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
零陵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财政、金融、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12053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农村金融、财政监督、书法等;
零陵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群、张京华、周艳华等。
零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0536篇
占比:99.92%
总计:120633篇
零陵
-研究学者
- 唐群
- 张京华
- 周艳华
- 陈翠婷
- 不公告发明人
- 吕国康
- 彭二珂(整理)
- 文笃祥
- 李杰
- 杨万里
- 汤军
- 王霖
- 荣波
- 谭鑫
- 高建华
- 乐虹
- 于薇
- 伍夏廷1
- 何书置
- 何大光
- 何田昌
- 冯旖
- 刘晓平
- 刘跃辉
- 吕仁保
- 吴俊才
- 吴婷华
- 吴秋艳
- 周清
- 周琍1
- 唐森锦
- 唐浪
- 唐烨1
- 唐红艳
- 商杰
- 姚先林
- 姚如男
- 尹勇
- 庄荣华(通讯员)
- 康秀波1
- 廖群峰
- 张伟畅
- 张官妹
- 张庆路
- 张杨珠
- 张雄
- 彭薇
- 徐仁铉
- 文余源
- 文海荣
-
-
潘雁飞
-
-
摘要:
“零陵”有一个从墓名到地名到县郡名的演变过程,且在舜帝驾崩至汉以前2000多年中不断变迁。但其核心地域不出宁远九疑山广大地区,正是在此特殊语境之下,“零陵”等于“九疑山”等于“舜帝陵与舜帝庙”。因此“九疑山”“舜帝陵”的原生地望大致在今宁远境内殆无疑义。这可以从古代文献、考古实物、山水形势三者相互发明、相互印证。
-
-
李零
-
-
摘要:
一从湘江源头奔流而来的潇水,走到零陵境内就有了几分文气。潇水和湘水在此相遇,一路向北,身后留下一个叫潇湘的地名和一座叫零陵的古城。在潇湘,隐藏着有关山水的密码。山与水是近与远、柔与坚的相互印证。永州的山是一堆一堆地升起,从浓绿渐变成淡雅,坚硬挺拔地固守一方。而水则一浪压着一浪,从山涧峡谷快马加鞭地奔赴远方,追求模糊但又确定的某种希望。
-
-
杨金砖;
杨环俊;
唐浪;
李仁
-
-
摘要:
黄家湾古村落位于零陵大庆坪乡南面的半山腰上,一条经大庆坪而过的湘桂古道从黄家湾村的边沿经过.因其喀斯特地貌与地表土浅薄的原因,造成土地贫瘠且干旱严重,村民生活古来艰辛.但黄家湾村的古建筑都还保存较好,共40余栋建于清中后期或民国年间的建筑.黄家湾古村落依山势而建,保留了湘南古建的基本风格,但又有别于湘南古建.其建筑所用石材甚多,墙体基础多为三四米长的石条砌至60厘米高后,然后用青砖或小石子垒砌,硬山顶,很少见马头风火墙.室内均为木梁架结构,高为二层,每一个院落都一个或几个石板铺成的天井,做工非常精致.村民爱唱山歌,好饮茶.
-
-
何田昌
-
-
摘要: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有一幅传世书法作品《次韵叔父帖》,全称为"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他吟诗相送即将赴任零陵的友人夏君玉:"茅茨虽长贫,终有懿亲在""羁旅苦地偏,江湖见天大。"那年,他刚好三十五岁,恰是风华正茂。不想,二十四年之后,他自己也踏足"羁旅苦地偏"的零陵。而且,还不是像夏君玉那样到零陵为官,而是被朝廷除名后途经零陵所在的永州。
-
-
张庆路;
闫爱民
-
-
摘要:
《隶释》著录的《绥民校尉熊君碑》是一方重要的汉末碑刻史料,对于碑主的籍贯、立碑者的身份以及建安时灌阳县的设立等问题,仍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碑主熊君的籍贯应为零陵郡营浦县,立碑乃熊君故吏所为.灌阳县的设立本为熊君奉刘备之命所置,但碑文却隐去实际任命者刘备之名而标录刘表,反映了固有的正统观念在选举制度上仍有着重要影响.刘备起用熊君为零陵灌阳长,旨在笼络本郡熊氏世家大族的势力为其所用,与其控制荆南的策略相关.
-
-
杨情陆
-
-
摘要:
2020年7月21日,永州市副市长李旦梅到零陵调研永州市电镀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她要求,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永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暨电镀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区领导唐烨、赵立平、何锋出席会议。
-
-
-
周艳华;
陈翠婷
-
-
摘要:
文章是零陵区档案局申报、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承担的湖南省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加强县区档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县区档案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子项目“潇湘古镇的历史探研”的阶段成果之一.“潇湘古镇的历史探析”子项目的主要目标是:1.调查和研究潇湘古镇的历史、文献与文物遗存.2.就潇湘古镇的历史、文献与文物遗存,提出保护建议、抢救建议,乃至政策预警.3.在潇湘古镇历史、文献与文物遗存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旅游发展规划上的建议.
-
-
-
聂合旺1
-
-
摘要: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从此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浪潮,社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如今,40年过去,祖国的沧桑巨变令人震撼,仿佛是令我重新将人生走了一遍。40年前的今天,正如许多适龄儿童一样,我也是刚刚从土生土长的村庄走进学堂——聂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