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
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

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09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文章基于福建和浙江2省3个县(市)中9片养殖海域中的430户大黄鱼养殖户的问卷资料,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户成本收益水平状况,并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以家庭生产为基本单位的大黄鱼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为84.33%,仍存在提升空间;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组织形式下的大黄鱼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效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影响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发现,资本投入较劳动力投入具有更大的显著性影响;家庭参与大黄鱼养殖人口数、参加技术培训以及参加紧密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大黄鱼网箱数量对养殖户的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组织紧密程度,提高养殖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 摘要:批发市场是中国鲜活贝类流通的主要途径.要发展现代贝类产业体系,本文认为应该改造传统的批发、零售商,创新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现阶段贝类市场经营主体有多重业态,本文归纳了批发商和零售业户、"农超对接"以及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特点,总结出经营主体组织规模小、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存在物流配送瓶颈、缺乏管理标准的问题,分析了鲜活贝类市场经营主体创新的目的,并提出了几种合理的新模式.维持贝类市场环境稳定,促进供求关系平衡,保证流通环节上各经营主体劳有所得,获得合理的利润分配,摒弃阻碍市场流通业发展的旧形态,适度试点、推广新手段、新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从业经验、设施、渠道及行业秩序,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批发、零售商,在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经营主体组成商业联盟,进行合作化经营。
  • 摘要: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与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渔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对中国特色的渔业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新型渔业经营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传统渔业经营体系的问题和局限性,以及所显现出的对发展现代渔业、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制约性.笔者在对中国渔业经营体系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型渔业经营体系的内涵、特征与构成,指出应从加快渔业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完善新型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渔业经营组织模式、稳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推进渔业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新型渔业经营体系.
  • 摘要:现代海洋渔业园区是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交互作用的产物,是海洋渔业发展进程中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国现代海洋渔业园区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体制机制呆板僵化,发展模式单一乏味等问题,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创新现代海洋渔业园区经营模式与机制对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化解海洋开发利用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工业园区经营模式及其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现代海洋渔业园区发展模式,并从产权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科技机制、财政机制与融资机制方面提出现代海洋渔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积极培育海域使用权交易市场,形成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模式。创新产权制度安排,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海域使用权流转制度。完善产权流转机制,通过有偿转让、股份合作、使用权拍卖、出租、出让、抵押等多种方式,促进海域使用权流转。借鉴我国农业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实行渔业所有权和渔业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根据渔业生产及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形式,实行多种途径和方式的渔业资源产权化模式。合理配置海洋渔业园区初始产权,明晰产权主体关系,优化产权配置结构。
  • 摘要:论文充分阐述了发展家庭渔场的优越性,概述了家庭渔场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家庭渔场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并结合我区家庭渔场的发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发展家庭渔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建议要从组织领导、发展多样化模式、完善流转机制、提高经营者素质、正确处理经济组织间的关系、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加强政策及资金扶持等方面入手,科学推动家庭渔场的发展.
  • 摘要:水产品在居民食品消费中占有核心地位,探寻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渔民收入间的动态关系,对提高渔民生产积极性和保证国家食品安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4年~2014年中国27个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对渔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水产品市场价格和渔民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水产品市场价格能够在地区间传导,证明了当前中国水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2)水产品市场价格和渔民收入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水产品市场价格的提升在短期内能够拉高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渔民收入,但受到运输成本和市场自我调控机制的影响,这种拉动效果会随着地理距离增加和时间推移而不断衰减,从长远角度看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无法成为渔民增收的依靠.
  • 摘要:为研究新形势下渔民收入特征,利用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对浙江渔民收入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工资性收入增长、柴油成本下降、渔民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完善已成为目前拉动浙江渔民增收的几大主要因素.渔民增收目前受到渔业资源衰退、渔民素质不高、生产性补贴改革、渔民财产性要素流转不畅等因素影响,后续的收入增长空间收到制约,需要政府部门在机制体制建设、渔业资源保护、引导渔业产业健康发展、精准帮扶困难渔民增收、推进渔民财产要素流转等方面采取针对的措施.
