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锡矿

锡矿

锡矿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89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4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18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地球、矿床地质、云南地质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锡矿的相关文献由1425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德先、刘菽余、周继承等。

锡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4 占比:81.74%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5.12%

专利文献>

论文:118 占比:13.14%

总计:898篇

锡矿—发文趋势图

锡矿

-研究学者

  • 秦德先
  • 刘菽余
  • 周继承
  • 廖正国
  • 杨冰
  • 潘基泽
  • 裴寿益
  • 陶琰
  • 高振敏
  • 仇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莫斌吉
    • 摘要: 广西锡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锡产地之一。为更好地研究广西锡矿成矿理论及指导找矿实践,文章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分析广西区内锡矿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广西锡矿具有典型的多旋回岩浆成矿地质特征,以雪峰期、加里东期、燕山期为主。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成因机制,可以将区内的锡矿划分为多种矿床类型,总体表现出空间上分布广、成矿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期次及矿床类型多的特征。典型锡矿床有大厂、栗木、九万大山等。其中热液硫化物型锡矿床规模最大,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元素种类多,经济价值高。其次,热液石英脉型锡矿床、热液硅酸盐型、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及沉积—热液叠生型锡矿床应是锡矿普查的重要对象。
    • 萧珂; 孙祥; 李强; 司晓博; 郑旭; 路雷雷; 赵泽缘
    • 摘要: 滇西南是中国重要的锡矿带之一,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白垩纪和新生代花岗岩中的锡矿床,而对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锡矿关注较少。云岭锡矿位于保山地块的东缘,矿体主要以脉状产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发育云英岩化和电气石化蚀变。矿石矿物为锡石,脉石矿物为石英、白云母、电气石、萤石、方解石,以及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根据矿物共生组合以及脉体与蚀变的早晚关系,笔者厘定出4个热液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分别为石英-电气石、石英-锡石-白云母-电气石、石英-钾长石±方解石、硫化物±石英阶段。云英岩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15.6±1.3)Ma,可近似代表云岭锡成矿时代。三叠纪锡成矿作用也发生在昌宁-孟连造山带的临沧岩基及东南亚锡矿带东部,该期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有关。因此,中国滇西南三叠纪锡成矿作用与矿床保存的研究工作还需加强。
    • 罗仕长; 周得林; 唐勇明
    • 摘要: 曹家冲锡矿床位于南岭中段水口山—香花岭钨锡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属中高温矿床岩浆热液矿床。矿区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具侧列及隐伏、半隐伏现象,矿体总体近水平展布,由矿体中心往两侧矿化逐渐变差;矿体主要产出于介头单元与其它单元的内外接触带,构造裂隙密集发育、矿脉厚度宽大,围岩蚀变具多种硫化物叠加,往往矿化强、矿体厚度大。本文通过总结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共生矿种之间关系等方面,分析矿床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建议。
    • 王成晨
    • 摘要: 广西全州县李家矿区锡矿发现8个锡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志留纪黑云母花岗岩与寒武纪清溪组侵入接触的内外接触带中的张扭性断裂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多种热液蚀变叠加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 王伊杰; 时晨; 王海军; 朱欣然
    • 摘要: 锡在现代工业和国防、高科技领域和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保护和利用好锡矿对于缓解资源短缺和锡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锡矿资源储量、供需和贸易、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①我国锡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②储量占全球锡储量的25%左右,锡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③进出口贸易额波动较大;④开发利用水平稳中有升,综合利用产值有所回升。“十四五”期间,建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增加锡矿资源储备,加大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资源整合,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艾福开
    • 摘要: 通过收集大蕴地区的区域地质、物化探资料,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合野外工作,进一步分析了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该区以金、锡为主攻矿种,兼顾综合找矿,以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为主攻矿床类型.通过分析研究大蕴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等特征,进行找矿潜力预测;通过对区内水系沉积物测量套合较好的HS-15综合异常检查,证实本次工作所圈定的综合异常,尤其是云开群石英云母片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接触带有关的Sn多金属异常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该地区具有同渤垌地区锡矿床极为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 周小锋; 钟和礼; 谭勇谋
    • 摘要: 矿区位于广西融水县北面安锤乡,四堡~雪峰期桂北锡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的形成与超基性岩侵入时发生的接触变质有关,分布在距超基性岩外接触带一定距离的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带及其裂隙中,矿体呈似层状和脉状,属高-中温热液充填型锡多金属矿床。
    • 张伟
    • 摘要: 本文对湖南省都庞岭地区的岩浆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与研究区的构造作用及变质相结合,说明了锡矿床在岩浆岩体中的赋存形式,对目标区域的探矿靶区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 刘鹏; 毛景文; 汪礼明; 曾载淋; 卜安; 高凤颖; 许典葵
    • 摘要: 我国华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锡矿资源省之一,其锡矿成矿时代从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至晚中生代均有发育,其中以晚中生代锡矿成矿作用最为重要,成矿集中在中晚侏罗世(160~150Ma)和晚白垩世(100~80Ma).然而,最近在东南沿海成矿带新识别出一期早白垩世锡(钨)(145~130Ma)成矿事件,改变了以往华南锡(钨)矿床时空分布格局.本文在详细介绍东南沿海早白垩世锡(钨)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成岩成矿时空分布,并与南岭板内锡(钨)成矿作用进行对比,浅析了早白垩世锡(钨)矿的成岩成矿背景和找矿潜力.研究显示,早白垩世锡(钨)成矿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成矿带的粤东和赣州会昌地区,矿床类型以斑岩型和锡石硫化物型为主.与成矿有关的岩石为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成因上属于高分异Ⅰ型或A型,与南岭板内锡(钨)矿相比,具有较高的锆石εHf(t)值和较低δ18O值,以及较高成岩温度,表明成岩过程中有较多新生地壳或地幔物质加入.结合区内发育同时期基性岩脉,认为华南这期早白垩世锡(钨)矿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背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有关.最后指出覆盖大面积晚白垩世火山岩的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岩盖层下部具有寻找该期锡(钨)矿床的找矿潜力.
    • 罗家书; 黄朝进; 李泽江
    • 摘要: 矿区位于桂北罗城县,已知锡矿体大部分产于断裂中,少部分产于岩体侵入面,均属脉状热液充填型锡矿.近南北~北东向断裂构成了主体构造,大部分为倾向东,陡产状,兼具脆-韧性和多期活动的特征;电气石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等与锡矿关系密切.断裂-蚀变带具有明显的找矿指示作用,能够直接指示锡矿化,一般连续性越好,矿化越好.通过划分断裂-蚀变带并结合地球化学测量,分析找矿前景,指导进一步勘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