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磁
重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8376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科学与财富、安徽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CPS/SEG 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等;重磁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庆田、马国庆、刘双安等。
重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376篇
占比:99.95%
总计:148449篇
重磁
-研究学者
- 吕庆田
- 马国庆
- 刘双安
- 李丽丽
- 严加永
- 左博新
- 曾昭发
- 朱自强
- 李桐林
- 丁然
- 刘云祥
- 曹书锦
- 李静
- 杨博
- 杨辉
- 樊民强
- 樊盼盼
- 毛雅静
- 田招招
- 董连平
- 邓意怀
- 郭晓旺
- 陈新跃
- 马致远
- 高德章
- 鲁光银
- 任来平
- 何浩源
- 吴太旗
- 姜文亮
- 宋仁峰
- 张冲
- 张景发
- 曹新全
- 朱大鹏
- 李凯峰
- 李化
- 李宗睿
- 杜晓娟
- 杨晓峰
- 梅灿国
- 欧阳永忠
- 翟国军
- 薛鹏举
- 薛鹏飞
- 赵亮
- 陆秀平
- 陈巍
- 韩晓东
- 马普生
-
-
索奎;
张贵宾;
贾正元
-
-
摘要: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是研究青藏高原演化的良好窗口.本文利用1∶20万重力和磁力数据,基于1∶50万地表地质信息约束,反演获得了羌塘盆地中部区域中上地壳的三维密度和磁性结构,揭示了南、北羌塘坳陷、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和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密度和磁性特征.根据反演结果,认为:主要构造单元与密度和磁化率异常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下地壳和上地幔是羌塘盆地大范围低值重力异常的重要来源;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向下切割较深,引起磁异常的岩浆岩大量存在于中地壳;双湖至唐古拉山一线不存在贯穿羌塘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北羌塘广泛分布的火山岩主要存在于上地壳,来源可能是下地壳和上地幔的低密度岩浆岩体;印度板块俯冲的前缘可能影响到了羌塘盆地下方.
-
-
严加永;
吕庆田;
张永谦;
刘卫强;
王栩;
陈昌昕;
徐峣;
刘家豪
-
-
摘要:
江南造山带位于组成华南大陆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是揭示华南陆块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探索该地区大规模岩浆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窗口。前人在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对江南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认识不明,导致对其定义、边界范围、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议,故亟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为解决上述争议问题提供约束。鉴于后期构造运动对上地壳大幅改造的影响,致使对于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重力数据和航磁数据为主、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综合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深部电性结构及75种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推测钦杭结合带可能为江南造山带东南侧深部边界,并推断了江南造山带北部可能的深部边界和周缘的断裂构造。基于上述结果和认识,分析了区域构造对金、铜矿床的控制作用,认为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深部断裂扮演了成矿系统中“导矿通道”的角色,从深大断裂形成之初就提供了铜、金等幔源成分为主的矿物质,在合适位置就位成矿;后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使得局部位置再次活化,成矿物质重新富集迁移,在次级断裂等有利位置形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铜金等矿床。因此,本文基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所识别和划分的断裂构造格架,不仅可为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提供参考,也可为寻找幔源为主的金属矿床提供指示。
-
-
陈广涛;
黄传杨
-
-
摘要:
繁昌火山岩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文基于1:25000重磁调查成果,结合化探、遥感、地质等资料,建立了繁昌火山岩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基本构造格架;结合铅锌矿典型矿床成矿特征,圈定了铅锌矿成矿远景区及靶区,并对铅锌矿进行了成矿预测.
-
-
彭明涛;
王磊;
曾明勇;
谢兵兵;
莫韦涛
-
-
摘要: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位于华蓥山与七曜山之间,经历多期次复杂的构造叠加和改造,形成了高陡构造带及断层,高陡构造带内探测分辨隐伏断层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难点.本文通过重、磁、电探测方法的正反演模拟成果得出高陡断褶带隐伏断层能够被探测识别,并结合利用重、磁、电综合物探方法在川东高陡断褶带探测隐伏断层的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了隐伏断层的异常形态和异常特征.同时总结了野外数据采集干扰压制的试验成果,断层破碎带异常的正演反演处理手段.本文为川东地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积累.
-
-
夏雨;
李艳平;
蔡义峰;
黄芸
-
-
摘要:
2006年克拉美丽气田发现之后,滴南凸起南带被作为寻找下一个千亿方气区的重点领域.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风险探井KM1的失利,该区带钻探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多井钻揭火山沉积相是否发育规模火山岩情况不明.本文利用重磁电测震"五位一体"综合火山岩体识别技术,重力-地震定构造及地层格局、磁力-电法-测井-地震定岩性岩相,明确了滴南凸起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及石炭系展布特征,刻画了多个火山岩体目标,DT1、KM001井相继获得突破,新的石炭系天然气规模气区初步展现.