  •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开展的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为切入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从内在素质、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分析了海岛型生计渔民的成因和现状,从沿岸渔业、岛礁养护、休闲渔业等八个方向,探讨了较为可行的转型路径,从政府和渔民两个角度梳理了转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从完善管理机制、保障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它正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词和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中国渔业竞争力的主动选择,是倒逼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必然结果,是渔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按照五大发现理念的要求,重点要对渔业生产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渔区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实现路径是创造性地推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围绕改革的重点和路径,要建立加强规划宏观调控、研究落实扶持政策、深化渔业领域改革、建立渔业社会保障和强化渔业法治保障等五方面的政策措施.
  • 摘要:近年来,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分析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内涵和原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影响政府部门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现实需求,研究设计了全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摘要: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渔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为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渔业供给侧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认清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中国国情,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国渔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法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我国渔业经济供给侧改革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展趋势、国内法律环境的变化及相邻国家强烈的海洋意识,加之我国自身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使我国不得不加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渔业经济改革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求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在改革的同时维持渔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全社会对渔业的认识水平,树立节约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环境的理念,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尊重渔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成果,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摘要:"新常态"下,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本文从产业链角度,结合渔业产业链可长可短的自有特性,通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Eview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层级渔业产业链在渔业经济运行效益中的作用及对渔业经济总产值的贡献.结果显示,渔业经济的运行效益与渔业产业链之间有着极大相关性,有重点的实现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才能使渔业产业得到有效发展.
  • 摘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渔业理论热点与实践急迫的问题.本文对福建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梳理,对福建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福建省渔业供给侧的特点出发,提出激活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福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具体措施.本研究初步成果期待给渔业理论工作者与政府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论文通过大量数据资料,从供给侧方面分析了中国水产加工业人力资源结构情况、原料供给情况、加工资本情况及加工技术情况,发现中国水产品加工供给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水产品加工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水产加工技术含量低;水产品加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低质量加工产品供大于求;加工企业规范管理程度较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并分别从政府方面、行业协会方面、科研院所方面、企业及渔民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修改完善加工标准与加强监管约束,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来促进水产加工业发展;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联结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切实做好会员服务工作,为应对国际贸易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科研院所要积极开展深入研究,提高水产品加工率,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平台;企业及渔民也要转变发展观念,加快产品创新,调优产品结构,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附加值和低值鱼类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拓展水产品营销渠道,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
  •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就必须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渔业是台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大农业产值半壁江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理应挑起经济新常态下夯实农业稳定基础的重担.为此,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研究加快转变台州渔业发展方式问题,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就是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习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提出的“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要求,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渔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推动渔业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 摘要:在渔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为了探讨渔业龙头企业如何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来化解资金"瓶颈",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本文就新型渔业经营主体——羊和村经济利益共同体作为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链整合,着重研究了其创新的融资模式和合作剩余的分配.通过"公司+投资者+管理者"的创新型的融资模式成功地引入外部资金用于公司发展,充分发挥融资主体资源优势,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与规模经济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现代渔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题,为筹集权益资金开辟了新路.羊和村经济共同体创新型的融资模式对现代渔业融资模式的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对推进和保障现代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十二五"期间伴随着渔业发展目标的重要转变,中国养殖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总量突破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通过梳理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养殖渔业的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包括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建设补贴政策以及水产养殖机械补贴政策,发现政府能够积极的就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但仍然存在不符合中国渔业发展目标的部分,总体投入和倾斜力度较捕捞渔业仍存在很大不足.展望"十三五"预计中国在渔业的整体方针不会变的情况下,会对原有的财政政策中不适应现实渔业经济发展的情形从两方面进行调整.最后对"十三五"期间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提出正确运用政府政策的调控功能,引导养殖渔业向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尽快出台专门的水产养殖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各类政策向养殖渔业倾斜,提高财政补贴管理能力,切实落实各项法规政策。
  • 摘要: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选择,是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现实途径,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既迎来了政策环境、理论基础、深化改革、技术支撑、市场需求、实践探索等六方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渔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渔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涉渔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挑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延伸渔业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拓展渔业多种功能、发展渔业新型业态、建设渔港经济区等思路和规划引领、政策激励、利益分配、科技支撑和示范引导等保障措施.
