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酸岩反应

酸岩反应

酸岩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11404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国际压裂酸大会、泡沫流体提高油气开采效率技术研讨会等;酸岩反应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伊向艺、刘平礼、卢渊等。

酸岩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1404 占比:99.97%

总计:311499篇

酸岩反应—发文趋势图

酸岩反应

-研究学者

  • 伊向艺
  • 刘平礼
  • 卢渊
  • 张黎明
  • 李沁
  • 任书泉
  • 蒋建方
  • 车明光
  • 齐宁
  • 刘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建方; 祁生金; 姜杰; 刘秋均; 冯章语; 初振钰
    • 摘要: 酸液的缓速性是影响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关键因素,是优选酸压工作液的重要依据。采用旋转岩盘进行了普通盐酸、胶凝酸和乳化酸与伊朗雅达油田Sarvak储层灰岩岩心的酸岩反应实验,构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和变温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普通盐酸的反应速率明显快于胶凝酸和乳化酸,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显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相同反应温度下,乳化酸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比胶凝酸与普通盐酸小1和2个数量级,同时乳化酸的反应级数最大,现场配液时需要考虑酸液浓度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酸液浓度相同时,乳化酸的反应活化能最大,其次为胶凝酸,普通盐酸的最小。乳化酸与胶凝酸的缓速性相对较好,预测其有效作用距离更大。
    • 刘京; 于洋洋; 于梦红; 张霞; 宋显民; 全红平; 刘彝
    • 摘要: 针对酸化作业中存在的酸岩反应速度快、残酸返排困难、二次伤害大等问题,以丙烯基聚氧乙烯醚(APEE)、酯类单体(EX)、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成功制备出一种吸附型酸化缓速剂。通过单因素优化法,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m(AM):m(APEE)∶m(EX)=10.66:1.05:0.17,单体质量分数加量15%,引发剂质量分数加量0.25%,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6.0 h采用红外光谱对缓速剂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缓速剂加量、温度和钙盐含量对缓速剂延缓酸岩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速剂质量分数加量为0.8%时,酸岩反应时间可延长至120 min;在70°C下,缓速剂依然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缓速剂配制而成的缓速酸具有优良的抗钙盐性能。通过SEM成功观察到缓速剂吸附在岩石表面,有效延缓了氢离子与碳酸钙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了酸岩反应速率。
    • 刘芳慧; 张世昆; 曹耐
    • 摘要: 在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过程中,酸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改造效果。目前,常用的酸液体系存在渗透性差、腐蚀高、缓速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选出了适宜的复合有机缓速酸主体酸液以及酸用降阻剂、缓蚀剂和铁离子稳定剂等助剂,开发出了一套适合碳酸盐岩储层的新型强渗透缓速酸液体系。实验室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强渗透缓速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较低的腐蚀速率以及更优的渗透性能。此项研究对碳酸盐岩油藏储量的充分动用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张新印; 郭轲; 孟杰; 王维; 李鑫
    • 摘要: 报道了一种适用于延长油田酸化碳酸盐岩储层的新型有机酸解堵体系。它能够同时溶解石蜡沉积物和酸化岩石,从而增加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测试的结果表明:乳液与碳酸盐岩的反应速率降低,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渗透到储层中。同时该乳液对钢的腐蚀作用较小,表明与井下泵送设备的相容性较好。岩心驱替实验证实了乳化酸酸化岩石的能力,形成高渗透性的油气流动通道。酸化后采收率的初始增加表明,有机酸解堵体系效果明显。此外,本文中开发有机酸乳液在现场操作简单,显著降低了成本。
    • 梁运培; 陈强; 廖志伟; 林丹
    • 摘要: 碳酸盐矿物与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探讨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页岩岩石学定量表征与微米/纳米尺度孔隙改造等的认识。为此选取四川盆地东部彭水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开展了稀盐酸—页岩酸岩反应实验;综合利用场发射电镜、微CT以及低压氮气吸附方法,表征溶蚀前后孔隙结构;研究碳酸盐矿物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溶蚀孔的地质、工程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常温下酸岩反应120 h,碳酸盐矿物完全溶蚀而其他矿物则无明显变化;②碳酸盐矿物完全溶蚀后,出现大量孔径介于3.9~62.5μm的溶蚀孔,溶蚀孔总体积分数占比为6.8%,与样品酸溶率数值6.9%接近,同时纳米孔的形态、体积、孔径、表面积等参数未发生明显的变化;③碳酸盐矿物完全酸溶后仅产生微米孔,而在纳米尺度未表现出增孔、扩孔现象,表明碳酸盐晶粒处于微米尺度。结论认为,基于微米级溶蚀孔的图像统计参数,可以有效反演碳酸盐矿物的微观分布、形貌、数量、粒径等特征参数,为页岩岩石学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该溶蚀孔协同水力压裂缝网,有助于加速页岩气的产出。
