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邹韬奋

邹韬奋

邹韬奋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8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454种,包括炎黄春秋、新闻世界、编辑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三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等;邹韬奋的相关文献由80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挥、孟晖、唐森树等。

邹韬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8 占比:99.6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1%

总计:981篇

邹韬奋—发文趋势图

邹韬奋

-研究学者

  • 陈挥
  • 孟晖
  • 唐森树
  • 沈谦芳
  • 郝丹立
  • 龚鹏
  • 刘军
  • 邹嘉骊
  • 陆茂清
  • 胡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晔; 杨迪
    • 摘要: 邹韬奋早年所从事的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和贯穿一生的新闻出版工作是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通过从教育目标论、教育价值论及教育方法论三个角度剖析邹韬奋的教育思想,结合现实研究了邹韬奋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 陈媛媛
    • 摘要: 抗战时期,爱国报人邹韬奋面向整体文化素质有限的普通民众积极开展情感动员。在报刊宣传实践中,为唤起民族主义情感,坚定民众团结抗战的决心,他采取了以“惨”唤情、以“恨”聚情、以“史”诉情的情感动员策略积极调动民众的抗战决心与士气。事实证明,其情感动员确实对民众的认知、行动与心态产生了实际的功效,助力了中国抗战事业的发展。
    • 张文
    • 摘要: 新闻舆论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对于新闻舆论的把控和导向更为重要。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优秀的办报人邹韬奋逐步形成了一套珍贵的新闻观点,这一套新闻观点对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守正创新有着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探究邹韬奋的新闻观点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的启迪作用,以及从受众本位、个性鲜明、职业道德三方面研究邹韬奋的新闻观点的现代意义。
    • 魏梦圆
    • 摘要: 以韬奋纪念馆为例,采用民族志观察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考察纪念馆如何通过空间序列、结构化文本和展陈设置铺设一个集记忆存储与意义传递为一体的记忆空间。研究发现,纪念馆通过对记忆资源再现、凸出与遮蔽,建构出一套以民主革命、职业成就、伟人精神为主题的记忆叙事,而集体观展则借助身体操演、形式化语言的方式对纪念馆所提供记忆文本进行再度阐释,并将群体意义融入到记忆实践。
    • 池志红; 王祺加
    • 摘要: 福建省永安市融媒体中心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红色报人邹韬奋爱国爱人民的一生经历,回答了本剧提出的这个问题。永安市融媒体中心通过与邹韬奋先生的渊源,挖掘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新闻史,成功地把这部剧做成了爆款。本文主要探讨了这部剧如何准确提炼主题以及如何在艺术表现力上下功夫,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广播剧。
    • 王瑞
    • 摘要: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他秉持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主编《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等系列报刊,以及生活书店的进步书刊出版事业,自觉担负起引导民众、改造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宣传与斗争。
    • 孟晖
    • 摘要: 《生活》周刊是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的著名刊物,邹韬奋的大名与《生活》周刊是密不可分的。邹韬奋就报刊的编辑与经营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开设了多个有特色的栏目,《生活》周刊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章对邹韬奋《生活》时期的报刊思想及其创新实践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报刊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内容、文章内容趣味性和“有价值”要有机统一、树立受众本位意识和为大众服务的精神、经营管理要兼顾“事业性”和“商业性”,以资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 云卿
    • 摘要: 民国著名报人王一之(1887—?)和李昭实(1897—1946)夫妇,才华横溢、郎才女貌,是令人羡慕、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相识和结合的过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一度在中国报界成为美谈。邹韬奋曾撰文说王一之是“由报上得来的夫人”。的确,李昭实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读到王一之每日连载的《旅美观察谈》后,为他的文采所倾倒,恳请时任商务印书馆协理的父亲李宣龚助其相识。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后,李父便时常约王一之来家用餐,由此促成了这段美好姻缘。
    • 吴自力
    • 摘要: 胡愈之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与巨匠。本文以其对邹韬奋和范长江的帮助为切入口,对其抗战时期新闻出版活动及其意义进行再考察。研究认为,胡愈之对邹韬奋的帮助,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团结知识精英树立了标杆,打开了突破口;对范长江“国新社”事业的帮助,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影响和政治影响。胡愈之对邹韬奋、范长江两人的帮助,为党在国统区开展新闻出版活动和统战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 董小玉; 叶灿
    • 摘要: 邹韬奋在第一次流亡期间对西欧、苏联和美国进行了考察研究。为了探索世界大势和中华民族的出路,他以海外通讯的形式对当时世界上的几大社会制度进行了仔细分析;作为报人,又考察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业。邹韬奋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决定了他的海外通讯具有平民知识分子视角,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作为新闻人,邹韬奋的海外通讯是一种世界经验的中文表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