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经济学、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019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南方人口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北方七省区煤矿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等;适度人口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建昆、王婷、刘永萍等。

适度人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2.8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019 占比:97.12%

总计:4138篇

适度人口—发文趋势图

适度人口

-研究学者

  • 高建昆
  • 王婷
  • 刘永萍
  • 单良
  • 原华荣
  • 李丹霞
  • 杨垣国
  • 武少杰
  • 田雪原
  • 苏晓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倩雯; 王志宝; 亓广志
    • 摘要: 为促进黄河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探究其合理的人口规模,缓解其人地矛盾是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适度人口理论,综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元因素,通过可能-满意度(P-S)模型测算2010-2018年黄河下游19地市P-S为0.6、0.7、0.8、0.9的适度人口规模与密度,从时空维度探索其适度人口分布现状,并将其常住人口密度与适度人口密度对比,分析其人口压力状况。分析发现:①黄河下游地区适度人口总规模不断扩大,适度人口偏向于南多北少,大致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潍坊、滨州、东营适度人口密度低,人口较为稀疏;②黄河下游地区适度人口规模与密度空间分布不一,莱芜、鹤壁、濮阳适度人口规模较小,但适度人口密度较高;③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压力西高东低,随时间推移,逐渐沿河呈带状分布;④大多地市人口压力逐渐减小,但仍为适度偏高型,仅东营人口压力一直为适度偏低型,人口压力相对较低;⑤公共交通不完善、医疗床位不足等成为制约黄河下游大多地市适度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GDP、R&D经费支出、废水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适度人口规模。
    • 王军; 周思瑶
    • 摘要: 尽早确立中国长期人口发展目标,是当前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作为人口政策决策基础的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一直存在着人口负增长战略和人口零增长战略之争.人口负增长战略追求远低于现有人口的适度人口规模,因此主张维持较低生育率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大幅削减中国人口规模,最终达到其适度人口目标.人口零增长战略则主张应该千方百计提升过低的生育水平,尽可能减缓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国内外人口研究和人口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作为人口负增长战略理论基础的适度人口理论并不成立,一味追求大幅削减人口规模,将把中国人口置于巨大且不可控的风险之中.因此,应尽早明确中国人口长期发展目标,坚决拒绝人口负增长战略,尽快完全放开生育限制,今后要实行更具包容性的人口政策,从而全面挖掘生育潜力和有效提振生育水平,营造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
    • 原新; 刘旭阳
    • 摘要: 从人口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出发,设定不同生育水平方案和实现更替水平生育率的时间方案,测算2020-2300年我国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在长周期视野中探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遵循人口发展因果规律,科学设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以过程均衡思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静止人口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保持适度生育率是实现静止人口的前提条件.我国人口变化的历史过程决定了短期内人口非均衡变化不可避免,应当以长周期视角谋划人口均衡发展的科学方略.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口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上实现均衡,推动适度人口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同步实现.
    • 朱杰; 王强
    • 摘要: 人口数量的不合理集聚,会造成区域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经济结构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合理控制各区域人口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自然、经济及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承载力的适度人口测算指标体系,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型适度人口测算模型,测算出福建省适度人口规模,并将之与现实人口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福建在经济承载人口一直呈现出富余的状态,且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同时在研究期内第三产业超载人口比重不断加大,但第二产业产值承载人口始终占主要地位.(2)资源承载适度人口一直呈波动状态,其中水资源能够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长期处于高于现实人口状态,土地和能源能够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波动性较大.(3)生态适度承载人口整体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基本处于超载的状态.(4)2005至2017年间,福建省的适度人口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适度人口规模能够满足城市的发展.虽然福建省的实际人口规模与适度人口规模对比一直是处于人口富余的状态,但生态承载人口长期处于人口赤字状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未来研究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
    • 国福丽
    • 摘要: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和西方经济学史上人口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为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及实现未来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 付正辉; 陆文涛; 赵颢瑾; 郭怀成
    • 摘要: 基于区间模糊线性规划方法,综合考虑区域人均GDP、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污水排放量,构建区域适度人口规划模型,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案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低、中、高满意度情景下,2020年西宁市适度人口为别为[282.16万,324.00万],[241.94万,282.88万]和[220.32万,261.93万],同时发现,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不足将是限制区域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
