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间接灸

间接灸

间接灸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专利文献15475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科学养生、光明中医等; 间接灸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焕淦、刘慧荣、常小荣等。

间接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1.12%

专利文献>

论文:15475 占比:98.88%

总计:15651篇

间接灸—发文趋势图

间接灸

-研究学者

  • 吴焕淦
  • 刘慧荣
  • 常小荣
  • 高树中
  • 何金森
  • 李建武
  • 马玉侠
  • 具紫勇
  • 刘世敏
  • 吴璐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娜; 姜晓丽; 李玉超; 王梓琪; 刘云婷; 邱文超; 王盛春
    •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筛查量表(DHI-S)的评分变化;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DARS和DHI-S评分及TCD检查中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 夏得胜; 马晓凤; 张烨; 李林蔚; 高丽娟; 张昌云; 张昕
    • 摘要: 目的观察隔姜药灸联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脾肾阳虚型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隔姜药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鼻部症状总分(TNSS)、鼻部伴随症状总分(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评分及血清总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隔姜药灸联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A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与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血清总IgE水平,疗效显著。
    • 陈露; 孔天东; 王留晏; 段方方; 王涛; 周寒丽; 张玉洁; 张彦华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化疗期间患者采用督灸,观察督灸对改善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肿瘤化疗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正常化疗方案及常规护理,并在化疗开始第1天,同时行督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正常化疗方案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FS-12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PFS-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FS-12量表行为项总分和疲乏程度、情感项中除异常程度、感觉项除强壮程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4.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7,P=0.034).结论 督灸对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CRF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陈茜; 周愉; 张孟; 谢钧; 缪红卫; 宫毅
    •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隔盐灸治疗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症状、睡眠及内脏高敏性神经肽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脾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盐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IBS-S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及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IBS-S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及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5-HT、CGRP及CRF水平均显著减低,对照组治疗后5-HT及CRF水平也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GRP及CR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4周随访时复发率分别为87.1%和7.4%,对照组分别为63.3%和36.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隔盐灸是一种治疗脾虚型IBS-D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CGRP、CRF水平有关.
    • 胡珊; 陈妍; 宁艳; 陈鹏典; 禹东慧; 韦敏
    • 摘要: 目的 观察铺蒜灸治疗脓肿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脓肿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铺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脓液量、肿块大小(肿块三径平均值)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乳房外观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脓液量、肿块大小及S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脓液量、肿块大小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乳房外观优良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6.7%,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紊乱发生率和失眠发生率分别为40.0%和26.7%,对照组分别为50.0%和70.0%,两组失眠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铺蒜灸是一种治疗脓肿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有效方法.
    • 曹雯; 张靖娟; 林晨辉; 陈洋
    • 摘要: 目的 观察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的影响.方法 收治CA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症状总积分、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G-17、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的中医症状(P<0.05),改善胃黏膜萎缩(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PG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胃黏膜萎缩,可能与其上调G-17及PGⅠ/PGⅡ有关.
    • 杨本德; 王恒; 徐胜军; 于振江; 潘迪飞; 郭秀凤; 王艳
    • 摘要: 目的 观察隔药灸神阙穴联合情志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同时予隔药灸神阙穴联合情志干预.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满意指数A(LSIA)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隔药灸神阙穴联合情志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抑郁程度,有助于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 朱俐娜; 叶一林; 徐思思; 王曙辉
    • 摘要: 目的 观察隔盐重灸膏肓穴配合药物治疗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盐重灸膏肓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中文版(RPFS-CV)评分及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及RPFS-CV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及RPFS-CV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3%,对照组为4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盐重灸膏肓穴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孙妮娜; 田岳凤
    • 摘要: 隔物灸,又名间接灸,起源于晋代,由东晋医家葛洪创立.此灸法是在前人艾灸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创立的新的灸法.由于其独特的思维和较强的操作性,并始终遵循着中药、穴位、艾灸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境迁,隔物灸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材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味中药演变为复方药,操作过程也逐渐细化且多样,治疗的病症更是由少积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病症.隔物灸在现代科学实验与临床应用中,也备受关注,并破解了更多的治疗范围.但目前隔物灸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
    • 孙妮娜; 田岳凤
    • 摘要: 隔物灸,又名间接灸,起源于晋代,由东晋医家葛洪创立。此灸法是在前人艾灸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创立的新的灸法。由于其独特的思维和较强的操作性,并始终遵循着中药、穴位、艾灸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境迁,隔物灸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材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味中药演变为复方药,操作过程也逐渐细化且多样,治疗的病症更是由少积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病症。隔物灸在现代科学实验与临床应用中,也备受关注,并破解了更多的治疗范围。但目前隔物灸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