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间断缝合

间断缝合

间断缝合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眼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专利文献18446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美容医学、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间断缝合的相关文献由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宗光华、李大寨、杨洋等。

间断缝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97%

专利文献>

论文:18446 占比:99.03%

总计:18627篇

间断缝合—发文趋势图

间断缝合

-研究学者

  • 宗光华
  • 李大寨
  • 杨洋
  • 魏东
  • 何晓鹏
  • 修典荣
  • 冀学斌
  • 周素英
  • 张海峰
  • 李湘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雅娟; 刘翠; 苏蒙榕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全层间断+U型缝合法对疤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子宫切口进行缝合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再次行剖宫产的疤痕子宫产妇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分双层连续缝合组(n=60)和全层间断+U型缝合组(n=97),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缝合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24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异常子宫出血时间、前置胎盘伴或不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层间断+U型缝合法对疤痕子宫切口进行缝合安全且易于掌握,缝合效果良好,止血迅速,特别适用于有产后出血风险及仍有分娩意愿的产科高危患者.
    • 郑涛; 马腾; 丁佳佳; 姜宝
    •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3种缝合方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的10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行连续缝合,计为研究1组;37例患者行双向缝合,计为研究2组;29例患者行间断缝合,计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术后胃动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1组、研究2组患者的缝合时间、缝合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术后12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高于术后4、24、48 h,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后4、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与传统间断缝合相比,连续缝合、双向缝合可降低缝合难度,缩短缝合时间,但3种缝合方法在疼痛、胃动力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效果相当。
    • 水清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在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9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患者49例。两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行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对照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间断缝合,研究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连续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流转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胸液引流量、手术缝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流转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胸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间断缝合,连续缝合在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具有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加快康复速度,适于临床应用。
    • 王全晖; 拜云虎; 袁守信; 楚理家; 郭宁辉; 张绿圃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不同一期缝合方式对病人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68例,根据术中胆总管缝合方式分为研究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薇乔线间断缝合,研究组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除术中出血量外,研究组病人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采用倒刺线连续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疗效更佳显著且安全,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 苏晓玮; 王洁晴; 薛园; 常兴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改良黏合法与间断缝合法闭合皮肤张力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对48例行乳房整形术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皮肤切口愈合情况,双侧乳房术后切口随机一侧采用间断缝合法(对照组),对侧采用医用胶改良黏合法(观察组).对两组术后切口关闭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等级、术后6个月切口愈合外观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切口关闭时间、术后6个月切口愈合外观评价、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黏合法闭合皮肤张力切口,手术时间较短,操作方便快捷,无须拆线,外表较美观,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甘新春; 李菊珍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层美容缝合在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会阴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进行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间断缝合方式进行缝合,试验组产妇采用单层美容缝合法进行缝合.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形成、会阴撕裂情况、满意度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术后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试验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瘢痕疙瘩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全层撕裂与皮肤撕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会阴切口单层美容缝合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产妇的切口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从而加快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 李欣; 宋京海; 王永清; 李智飞; 陈扬; 王少为; 修典荣
    • 摘要: 目的 比较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与合成可吸收外科缝线在腹部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及愈合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医院行腹部手术者共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以术后第8天切口甲级愈合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效果、缝合部位疼痛程度和缝合线/钉吸收情况等作为次要疗效指标,评价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的临床安全有效性.结果 对两组受试者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及术后1天、3天、7天缝合部位疼痛程度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合成可吸收外科缝线相比,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缝合速度快,疼痛程度低,可实现临床手术切口快速闭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 郭婕; 陈文辉; 姜舒文; 朱杰; 王存川; 董志勇
    • 摘要: 目的 比较连续与间断缝合方式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大网膜固定术(OP)的差异、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外科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OP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8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0.17±10.16)、(27.10±11.03)岁,其中70例患者在OP中采用连续缝合方式(连续缝合组),51例患者采用间断缝合方式(间断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结果 (1)术中情况: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9±37.69) min、(7.3±2.5) mL;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4.80±35.53) min、(7.0±2.5)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12,0.709,P>0.05).(2)术后情况:连续缝合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轻度疼痛45例、中度疼痛25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9.3±3.2)d;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12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8.7±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1,P>0.05;t=1.149,P>0.05).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8例、恶心呕吐32例、上消化道造影胃食管反流17例、造影剂通过残胃/吻合口缓慢14例、胃扭转6例、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10例、25例、14例、10例、1例,也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9,0.010,0.155,0.003,1.308,P>0.05).结论 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行大网膜固定时,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的差异.术者可根据自身判断及经验选择适合的缝合方式.
    • 白萍; 李云生; 葛智成; 方仪; 潘高峰; 修典荣; 张忠涛
    • 摘要: 目的:比较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与合成可吸收外科缝线在甲状腺和乳腺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及愈合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2例行甲状腺和乳腺手术患者,使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行甲状腺和乳腺手术切口闭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可吸收缝线行甲状腺和乳腺手术切口闭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8 d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效果、缝合部位疼痛程度和缝合线和(或)缝合钉吸收等疗效情况,评价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的临床安全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5,P0.05);两组患者术后8 d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8 d、(42±3)d以及28周(+10 d)缝合线和(或)缝合钉吸收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与合成可吸收外科缝线相比具有缝合速度快、实现临床手术切口快速闭合、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医疗成本的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