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
雨洪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927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风景园林、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寒区水利新技术推广研讨会、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2002北京雨水与再生水利用国际研讨会等;雨洪的相关文献由8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克琳、叶爱玲、周超等。
雨洪—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27篇
占比:98.91%
总计:14081篇
雨洪
-研究学者
- 刘克琳
- 叶爱玲
- 周超
- 李习洪
- 杜慧华
- 汪哲荪
- 王坤
- 王宗志
- 程亮
- 高雅玉
- 严军
- 侯精明
- 卢爱国
- 吕放放
- 姜蓓蕾
- 张军
- 张新民
- 朱加林
- 李东来
- 王添
- 王鸿翔
- 白莹
- 章和盛
- 胡俊
- 蔡桂斌
- 许燕
- 郑江
- 郭文献
- 丁江朋
- 何洪昌
- 侯飞
- 刘中奎
- 刘来全
- 刘立超
- 刘钊胜
- 卢长松
- 吕佳豪
- 姜宏亮
- 孙秀玲
- 崔新壮
- 常江
- 张建新
- 张炯
- 张磊
- 张阳维
- 曹淼
- 朱向宏
- 李贺
- 汤潍泽
- 王兴桦
-
-
刘永;
马飞;
董小花;
张坤强;
张风友
-
-
摘要:
在德州市1984-2013年降雨量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秩次集对分析的年降雨量预测模型,进而对德州市某一年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概念清楚、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对数据作预处理,克服了分类标准确定主观性的缺点。所预测数值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控范围以内,说明该方法对降雨量的预测是可行而有效的,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德州市未来年份的雨洪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
-
王子滢
-
-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原有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变化,内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此问题,开展公园绿地中的高效雨洪景观装置研究。对高效雨洪景观装置概念进行解析,并分析其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渗透滞留装置设计、疏导装置设计、调蓄装置设计等,提出一种全新的雨洪景观装置布设方案。
-
-
王文芬;
张羽
-
-
摘要:
该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雨洪管理为例进行应用研究,从区位、用地条件、降雨规律和径流规律等方面分析了校园雨洪管理现状,解剖了校园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改造后,减少了学校的市政用水量,延长了雨水排放路径,削减了洪峰流量,有效地减轻了市政排水管网的负荷;同时通过绿地对雨水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降低了非点源污染.可以为校园雨洪管理设计及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为实现绿色校园建设与校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
-
刘汉宇;
张雯;
邢浩杰;
刘保国
-
-
摘要:
通过整理国内外有关承洪韧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升城市承洪韧性的策略与方法,并以此为导向构建校园绿地承洪韧性体系,并以郑州老城区的河南农业大学文化路校区为研究区域,应用SWMM模型模拟验证了该区域在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经过承洪韧性策略改造前后的暴雨径流总量的控制率、洪峰的削减率、外排总量的削减雨洪的效果.
-
-
-
贺鼎;
窦啥天;
王紫琦
-
-
摘要:
北方洼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突出的建筑雨洪适应性特征.本文以白洋淀传统民居建筑为例,对其选址与规模特征、平面布局、立面类型、建筑结构及其细部展开研究,探索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智慧,丰富了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的研究维度.在设立雄安新区的背景下,对白洋淀建筑气候适应性展开研究,可以对白洋淀建筑遗产保护和新区建筑营造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
-
-
哈丽娜·斯坦纳;
瑞恩·温斯顿;
艾薇·欧贝尔;
亚力克·格林姆
-
-
摘要:
路缘的设计简单明了:路缘本身为雨水提供了输送途径,促使水和污染物由街道汇入河道。路面上存积着各种沉积物,包括草坪肥料中的营养物质、细菌、病毒、杀虫剂、金属元素,以及各种油和油脂。当暴雨发生时,这些物质会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被冲入雨水管道,而后排入河道,进而影响水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那么,如何通过提升路缘设计标准来产生更大的系统性影响?如果重新设计路缘,使其可以像磁石一样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则将打破路缘固有的设计标准。2019年夏,一支跨学科研究团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对标准混凝土路缘及路肩的替代方案进行了测试。该团队使用迭代设计过程在路缘和路肩表面增加了不同的图案和凹槽,并使用全尺寸模型测试了模拟暴雨事件,收集了相关数据以评估21种替代设计方案的表现。结果表明,新的路缘及路肩组合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在道路上拦截污染物,避免其进一步危害水体及水生生态系统。
-
-
刘苏潇;
孙兰东;
吴蔚;
刘校辰;
杨涵洧
-
-
摘要:
回顾了为了适应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灾害、水灾害与海平面上升,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行动.通过分析发现,尽管各地区拥有不同地域规模、气候条件与人文环境,面对的气候灾害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制定方面,却有着一定的共性,包括:"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强调各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制定策略时应当考虑当地实际环境,因地制宜;将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纳入考量;在适应性工程的建设上考虑可持续性;提升城市韧性,将灾害适应性纳入城市基础建设;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渠道的社会资源"等.目前,虽然国内各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策略与措施相较于发达国家、地区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经过国家的重视、政府的主导、专家学者的学习与探索后也逐步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城市针对"十三五"期间城市气候适应性的研究与规划已经表现出更高的合理性与成熟性,相关的试点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果.
-
-
段义字;
白小丽
-
-
摘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区硬化地面面积迅速增大,由此导致地表径流形成的雨洪资源量亦随之增加.文章通过对平凉中心城区雨洪减控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雨洪资源化利用和防控措施,为该区城镇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减轻城区防洪压力以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
刘群义;
李永明;
栗端付
- 《首届寒区水利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大庆地区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地势低平,经常遭受周边客洪和内涝的侵袭.为保护石油石化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庆地区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治水理念的改变和现实的需要,对工程保护范围内的雨洪、污水资源的再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课题获得了2008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n 研究区内部缺少水资源,但是边缘过境水量十分丰富,而且从农田灌溉、土壤改良、生态恢复的角度都是优质水源,如大量引入该区域,可以在大的方面解决水体盐碱化污染问题。rn 研究区内的污水大部分是生活污水,其中有机物和氮、磷、钾等营养物的含量较高,用以灌溉农作物,既是对污水中营养物的充分利用,也是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土壤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细菌床,能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达到节水、节肥、消除污染的目的。rn 虽然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会造成富营养化,但是只要对污水进行适当处理,达到用途要求的水质标准,使之成为适合多种用途的水资源,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充分利用防洪工程的雨洪资源,稀释混合以生活污水为主的不良水体,用以发展水产养殖是可行的。rn 利用重度盐碱退化草原潴留雨洪污混合水,能促进水生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营造出良性循环的动植物生态环境。rn 以防洪安全为主的蓄泄工程,在科学调度、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是能够发挥治理水污染、造福社会的生态功能的。
-
-
-
奚学仁
- 《’2002北京雨水与再生水利用国际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综合整治北运河,要以还清河水为前题,新建或改建的水工建筑物,应兼顾防洪和水资源调蓄功能在治理北运河时,要尽量地保持它天然河流的特点,帮助它维持生态平衡,多目标的设计我们的水工建筑物,就一定能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效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