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阶段性护理

阶段性护理

阶段性护理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专利文献552799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母婴世界、河南医学研究、中国医药指南等; 阶段性护理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霞、俞玲英、庞燕等。

阶段性护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52799 占比:99.95%

总计:553048篇

阶段性护理—发文趋势图

阶段性护理

-研究学者

  • 李霞
  • 俞玲英
  • 庞燕
  • 张蓉
  • 徐敏玲
  • 朱文军
  • 李琳
  • 李莉
  • 李莲
  • 梁剑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娄安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护理联合短期虚拟现实情景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同时接受短期虚拟现实情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接受短期虚拟现实情景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分阶段康复护理。持续干预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患侧肩关节屈伸峰力矩(PT)及峰力矩/体重比(PT/BW)、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得分、患侧肩关节屈曲PT及PT/BW、FMA-UE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5、0.331,P>0.05)。干预后,观察组MoCA得分,FMA-UE得分,肩关节屈肌、伸肌的PT、PT/B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3、2.231,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联合短期虚拟现实情景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和肌力,值得推广。
    • 黄志环; 于波; 徐艳
    • 摘要: 目的:观察阶段性护理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护理管理应用于肺心病患者,可改善其心、肺功能指标水平,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何飞月; 赵文龙; 杜会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模式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4例SHS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表、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6个月SER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6个月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6个月S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模式应用于SHSAS患者可有效提升其功能锻炼依从性,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韩书琴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病患康复训练时开展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7例)及试验组(47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常规组病患中,将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应用于试验组病患中。针对每组病患各时期自我效能感、训练依从性、下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同组组内护理后自我效能感得分相较护理前高,护理后试验组病患自我效能感得分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组内护理后主动寻求建议、锻炼效果监测、身体锻炼得分相较护理前高,护理后试验组病患主动寻求建议、锻炼效果监测、身体锻炼得分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组内护理后FMA得分及BBS得分相较护理前高,护理后试验组病患FMA得分及BBS得分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组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相较护理前高,护理后试验组病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组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相较护理前高,护理后试验组病患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患康复训练时开展基于依从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强化训练依从性,提升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 王红霞; 赵景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模式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民权县中医院9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模式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连续干预24周。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康复锻炼自我效能(SER)、上肢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干预6周后、22周后、24周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及身体锻炼、应对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后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8%高于对照组(77.08%,P<0.05)。结论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模式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增强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建立康复锻炼遵医行为,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 彭虹宇
    • 摘要: 目的:病发子宫内膜癌开展手术治疗期间采取阶段性护理应用其中,观察并讨论阶段性护理应用有效性。 方法:抽取游仙区妇幼保健院 2020 年 4 月~2021 年 4 月收诊的 6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参与研究,科室自拟分组标准,将 60 例患者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开展手术治疗,在观察组术后护理期间开展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展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组干预前后负性心理变化、睡眠质量分值、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得分。 结果:两组入组干预前测得负性心理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入组干预后两组测得分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更低(P0.05);入组干预后测得观察组睡眠质量分值更低(P<0.05)。 阶段性护理模式下的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呈更低显示(P<0.05)。 阶段性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护理质量水平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阶段性护理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护理质量水平得以提升。
    • 张小丽
    • 摘要: 目的:研究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所收治18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92例患儿。常规组患儿行一般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儿行阶段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儿惊厥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也显著少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优良,能够促进患儿更好更快恢复,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为小儿高热惊厥提供理想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杨小艳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治疗仪联合阶段性护理对盆腔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9月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盆底治疗仪联合阶段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病灶消失时间、内分泌恢复正常时间、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0 d后,观察组VAS、SAS、SDS、G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8、5.818、7.351、5.400,P<0.05)。观察组病灶消失时间、内分泌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3、5.847,P<0.05)。干预20 d后,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干预20 d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5、3.554、5.171、4.073、5.631、3.209、4.381、5.072,P<0.05)。结论:盆底治疗仪联合阶段性护理能够减轻盆腔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内分泌恢复正常,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 许薇菠
    • 摘要: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对产后出血(P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200例分娩产妇,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阶段性护理组实施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PPH率、认可度.结果:阶段性护理组PPH率、认可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娩产妇实施阶段性护理可减轻产妇的焦虑,减少PPH率,提高认可度,值得推广.
    • 吕传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并解析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照组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患者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使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出血量上的数据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中使用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