-
-
吴晓贵;
何斌;
周峰;
秦纪华
-
-
摘要:
通过对阿舍勒矿集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重新处理,结合对新获取1∶5万重力和1∶2.5万磁测数据的处理,研究选取Au,Ag,Cu,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及高剩余重力、低磁异常为预测准则,初步在阿舍勒铜锌矿西北部玛尔卡库里断裂东北部圈出一处找矿预测区。
-
-
曾昭发;
周宁远;
张建民;
霍芷君;
宫明旭
-
-
摘要:
深部金属矿探测是目前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是深部金属矿探测最有效手段之一.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为背景,在综合分析地质背景、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航磁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离,确定了在Ⅰ、Ⅱ、Ⅲ、Ⅳ矿区西南侧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综合利用航磁、重力、CSAMT剖面测量数据的反演结果,分析各方法异常特征,结合已知典型岩矿体分布,揭示了构造带附近的中低电阻率、高密度、高磁异常区为有利的找矿位置.根据该特征确定了深部找矿靶区,推测找矿靶区深度超过1000 m,为钻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
-
-
薛生升;
张双奎;
赵楠;
周新鹏;
靳职斌
-
-
摘要:
利用移动平均法对五台一恒山地区7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并结合本区1∶20万重力数据和1∶5万航磁数据,发现所获得的综合异常与燕山期岩体相关矿床具有很好的吻合性.研究选取Au、Ag、Cu、Pb、Zn等综合异常以及高磁、低重异常作为预测准则,在本区共预测出13处与岩体成矿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远景区.已有资料显示,本区共存在9条NW向断裂构造带,岩体侵位受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交叉部位控制,已知出露岩体与本次预测的11处远景区绝大部分分布在断裂构造带上,构成多条构造岩浆岩带,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期岩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
胡森清;
明彦伯;
姚刚
-
-
摘要:
针对现有重磁构造识别深部地质体分辨率低的情况,提出改进局部相位边界识别技术,采用不同阶水平导数的比值函数有效地均衡不同深度构造的响应,提高了对深部地质体的分辨能力.理论模型试验表明改进局部相位边界识别技术能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识别地质体边界,且受噪声干扰较小.利用改进局部相位边界识别技术对东海陆架盆地重磁数据进行构造识别,并比照欧拉反褶积结果进行断裂划分,结合东海基底反演结果和地质资料给定东海陆架盆地的边界和主干构造格架.%To improve the low resolution of the existing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authors present improved local phase edge detection technique, which uses the ratio function of different order horizontal derivatives to balance the amplitude of the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n deeper structures.The model tes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local phase edge detection technique can detect the edges of geological bodies more clearly and accurately and is insensitive to noise.Moreover the improved local phase edge detec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to detect the faults and to delineate the basin edges and major tectonic framework by comparing with the Euler deconvolution results of gravity data, and integrating basement inversion re-sults and geological data.
-
-
-
阎汉杰;
李云平;
张晓凤
- 《CPS/SEG 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04年
-
摘要:
该项技术是在目标层系重磁场源分离及其背景异常剔除的基础上,以分布独立的断裂系统为单元,把地震波反射界面深度作为其一一对应的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利用高次趋势面逼近其逆函数级数分布的方法而构建的重磁震联合反演建模技术.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确定模型反演技术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不是从理论模型出发建立重震、磁震的单项反演确定地质模型,而是从概率统计模型出发建立重磁震联合反演随机地质模型;二是在保持反演界面深度及目标层系重磁异常不变的条件下,引入目标层系等效地质体的概念,利用重磁场函数独立变量的特性,把与重磁异常相关的密度、磁化率当作模型参数,直接建立重磁震反演模型,避开了由于反演区统层资料不全及密度、磁化率测试分析少而难以建模的矛盾;三是在独立母体分布的假设下,按层分区进一步剔除背景异常,提取与深度一一对应的极值重磁异常,建立重磁震平面反演模型,不存在按剖面建模所出现的平面闭合难等问题.该项基于高精度重磁技术的探索,丰富了较稀地震测网资料成图更加精细的断裂、地层信息,成功地反演编绘了SLHF重磁震统计推断联合反演的构造图;同时,也为引入更多的随机建模方法,推进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
-
龙玉江;
谢岿锐
- 《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通过重力、磁法工作,结合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在区内推断了3个与隐伏花岗岩(株)有关的重力低异常,根据重磁异常对应的关系,区内3个正磁异常也与隐伏花岗岩有关,说明重磁异常是同源的;在该区重、磁方法寻找与隐伏岩体有关的多金属矿床效果明显.
-
-
-
-
-
-
-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7-10-17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矿高压辊磨‑风重分级,塔磨,磁‑重分选工艺,包括下列步骤:原矿经粗破、中破两段破碎及筛分后,产品粒度达到‑25mm含量90%以上,再给入“高压棍磨—风力分级系统,获得的粒度为‑200目60%~65%的产品给入一段弱磁机和一段强磁进行选别,一段弱磁精矿和一段强磁精矿给入塔磨机磨至‑325目90%以上产品,其产品给入二段弱磁机、两段磁振选矿机、二段强磁选机和重选离心机选别作业,获得品位为67%~67.5%的精矿。本发明减少了细破作业和一段磨矿作业,弱磁精矿单独选别,提前获得合格品位磁精矿,赤铁矿采用离心机选别,取消了浮选作业,工艺简单容易操作,简化了流程结构,大幅度降低了选矿成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