    • 林晓娟; 房世峰; 杜加强; 吴骅; 窦馨逸; 岳杙筱
    • 摘要: The study of optimum population size based on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has always been a hot issue in population geography. 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he population is gather-ing continuously in the city whi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jams and other"city diseases"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and natural resources factors whic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maintain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in the range of carrying capacity. The concept of UCC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provides a powerful theoretical basis and quantitative means for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calculating the optimum population size. 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China,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traffic jam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Beijing. It's significant to determine the scale of optimum population for guiding the population float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owev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optimum population scale of Beijing are few. Based o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appropriate population measure-ment model and synthetically analysed the scale of optimum population and carrying population of Beijing from 2004 to 2014. Results indicated that:(1) The scale of ecological carrying population which is in a state of popula-tion overload has an increasing trend;(2) Economic carrying population scale has been decreasing for 15 years. The output value of tertiary industry contributed most which reached 65.15% in 2014; (3)Resources carrying population scale is in a state of fluctuation while its overload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water resources which reached 79.91%in 2014;(4) From 2004 to 2014, the optimum population size of Beijing decreased from 20.31 million to 15.51 million and start a demographic deficit in 2008. Considering its contribution factor, resource constraint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maintain the appropriate population siz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atio-nal popul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s and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确定其适度人口规模,对引导区域人口合理流动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综合承载力,对已有的适度人口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生态、经济和资源承载系统的权重;经济承载人口测算指标不局限于地区生产总值(GDP)这一单一指标;资源承载人口综合考虑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本文通过综合分析2004-2014年北京各项承载人口和适度人口,结果表明:① 生态承载人口规模在波动中有增长的趋势,由717.38万人上升至753.14万人,一直处于人口超载状态;② 经济承载人口一直处于富余状态,但规模由5297.18万人减少至3802.06万人.第三产业产值所承载的人口对经济承载人口的贡献最大,在2014年达到65.15%;③ 资源承载人口规模处于波动状态,2014年为139.61万人,超载率逐年增加.土地资源承载力对资源承载人口的贡献大于水资源,2014年贡献率达79.91%;④ 北京市适度人口规模从2004年的2031.15万人减少至2014年的1550.67万人,2008年开始出现人口赤字,且人口超载率逐年攀升.经济承载人口对适度人口贡献率维持在80%以上,生态和资源承载人口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14%和3%.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在波动中有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的9.45上升至2014年的15.41,资源约束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承载力是维持适度人口规模缓慢减小的主要动力.
    • 杨朝娟; 文传浩; 吴华安; 梁甜
    • 摘要: 本文计算了三峡库区2001-2013年的适度人口,结合适度人口评价的3个指标体系,即生态、土地资源、 经济,设计了现状延续导向、 生态环境保护导向、 社会经济发展导向和协调平衡发展导向4种发展情景,通过情景模拟、GIS-ArcMap空间分析等方法,预测了三峡库区2021年的常住人口以及4种情景下的子承载适度人口和综合适度人口,比较预测的适度人口和常住人口,结果表明:未来三峡库区各区县适度人口和常住人口发展并不一致,存在巨大的差距,人口赤字和盈余并存,对待三峡库区的人口问题各地区应该认清自身发展的短板,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
    • 刘永萍; 支小军; 刘磊
    • 摘要: 为了促进新疆人口资源-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资源-经济-生态系统整体性为切入点,在区域综合承载力视角下构建适度人口模型,并对2004-2015年新疆适度人口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新疆从2008年开始出现人口赤字状况,到2015年赤字率达到11%;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承载人口能力呈现赤字状态,生态系统赤字状况尤其严重;土地承载人口能力呈富余状态,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究其原因,一是新疆人口增长幅度过快,年均增长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尤其是南疆地区人口数量激增;二是新疆和国内人口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不断扩大;三是新疆土地资源质量不断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