    • 崔波; 冯浦涌; 杨浩; 高纪超; 邵尚奇; 杨国威
    • 摘要: 中东地区某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该油田储量丰富,但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基质酸化是储层增产的主要手段.酸液能否有效地溶蚀储层基质矿物、改善储层的渗流通道是决定酸化作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储层酸蚀微观特征进行研究,描述酸蚀前后储层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等实验分析手段对储层碳酸盐岩酸蚀前后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酸蚀前后矿物形态、酸岩反应、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该油田储层酸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 崔波; 冯浦涌; 杨浩; 高纪超; 邵尚奇; 杨国威
    • 摘要: 中东地区某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中高孔中低渗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该油田储量丰富,但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基质酸化是储层增产的主要手段。酸液能否有效地溶蚀储层基质矿物、改善储层的渗流通道是决定酸化作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储层酸蚀微观特征进行研究,描述酸蚀前后储层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等实验分析手段对储层碳酸盐岩酸蚀前后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酸蚀前后矿物形态、酸岩反应、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该油田储层酸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 梁运培; 陈强; 廖志伟; 林丹
    • 摘要: 碳酸盐矿物与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探讨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页岩岩石学定量表征与微米/纳米尺度孔隙改造等的认识.为此选取四川盆地东部彭水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开展了稀盐酸-页岩酸岩反应实验;综合利用场发射电镜、微CT 以及低压氮气吸附方法,表征溶蚀前后孔隙结构;研究碳酸盐矿物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溶蚀孔的地质、工程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常温下酸岩反应120 h,碳酸盐矿物完全溶蚀而其他矿物则无明显变化;②碳酸盐矿物完全溶蚀后,出现大量孔径介于3.9~62.5 μm 的溶蚀孔,溶蚀孔总体积分数占比为6.8%,与样品酸溶率数值6.9%接近,同时纳米孔的形态、体积、孔径、表面积等参数未发生明显的变化;③碳酸盐矿物完全酸溶后仅产生微米孔,而在纳米尺度未表现出增孔、扩孔现象,表明碳酸盐晶粒处于微米尺度.结论认为,基于微米级溶蚀孔的图像统计参数,可以有效反演碳酸盐矿物的微观分布、形貌、数量、粒径等特征参数,为页岩岩石学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该溶蚀孔协同水力压裂缝网,有助于加速页岩气的产出.
    • 李新勇; 吴恒川; 房好青; 李永寿; 冒海军; 黄路云
    • 摘要: 为明确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分布形态等对酸岩反应速率、微观结构以及力学强度的影响,开展了酸岩反应速率实验、表面静态溶蚀实验以及点荷载力学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酸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灰岩与盐酸的反应速率与碳酸盐含量直接相关,碳酸盐含量越高,酸岩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剧烈;由于灰岩裂隙区域基质与裂隙填充物矿物成分存在差异,基质与裂隙孔隙率相差较大,酸液会沿着裂隙方向侵蚀,形成沟槽,并且继续向裂隙深处扩展;灰岩基质破坏形态是裂缝在基质中开始发育,扩展至天然裂隙延伸,最后造成局部破坏;随着滴酸次数的增加,灰岩基质力学损伤系数大于裂隙区域力学损伤系数,灰岩基质由脆性向延性转化.
    • 徐志鹏; 夏亚文; 苏徐航; 韩子昭; 齐宁
    • 摘要: 采用卤盐、羰基化合物和酯类研制了一种在高温下稳定持续生酸的自生酸体系.该自生酸体系90°C下反应6h,可生成12.9%的盐酸,150°C下反应6h,可生成18.9%的盐酸,具有优良的生酸能力.将盐酸、稠化酸和自生酸分别与岩心进行静态溶蚀实验,自生酸相比于常规酸具有更长的酸岩反应作用时间.自生酸体系150°C下,N80钢片腐蚀速度为0.984 g/(m2·h),低于行业一级标准,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盐酸、自生酸与碳酸盐岩的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自生酸酸岩反应速度与常规酸相差一个数量级,具有更为优良的缓速性能,能够用于解决高温储层深部酸化的难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