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民诗人

遗民诗人

遗民诗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云南社会科学、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岭南文史等; 遗民诗人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卜庆安、林红、于金苗等。

遗民诗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98.11%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1.89%

总计:106篇

遗民诗人—发文趋势图

遗民诗人

-研究学者

  • 卜庆安
  • 林红
  • 于金苗
  • 唐朝晖
  • 徐文杰
  • 朱则杰
  • 罗时进
  • 赵永纪
  • 邹静
  • 陈晓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梁雪
    • 摘要: 明末清初诗坛,盛行复古与模拟之风,主张“诗必盛唐”。清初一批文人迫切要求改变诗坛这种创作风气,主张融通百家而自出机杼,形成个人特色。徐士俊作为当时的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以“标举性灵为宗”,强调诗歌创作“善为情语”,应该抒发个人真情实感,反对强行虚拟雕饰;主张“幽奇质朴”“序致冷隽”的诗风,有意“拟古”但不复古,他推崇陶渊明诗作之真醇,效仿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的诗歌创作,其博采众长、综合各家“、求真求厚”。徐士俊的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 王乐为
    • 摘要: "易堂九子"之曾灿因"以衣食走四方"三十年而饱经患难、备尝人情冷暖,他对羁旅孤独、思亲怀归、世态炎凉之感的反复抒写,不仅凝聚着其个体独特而深沉的生命体验,更彰显出明清之际遗民鲜活而隐秘的心路历程。
    • 朱兴和
    • 摘要: 超社逸社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租界的清遗民诗社。政治上,这群诗人忠于清廷而拒斥民国,参与了颠覆袁世凯、张勋复辟、筹建伪满洲国等重大政治事件。文化上,他们秉持保守主义的立场,追慕古人,守护传统,参与了一系列文化工程。诗学上,他们宗尚宋诗,鼓吹同光体,隐然与新文学相抗衡。总体而言,他们的思想倾向是保守的,但其中又蕴含着现代的因子,而且,他们“腐”而有“用”,以一种纡曲的方式,滋养着现代中国的文化生态。
    • 周钰
    • 摘要: 宋无是元代著名诗人,曾随军渡海远征日本,其诗歌在元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当时诗风演进中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综观宋无三部诗集,既以多元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宋元间诗风转换时转益多师的努力,同时《鲸背吟集》作为海洋文学诗集的平淡而奇与《啽呓集》以诗观史的创作特质更是元人新诗学精神的有力彰显。对于宋无创作成就和诗史地位的揭橥,不仅可助于丰富元代诗坛研究,亦可由此窥探元人特有的诗学风貌。
    • 徐心可
    • 摘要: 汤燕生为清初遗民诗人,其饱含真情的诗作丰富了皖南诗坛的诗歌创作。汤燕生诗歌内容包括对漂泊在外友人的担忧、对国家灭亡的悲愤、对抗击清军将士的凭吊等。汤燕生的诗歌哀而不伤、借典抒情、诗学唐音,在个人悲剧的书写中折射时代的悲剧,其中正温和的诗风开皖南诗坛新风。
    • 相文
    • 摘要: 明末清初著名盐城籍遗民诗人宋曹一生诗歌创作甚富,其所持的诗学观念既颇具个性特点,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江南遗民诗人所共有的诗学祈向,因此值得后人关注和研究。一方面,宋曹论诗以“性情”为主,认为诗歌要“情固”而又“蕴出”。另一方面,宋曹崇尚节气,注重忠孝,坚守儒家伦理道德精神。此外,宋曹选解杜诗、仿作杜诗等行为活动均体现出其崇杜、宗杜的诗学审美趣味。
    • 刘志坤
    • 摘要: 给遗民诗人断代,总是两难,如魏禧一生跨明、清两代,宋荦编《国朝三家文钞》时,将其和侯方域、汪琬并列,称为清初"三大家",经由四库馆臣采纳,最终得到官方认可。其实这个观点能不能成立很难说。康熙七年(1668),魏禧为黄乐玄作墓表,其中提到甲申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黄乐玄"素服悲号,谓所亲日:吾生为圣朝民,死为圣朝鬼,死后得题‘明故’二字于墓表幸矣!"魏禧一生坚守气节,绝不仕清,黄乐玄的话慷慨激昂,不能不引起他的共鸣。
    • 张淑芳
    • 摘要: 清初淮扬地区的遗民,在朝代更迭的浪潮中生存,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佳作.遗民诗人的文学创作内容非常丰富,常见的题材包括亡国之恨、羁旅行役、佳节思乡、民生疾苦等多个方面.遗民诗人的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蕴含着浓烈的感情,同时也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 纪礼达
    • 摘要: 明末清初,南北遗民多往来于徐淮之间,遗民诗人胡从中与望社诸子交游密切,时相唱和.胡从中的诗歌主题涵盖咏物、送别、怀古、羁旅、感怀言志等五个方面.在创作艺术上,胡从中的诗歌独具个性.其诗歌善于选取典型而寓意深刻的意象,大量运用虚实结合等创作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特征.胡从中的诗歌创作在朝代兴替的背景下,用纪实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羁旅漂泊的酸楚,成为特殊历史时期下文人际遇的缩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