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套管针
静脉套管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855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第四届中国西部医学影像学术大会暨新疆第七届放射学、第四届影像技术学术会议、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等;静脉套管针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秀英、曾志民、权哲峰等。
静脉套管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8555篇
占比:99.86%
总计:128732篇
静脉套管针
-研究学者
- 张秀英
- 曾志民
- 权哲峰
- 池滔
- 沈奇志
- 等
- 郭秀泉
- 马绍连
- 黄以庭
- 刘克强
- 刘玉香
- 吕淑坤
- 吴丽红
- 周少萍
- 孔凡玲
- 尹玉卿
- 左建新
- 师靓
- 张华
- 张学春
- 彭洪华
- 彭淑华
- 徐一刚
- 文秀丽
- 景卫
- 朱桂芳
- 李扬彬
- 李春会
- 李树欣
- 李长艳
- 梁彤杰
- 江金带
- 王丽君
- 王晶
- 王秀清
- 王英
- 申秀芬
- 祝红线
- 程连心
- 罗莉莉
- 胡海霞
- 蒋燕
- 谭理连
- 郑淑梅
- 金敏
- 马淑贤
- 高丽
- 魏晓兰
- 丁丹泾
- 丁兰
-
-
钟金兰
-
-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接受核磁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造影成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100.00%、造影成功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7.27%、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32±6.54)、(55.92±6.9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54.75±6.93)、(55.27±6.37)分;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8.12±5.92)、(49.33±5.84)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分别为(43.29±5.03)、(44.32±5.03)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焦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对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核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造影成功率,减缓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
-
-
-
王丽宏
-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间收治的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套管针,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针头组,对两组患者的重新穿刺情况、扫描过程中的药液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重新穿刺率与药液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静脉套管针能够减少药液外渗,并减少患者的重新穿刺,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
曾渊;
杭博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断指再植治疗的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P<0.05),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36例对麻醉效果表示满意,对照组有28例对麻醉效果表示满意,观察组整体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40).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中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
-
王玉环
-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门诊输液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静脉套管针,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安全性、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套管针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轻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
-
李亚林;
陈静;
陈国梅
-
-
摘要:
目的:预防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过程中应用静脉套管针,分析其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00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采用带翼头皮针,观察组中采用静脉套管针;对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明显较低,其中对照组的造影剂外渗率为2.36%,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为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过程中应用静脉套管针的效果较好,降低造影剂外渗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
林福星;
柴彬;
林文新;
张成炬;
马保新
-
-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联合静脉留置针置管斜轴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联合静脉留置针组(C组),超声联合Y型穿刺针组(P组),每组50例.记录2组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成功例数、穿刺失败例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操作者穿刺过程的舒适度.结果 两组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的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成功例数和穿刺失败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舒适度方面,C组操作者舒适度更好.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静脉留置针斜轴面穿刺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临床上安全可行,相比Y型穿刺针操作舒适度上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
-
周慧;
马晓霞
-
-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核磁增强扫描中使用静脉套管针的价值和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核磁增强扫描诊断患者共236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使用带翼头皮针,观察组使用静脉套管针,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将两组渗漏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渗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核磁增强扫描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静脉套管针的使用及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降低造影剂外渗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
-
周少萍;
李扬彬;
谭理连;
江金带;
梁彤杰;
李树欣
- 《第四届中国西部医学影像学术大会暨新疆第七届放射学、第四届影像技术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使用和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的不断开发应用,CT检查对造影剂输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其压力大,速度快,最大输注压力为250Psi,最快的注药速度为9.9ml/sec.为使CT增强顺利进行,不但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还要选择更适合高压注射的静脉套管针.本院自2004年9月实验性的使用一次性静脉套管针,并替代了过去的螺旋头皮针,配合日本生产的NemotoA60型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材料和方法。
-
-
尹玉卿;
张春;
杨在启;
景卫
- 《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持续骶管麻醉是用于小儿肛门、直肠、会阴及下腹部手术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前是用小儿硬膜外针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或用头皮针穿刺并留置[1~2].作者自2000年开始用静脉套管针作持续骶管麻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
杨清清
- 《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03年
-
摘要:
如何才能使套管针留置较长时间而又不发生并发症,更好的发挥套管针的作用,作者经反复临床研究,总结经验,找出影响小儿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及改进办法.
-
-
曲涛;
张峰
- 《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为了降低多发伤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结合我科近几年对53例多发性创伤的收治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扬长避短,制订出了对多发伤病人的急救及系列护理经验.
-
-
曲涛;
张峰
- 《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为了降低多发伤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结合我科近几年对53例多发性创伤的收治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扬长避短,制订出了对多发伤病人的急救及系列护理经验.
-
-
曲涛;
张峰
- 《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为了降低多发伤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结合我科近几年对53例多发性创伤的收治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扬长避短,制订出了对多发伤病人的急救及系列护理经验.
-
-
曲涛;
张峰
- 《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为了降低多发伤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结合我科近几年对53例多发性创伤的收治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扬长避短,制订出了对多发伤病人的急救及系列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