
张康洁;
吴国胜;
尹昌斌;
钱小平
-
-
摘要:
为探究稻农绿色生产行为、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及其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中国水稻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湖北4省1 487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带有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分析绿色生产行为对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收入效应.结果 表明:1)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以传统市场交易模式为主,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较少;就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占比来看,黑龙江比例最大,吉林和安徽次之,而湖北占比最小,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2)进行绿色生产正向推动稻农选择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而对选择传统市场交易模式产生负向影响.3)相比传统市场交易模式,稻农选择纵向协作模式和横向合作模式分别提高15.9%和5.3%的水稻收入水平.因此,为了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发展、保障农户持续增收,应加大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多角度挖掘双方盈利空间,增加彼此紧密度以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
-
-
蔡晓琳;
方凯;
张倩秋
-
-
摘要:
交易成本和政策激励是影响农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两个重要方面,为探讨两者的作用层次,文章基于我国四个柑橘主要产地826份果农的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农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并运用ISM模型判定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发现:(1)交易成本和政策激励因素对柑橘果农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对小规模柑橘果农而言,信息搜索成本、产地初加工补贴和技术支持显著影响他们的产业组织模式选择;而显著影响较大规模柑橘果农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因素包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产地初加工补贴和技术支持。(2)无论柑橘果农规模大小,政策激励因素相对于交易成本因素而言,对柑橘果农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作用更为直接。
-
-
姚昊;
孙芳
-
-
摘要:
产业组织模式与农民主体的适配性问题逐渐凸显,阻碍产业化进程.文章基于资源—能力视角,以BS猕猴桃产业案例进行纵向分析,探讨了产业组织模式与农民主体性的关联,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农民主体性程度,并为农民主体性的持续激发创造机会与内部环境.并认为,产业各阶段的发展需要组织模式与农民主体性向心融合,才可保证产业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取,实现产业化联合体的持续稳健发展.
-
-
刘浩;
陈朦
-
-
摘要:
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1],直接导致生猪产能严重下降、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生猪供销严重失衡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疫情冲击直接暴露出我国生猪生物安全管理领域存在严重不足。目前,在非洲猪瘟常态化与政策导向的双重背景下,生猪养殖业迅速向"适度规模化、生物安全化、严格管理化"转变[2],因此,基于产业组织模式视角分析猪场生物安全措施采纳及运行现状,对于提高我国生猪产业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汪家铭
-
-
摘要: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立足陕北资源优势,按照全新的产业组织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共有27套工艺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主要包括1500万吨煤炭中低温热解、560万吨甲醇、180万吨乙二醇、200万吨聚酯、200万吨烯烃及以此为中间原料的下游产品,年转化煤炭超过2000多万吨,估算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项目分两期四阶段建设,一期工程投资约700亿元,一期一阶段工程180万吨/年乙二醇,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制乙二醇装置,计划2021年6月产出合格产品,全部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
-
-
王晓萍;
胡峰;
任志敏;
傅金娣;
张月月
-
-
摘要:
我国是原奶生产大国,但乳品产业竞争力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由于我国乳品产业组织结构松散,各产业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当前正值我国乳业转型发展关键期,平衡好产业链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做到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奶农共建牧场企业是乳品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的战略之选,有助于提升奶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地位,平衡奶农与奶企之间的利益关系.奶企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必需加强对乳品全产业链的协调控制.为此,本文提出要以龙头奶企为核心,通过优化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与横向市场结构,来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稳步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与乳品行业协会的协助.
-
-
丁存振;
肖海峰
-
-
摘要:
基于6省肉羊养殖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交易特性以及产业组织模式可得性对肉羊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肉羊养殖户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数养殖户仍处于松散组织模式状态,参与紧密产业组织模式养殖户相对较少;交易特性显著影响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养殖户专用性资产越多、交易频率越高及不确定性越大,越倾向于加入紧密产业组织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可得性及产业组织带动主体发展状况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形成现实约束,影响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养殖户对产业组织模式认知及肉羊养殖模式选择等也影响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基于此,提出多途径提升养殖户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推动肉羊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
-
刘依阳;
尹燕;
高健
- 《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文章基于福建和浙江2省3个县(市)中9片养殖海域中的430户大黄鱼养殖户的问卷资料,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户成本收益水平状况,并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以家庭生产为基本单位的大黄鱼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为84.33%,仍存在提升空间;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组织形式下的大黄鱼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效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影响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发现,资本投入较劳动力投入具有更大的显著性影响;家庭参与大黄鱼养殖人口数、参加技术培训以及参加紧密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大黄鱼网箱数量对养殖户的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组织紧密程度,提高养殖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