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
长吻鮠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农业经济、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10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河南水产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三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论坛、2000年中国水产学术年会等;长吻鮠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凌志勇、林易、陆露等。
长吻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101篇
占比:99.63%
总计:40248篇
长吻鮠
-研究学者
- 凌志勇
- 林易
- 陆露
- 宋信华
- 朱晓鸣
- 杨云霞
- 解绶启
- 何学福
- 向大地
- 王林
- 刘俊伟
- 周剑
- 孙向军
- 尹绍武
- 张升利
- 张坤
- 张振宇
- 张欣
- 张耀光
- 张蕉南
- 张蕉霖
- 李东山
- 杨欢
- 柳富荣
- 梁拥军
- 王云才
- 王晓清
- 王荣林
- 聂光汉
- 胡兵
- 莫艳秀
- 谢雷坤
- 陈庆堂
- 雷武
- 丁娟
- 吴琴娣
- 周贵荣
- 张义云
- 张国松
- 彭琛
- 李育培
- 王涛
- 罗银辉
- 苏良栋
- 邓楠楠
- 郑宗林
- 金丽
- 韩冬
- 何文平
- 何金钊
-
-
-
-
摘要:
本刊讯6月6日,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各地举行,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举办增殖放流242场,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5.5亿余单位。活动同期,农业农村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武汉市联合举办全国“放鱼日”主会场活动,放流中华鲟、胭脂鱼和长吻鮠等珍贵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3万余尾。
-
-
孙超
-
-
摘要:
淮王鱼亦称“淝王鱼”、鮰鳇鱼,学名长吻鮠,属天然野生鱼类,鲿科鮠属。淮王鱼是淮水中的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淮王鱼头较尖,吻特别肥厚,须短,有四对,眼小且被皮膜覆盖。淮王鱼鱼体光滑无鳞,形似鲶鱼,,随水温变化体色可分别呈淡灰、青白、粉红(特别是在缺氧的状态下)三色。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淮南王刘安称此鱼为“回黄”,每宴必备此菜,后世遂称“淮王鱼”。
-
-
徐慧敏;
巨丹丹;
龚兵;
肖明松
-
-
摘要:
目的:长吻鮠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掘其功能基因,提高其优良性状。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长吻鮠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Trinity软件对所得clean data进行从头组装,共得到44153条unigene,序列长度为201~44153 bp,平均长度为1394 bp。Unigene功能注释显示,NR注释率为53.75%,Pfam注释率为34.46%,KEGG注释率为28.59%,String注释率为27.98%,Swiss-Prot注释率为37.82%,其中有23731条序列在NR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将获得的12939条Unigene与GO数据库进行分析,可划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大类;在KEGG数据库中则注释到5大类34小类中,有机过程中的功能预测的较多,有4562条。结论:本研究成果丰富了长吻鮠的基因遗传资源,可为长吻鮠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
王宏玉;
武兆文;
付东勇;
苏孟园;
杨汶珊;
唐荣叶;
王涛;
尹绍武
-
-
摘要: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从2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2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1龄、体质量(14.20±1.20)g黄颡鱼(♀)和长吻(鮠)(♂)及其杂交F1代[黄颡鱼(♀)×野生长吻(鮠)(♂)]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83、3.667、5.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82、2.221和2.535;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19、0.367和0.604;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77、0.383和0.597;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20、0.365和0.509.杂交F1代与父本长吻(鮠)的遗传距离为0.8551,小于与母本黄颡鱼的遗传距离(1.727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父本聚为一支.杂交F1代从父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该试验结果将为研究黄颡鱼和长吻(鮠)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鲿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
-
张铷;
苏明;
张全根
-
-
摘要:
为探明长吻鮠大规格鱼种的池塘养殖效果,从而获得种质纯正、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用于开展成鱼养殖和增殖放流,特选择平均规格全长为3.5 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进行了长吻鮠大规格鱼种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结果表明,每667 m2放养长吻鮠夏花鱼60000尾,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2%的海水鱼专用配合饲料,经6个月养殖,可平均每667 m2收获大规格鱼种577.5 kg,平均规格为87尾/kg(全长10 cm以上),成活率为83.7%.
-
-
张青海;
杨敏;
潘庭双;
江河;
凌俊;
张超;
段国庆;
胡玉婷;
周华兴;
汪焕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对雌性黄颡鱼、雄性长吻鮠杂交组合繁殖的影响,试验选用3种激素,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共9种激素组合.结果表明:试验组Ⅴ催产效果最好,该组雄性长吻鮠催产药物为LHRH-A31.5μg/kg+HCG 300 IU/kg+DOM 1.5 mg/kg,雌性黄颡鱼催产药物为LHRH-A330μg/kg+HCG 1200 IU/kg+DOM 13 mg/kg,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分别为95.0%、81.2%和78.3%.
-
-
无
-
-
摘要:
笔架鱼肚制作技艺是湖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笔架鱼肚取自石首江段的长吻鮠,该制作技艺在石首相传已有六百余年。石首以“石在首”抵挡江水为名,江水冲击山体,形成江水回流和山体洞穴,石首江段成为鮰鱼栖息地。
-
-
黄利;
梁毅;
罗强;
王朝明;
程洁
-
-
摘要:
长吻鮠俗称江团,是长江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肉嫩味美,又无刺和体鳞,被视作淡水鱼中的珍品,尤其是那肥厚硕大的鳔,干制成“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近年来,我区大部分常规淡水鱼类养殖户存在养殖效益低下问题,为了提升养殖从业者经济效益,加快我区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
-
-
-
摘要:
8月7日上午,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前往石首市专题调研长江名优鱼类研究利用工作。调研组先后深入湖北省长吻鮠良种场、石首老河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详细了解长吻鮠等品种的保种、育种和人工繁育现状,与生产负责人交流当前技术短板,座谈研究长江名优鱼类保护及研究利用措施。
-
-
郑朋;
冯德品;
李长江;
杨军
-
-
摘要: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她抱山入怀、穿城有水,似一颗镶嵌于长江之滨的璀璨明珠,境内水域辽阔、物产丰富,"水中珍品"良多。全市拥有河流183条、湖泊11座、水库455座,可养殖水面90余万亩,鱼类114种,其中包括中华鲟、长江鲟、江豚、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性水生野生动物,以及长吻鮠、铜鱼、长薄鳅等重要珍稀鱼类。
-
-
郑宗林;
何文平
- 《三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论坛》
| 2012年
-
摘要:
长吻鮠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着称。本实验通过水溶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长吻鮠肌肉含氮物质的比例及各种水溶性(风味)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青鱼、草鱼、鲢、鳙、鳊、鲫和长吻鮠等6种水产动物肌肉样品中。总氮含量较接近。长吻鮠肌肉中的非蛋白氮和氨基氮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余5种鱼肌肉;水溶性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His、Tau、Lys、Ser、Val、Met、Phe和Glu等氨基酸是长吻鮠的主要风味氨基酸,其中His、Tau、Met、Phe和Glu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5种鱼肌肉。
-
-
吴嘉敏;
姜仁良;
张继平
- 《2000年中国水产学术年会》
| 2000年
-
摘要:
通过对催产和未催产的长吻鮠脑垂体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细胞)的分泌活动分析,证实了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50μg/kg加DOM5mg/kg混合注射催产长吻鮠,能有效地促使GTH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催产效果显著.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揭示了长吻鮠脑垂体GTH细胞中存在两种分泌颗粒,即分泌小球,直径1200~2000nm,电子密度低;分泌颗粒直径300~500nm,电子密度高.分泌小球释放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有关,分泌颗粒的释放则与排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