  • 摘要: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成为中国远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要求,福建省远洋渔业扶持政策与其内容实现了较好契合.对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在全国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并从渔业资源、渔船装备、关键技术、综合基地及管理与市场5个方面梳理了福建省远洋渔业产业扶持政策内容,初步探讨分析了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出现的新业态——海外水产养殖业,最后从促进福建省乃至全国海外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和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指导"十三五"现代渔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对照五大发展理念,渔业既迎来了政策更加有利、基础更加扎实、机遇更加凸显等有利环境,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空间缩小、发展方式粗放、增收基础不稳、三大安全不容乐观等挑战.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谋划发展思路和措施,坚持创新发展,提高渔业发展质量效益,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渔业渔区平衡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实现渔业发展合作共赢。
  • 摘要:广西牡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渔民就业、渔业发展和渔村稳定的重要因素.需要立足SWOT分析法对广西牡蛎产业进行调查分析,识别产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产业发展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发展策略,包括合理开发利用海域,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机制,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建立水产品交易市场,完善保险政策,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期促进广西牡蛎产业持续健康.
  • 摘要:东平县是淡水资源大县,也是全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成通水,东平湖功能的变化,全县水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思想观念转变和养殖模式创新.要实施"人放天养"工程,努力提升东平湖水产品质量;实施"池塘精养"工程,努力增加单位水体产出效益.实施"品牌培树"工程,努力打响东平湖生态水产品品牌.实施"链条拉长"工程,努力提高水产产业化水平,水产业是东平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在确保东平湖水质安全的前提下,把优势发挥到最大、把潜力挖掘到极致,真正把水产业打造成库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以东平湖生态养殖带动池塘养殖增效升级,以上市大企业参与引领群众合作致富,以名牌创建提高水产品价值,努力推进东平水产业体制创新、转型发展。
  • 摘要:针对刺参人工育苗中存在的问题,从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密度调整、药物施用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改善池水生态环境,提高幼体免疫力,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施药量,除了刚布池或倒池时连投2天抗菌药外,其它时间无需投药。
  • 摘要:最近几年,刺参养殖业在持续多年繁荣后开始滑坡,首当其中的是刺参苗种生产行业,效益大幅下滑,陷入空前的萧条.研究发现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大幅下滑;病害频发,生产效果不稳定;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育苗生产构成威胁;效益下降,生产规模急剧萎缩.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规模无序扩张,产能过剩;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地环境恶化;监管不到位,生产与流通环节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养殖增速放缓,苗种需求减少;生产设施落后,育苗工艺有待改进.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加强宏观规划,合理调整产业规模与布局;改进育苗工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苗种管理,规范苗种生产与流通市场;挖掘商品参消费潜力,拉动苗种需求;引进保险机制,降低产业风险;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淘汰过剩产能.
  • 摘要: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扇贝筏式养殖在2010-2015年间的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并据此分析中国扇贝养殖业各类效率年际变化情况,再通过对各样本投入松弛变量汇总,探讨如何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研究发现:中国扇贝养殖技术效率不稳定且整体水平偏低,纯技术效率跟规模效率大致呈反向变动特点,即扇贝养殖总产量增加主要依赖规模扩张而非技术改进;养殖者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若维持当前产出水平,其单笼投入费用可从34.6元降为32.8元,减少5.6%.
  • 摘要:实施"海洋立国"的海洋战略,坚持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和海洋综合性管理是日本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理念.日本2007年7月颁布的《海洋基本法》,阐明了其"海洋立国"的方针,通过两期"海洋基本计划",从中长期的发展视角,确定施政方向,有计划的综合推进海洋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日本"海洋立国"战略以及在此战略指导下的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梳理,从法律保障、政策机制、管理体制和文化战略观念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需要完善我国相关的海洋政策法规,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转变传统海洋渔业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现阶段,我国对海洋新兴产业的筛选落实在以下领域: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产业、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深海战略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高技术服务业。国家层面建立战略性产业发展机制,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区域间联合互动,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关产业。建立产学研体系,促进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转换。给予财政、税收的扶持政策,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原动力,推进海洋经济的升级转型。
  • 摘要:美国海水养殖业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得益于其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统筹,财政资金投人的雄厚支持,科研网络体系的强劲支撑,配套产业体系的有力保障和产业协会发展的协同配合.展望未来,中国海水养殖业的高效发展应积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建立养殖生态管理模式,科学完善海水养殖相关法律及法规体系;强化科技有力支撑作用,持续重视海水养殖技术创新及实践推广;健全协调配套产业体系,重点构筑海水养殖产业组织化发展架构和完善产业合作组织建设,协同促进海水养殖资源高效开发及利用.
