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铍针

铍针

铍针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2149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全国中医药疼痛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铍针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董福慧、赵勇、秦伟凯等。

铍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149 占比:99.84%

总计:72263篇

铍针—发文趋势图

铍针

-研究学者

  • 董福慧
  • 赵勇
  • 秦伟凯
  • 张翔
  • 胡思进
  • 顾力军
  • 雷仲民
  • 黄明华
  • 张宽
  • 王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弓臣
    • 摘要: 目的:探究铍针与毫针对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患者下肢微循环及局部张力、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铍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下肢微循环(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及白微栓率、管襻畸形率)、局部张力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次、2次及3次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与毫针均可显著改善臀上皮神经张力性疼痛患者的下肢微循环及局部张力、疼痛,但铍针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相对更好。
    • 郎伯旭; 罗建昌; 郎珈望; 王罗丹; 徐文斌
    • 摘要: 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针刀组(96例,脱落4例),常规针刺组(96例,脱落4例)和口服药物组(95例,脱落5例)。微针刀组给予上颈段局部微针刀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口服药物组给予敏使朗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2周。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并根据DH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疗程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3组患者DH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根据DH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微针刀组痊愈50例,显效28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5.83%;常规针刺组痊愈28例,显效26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81.25%;药物组痊愈18例,显效20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69.47%;微针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χ^(2)=45.956,P=0.000)。3组治愈患者中,微针刀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F=18.796,P=0.000)。结论:微针刀松解寰枢段软组织对颈源性眩晕具有明显疗效,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以及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针刺及口服药物。
    • 李景磊;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周钰
    • 摘要: 目的观察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采取铍针疗法的效果。方法应用的研究方法为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经随机方式,并根据就诊时间把60例病人均等归入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选取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委中、足三里及阿是穴电针治疗,后行推拿治疗。两项治疗每日1次,连续5d为1疗程。治疗组选用病变半月板条索状、点片状或结节状异常组织点进行铍针治疗,治疗组1次为1疗程。上述两组1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相较未干预时的VAS评分,两组干预后皆表现出明显区别(P<0.05)。另外,对比干预后的两组,发现P<0.05,即存在明显区别。可见,在疗效方面,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更具优势。在总有效率(ORR)此项指标上,对比两组病人的结果为P<0.05,有着显著区别。提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病痛点铍针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肯定,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行性。
    • 潘振林; 张利平; 姜黎敏; 赵培刚
    • 摘要: 目的:研究用铍针“青龙摆尾”针法松解髌周4点治疗髌股关节炎的效果,探索本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接诊的72例髌股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6例。采用常规的针刺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铍针“青龙摆尾”针法松解试验组患者的髌周4点,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髌骨周边疼痛积分、膝关节屈伸时疼痛积分和总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髌骨抽动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铍针“青龙摆尾”针法松解髌周4点治疗髌股关节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轻其临床症状。
    • 陈彦飞; 鲁超; 赵勇; 成永忠; 乔锋; 侯成志; 辛颖; 刘广伟
    • 摘要: 目的:在筋束骨理论指导下,基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改善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机制,阐释铍针松解术改变髌骨运行轨迹及降低髌股关节压力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获取 1 名正常男性(年龄29 岁,身高171 cm,体重58 kg)膝关节CT 资料,从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入手,经几何重建、逆向工程、网格划分、材料赋值以及加载分析等步骤,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加载条件设置为膝关节垂直加载500 N负荷,股四头肌腱承受平均值约为200 N 的牵张应力,分别在有限元模型屈膝30°位和屈膝90°位状态,模拟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比研究不同屈膝状态下铍针干预对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改善情况.结果: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后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的应力峰值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屈膝30°位,髌骨软骨下降0.498 MPa(下降9.06%),股骨滑车下降0.886 MPa(下降16.27%).(2)屈膝90°位,髌骨软骨下降0.558 MPa(下降8.6%),股骨滑车下降0.607 MPa(下降9.94%).结论: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可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的应力集中并降低局部应力峰值,有利于改善髌骨的运动轨迹并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 陈莉; 何祥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每5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1~3次,同时每天配合中医导引治疗3次,连续2周.对照组采用针刺双侧风池、C4~C6颈夹脊穴及肩井穴,配合颈部一指禅推、捏拿、?揉、点按、拍打等常规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40min.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 冯荣; 杨峻; 张向敏; 梁王博
    • 摘要: 目的 观察铍针联合椎旁椎间孔药物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9例.2组均予平卧硬板床、中频脉冲电基础理疗,对照组采用椎旁椎间孔药物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铍针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3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达93.10%.结论 铍针联合椎旁椎间孔药物注射相较于单纯椎旁椎间孔注射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加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最根本的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 朱满华; 林星镇; 袁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铍针定点松解合并盐酸青藤碱介入治疗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诊断为外侧型弹响髋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铍针定点松解合并盐酸青藤碱介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各项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弹响、肿胀、压痛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铍针定点松解合并盐酸青藤碱介入治疗外侧型弹响髋,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弹响、肿胀等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 马曜辉; 单中杰; 郭亮; 张楠
    • 摘要: 目的 观察铍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对盆腔疼痛和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6例Ⅲ型前列腺炎伴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予铍针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总评分及单项评分(盆腔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早泄诊断工具(PEDT)量表评分和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CPSI总分、单项评分(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IIEF-5评分、PEDT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前列腺液中IL-6、TNF-α 、IL-10和VCAM-1因子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CPSI总分和单项评分(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GS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列腺液中IL-6、TNF-α 、IL-10和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铍针治疗可改善Ⅲ型前列腺炎伴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性功能,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这可能与其降低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有关.
    • 杨新波; 赵小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铍针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踝内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脑病骨伤科住院治疗的79例中风后踝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后病历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共39例,给予电针治疗)和治疗组(共40例,给予铍针结合电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0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ugl-Meryer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ugl-Meryer评分及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铍针结合电针可以缓解中风后踝内翻增强下肢运动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