  • 摘要:渔家乐是中国沿海渔村实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用沿海生态环境资源和海洋文化、风光风景资源发展休闲渔业的重要模式.因为其特有的生物资源性以及渔民个体的理性主义,使得渔家乐在开发中出现"公地悲剧".本文运用博弈论,对比分析了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无政府管制)投资主体(渔民)间和政府参与监管下的政府与投资主体(渔民)的博弈行为.得出了以下结论:1.依靠渔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是不可信的;2.通过政府的管理可降低渔民间的非合作博弈;3.加大监管力度,可有效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管理效率;4.建立商业公司或成立以渔村社区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
  • 摘要:21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逐步紧缺、环境恶化,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不合理的海洋产业布局带来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限制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2006-2013年海洋三大产业产值、海洋近海捕捞量等十六项指标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海洋三大产业进行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海洋经济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其次.因此,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海洋资源特性出发,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走低碳化发展道路.
  •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14年中国省域淡水养殖面板数据,探寻中国淡水养殖区域的格局变化,利用全局指数考察淡水养殖区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产业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南热北冷"的特点,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逐年越加显著.(2)劳动力投入、地表水资源分布对淡水养殖空间格局变化影响不显著,淡水养殖资金投入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对淡水养殖量有正向的应用,体现中国淡水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3)淡水养殖面积负间接效应反映"过度养殖"和环境污染对淡水资源的破坏会减缓淡水养殖业的发展.(4)淡水养殖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之间不矛盾,在未来可以稳定持续地提供淡水产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重要保障.
  • 摘要: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海洋渔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引领作用,使海洋文化与海洋渔业发展相融合,将有力地提升海洋渔业的新活力.充分认识海洋文化对海洋渔业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海洋文化在渔业发展中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海洋文化与海洋渔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有了海洋文化的指导,海洋渔业的发展就会事半功倍。通过运用海洋文化,海洋渔业就可以衍生出许多更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极大提高了海洋渔业的功能与效益。开展针对海洋渔业的海洋文化研究,深入搜集挖掘和升华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文化人才。
  •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鱼文化具有丰富的隐喻意象,其历史演化亦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从鱼喻女性、鱼喻男性到鱼鸟呈祥等主要隐喻,可以管窥鱼文化经历了生殖崇拜期、脱神寓瑞期到寻常泛化期.这一历史演化轨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众多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鱼文化的历史演化,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众多文化的演化规律,比如十二生肖文化,玄鸟、老鹰、驯鹿、大象、狮子等图腾文化,一般都经历了由性而神、由神而瑞、由瑞而俗期。由性而神,就是因为生物自身的某种习性,比如超强生殖力、勇猛、擅飞、能潜等,而被远古人神化并崇拜。由神而瑞,指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远古时期被神化的生物渐渐褪去神秘圣灵光环,被作为一种祥瑞圣物,但已经较少作为一种崇拜对象,而只是信奉者美好愿望或精神理念的符号化表达。由瑞而俗,指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进步,作为祥瑞圣物的生物渐渐融人大众日常生活,作为个性表达或审美需要,成为普遍意义的文化事项了。
  • 摘要:东亚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对于深刻理解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核,维护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海洋和平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城市化进程当中开发利用不当、东亚海上文化遗产管理机制不健全、遗产权属的多重性带来国际合作的困难等问题为东亚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增加了难度.建议尽快进行东亚海上文化线路遗产普查,树立整体保护的理念;构建地区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提高海上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技术,增强遗产保护意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