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口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人口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30788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人口学刊、西北人口、人口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2013北京市科协综合性论坛——北京精神与世界城市发展暨第四届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论坛等;人口承载力的相关文献由557位作者贡献,包括常立新、周广胜、童玉芬等。

人口承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0.84%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0788 占比:99.06%

总计:31079篇

人口承载力—发文趋势图

人口承载力

-研究学者

  • 常立新
  • 周广胜
  • 童玉芬
  • 隋兴华
  • 匡耀求
  • 周莉
  • 张安录
  • 支小军
  • 文倩
  • 王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昱奇; 李满春; 姜朋辉; 陈登帅
    • 摘要: 以常州市为例,探索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口与经济承载规模预测。结果表明,常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9年(2.9707 hm;)到2014年(3.9941 hm;)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0%。生态足迹以农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为主,林地最小;常州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9年(0.3040 hm;)到2014年(0.2908 hm;)基本呈下降趋势,年均变化率为-0.73%。农地(55.32%以上)和建设用地(37.18%以上)为主要生态承载力供给,二者占总生态承载力的比重从2009年的94.33%增长到2014年的94.64%,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供给不足,可开发利用的林地面积不大;2009—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增长趋势明显,生态压力的增长趋势与人均生态赤字基本保持一致,到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为3.7382 hm2,生态压力指数为12.8551。主要生态赤字是农地和化石能源用地导致,建设用地是主要生态盈余来源。总体来看,常州市的土地需求超过生态承载力范围,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 邹小玲; 王鹏飞
    • 摘要: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聚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变化趋势,通过梳理人口承载力及其研究方法,借助多因素研究模型作为测算工具,对郑州大都市区“1+4”空间规划下的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5座地级市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文章基于经济和资源的约束条件,选择GDP、DPI、粮食产量和人口密度4个测算指标,通过研究发现,郑州大都市区按照低参照标准测算的结果表明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但是以高参照标准测算的结果表明人口承载力相对不足。最后,文章从提升经济人口承载力和资源人口承载力方面,对提升郑州大都市区人口承载力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李龙举; 杨英; 高毅; 邹阳
    • 摘要: 纳雍县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拓城镇、兴产业、惠民生,进一步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纳雍县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拓城镇、兴产业、惠民生,进一步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 陈玲; 王法
    • 摘要: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玉屏自治县走出了一条教育联盟引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积极谋划产业经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需求,聚焦县域教育事业,以集团化办学撬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促使当地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等不断增强。5月26日,玉屏自治县印山民族小学教室里书声琅琅.
    • 李国平; 崔丹
    • 摘要: 城市群作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支撑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总体偏低、城市群内部节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差距较大、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应把握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城市群,应根据各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异化目标分类施策。
    • 黄一波; 汪结明; 李瑞雪
    • 摘要: 【目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园服务效率和人口承载力。【方法】通过大数据挖掘出上海市166个星级公园进而运用缓冲分析法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1)公园可达性整体分析发现,步行10 min、20 min、30 min公园可达性面积分别为146.94 km^(2)、429.79 km^(2)、697.23 km^(2),分别占上海市居住区面积的6.61%、19.35%、31.38%;自行车骑行5 min、10 min、15 min公园可达性面积分别为349.22 km^(2)、780.14 km^(2)、1175.78 km^(2),分别占上海市居住区面积的15.72%、35.12%、52.93%,整体可达性不高。(2)公园可达性区间均衡研究发现,16个区之间差异较大,各时段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的可达性黄浦区均最高,崇明区均最差;30 min步行可达性高于90%的有黄浦、长宁、静安、普陀、虹口、徐汇六个中心城区,低于10%的有奉贤、崇明、青浦、金山、嘉定五个郊区,15 min自行车可达性高于90%的有黄浦、长宁、静安、普陀、虹口、徐汇、杨浦七个中心城区;自行车骑行可达性低于10%的有奉贤、崇明、青浦三个郊区。(3)公园服务人口和人口承载力分析发现:步行和自行车服务人口比和人口承载力比高于90%的有长宁区、徐汇区二个中心区,低于20%的有崇明区、金山区、青浦区三个郊区。【结论】通过可达性分析上海城市星级公园规划布局未达到理想状态,公园服务便捷功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胡玉萍; 石天姣
    • 摘要: 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2010-2019年,特别是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进京以来北京市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从量、质、域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情况,得出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及其占比持续增加,加之节水空间越来越小,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的结论.
    • 黄一波; 汪结明; 李瑞雪
    • 摘要: [目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园服务效率和人口承载力.[方法]通过大数据挖掘出上海市166个星级公园进而运用缓冲分析法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1)公园可达性整体分析发现,步行10 min、20 min、30 min公园可达性面积分别为146.94 km2、429.79 km2、697.23 km2,分别占上海市居住区面积的6.61%、19.35%、31.38%;自行车骑行5 min、10 min、15 min公园可达性面积分别为349.22 km2、780.14 km2、1175.78 km2,分别占上海市居住区面积的15.72%、35.12%、52.93%,整体可达性不高.(2)公园可达性区间均衡研究发现,16个区之间差异较大,各时段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的可达性黄浦区均最高,崇明区均最差;30 min步行可达性高于90%的有黄浦、长宁、静安、普陀、虹口、徐汇六个中心城区,低于10%的有奉贤、崇明、青浦、金山、嘉定五个郊区,15 min自行车可达性高于90%的有黄浦、长宁、静安、普陀、虹口、徐汇、杨浦七个中心城区;自行车骑行可达性低于10%的有奉贤、崇明、青浦三个郊区.(3)公园服务人口和人口承载力分析发现:步行和自行车服务人口比和人口承载力比高于90%的有长宁区、徐汇区二个中心区,低于20%的有崇明区、金山区、青浦区三个郊区.[结论]通过可达性分析上海城市星级公园规划布局未达到理想状态,公园服务便捷功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梁书民; 刘岚; 崔奇峰; 朱立志
    • 摘要: 基于迈阿密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绘制高精度的人均农作物产量分布图;计算水资源高效利用条件下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对不同农业投入水平和食物消费水平组合下的地球人口承载力进行超远期情景分析。按经济产量干重计量,通过计算得出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为60.39亿t,加上现有耕地的农作物产量和增产潜力以及跨流域调水垦荒的农作物生产潜力,全球最大可持续农作物产量为160.15亿t,是目前全球农作物产量的3.09倍;在中投入和中消费情景下,2100年全球可承载121.1亿人口,是当前全球总人口的1.60倍。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增加农业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加快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
    • 潘昱奇; 李满春; 姜朋辉; 陈登帅
    • 摘要: [目的]研究江苏省常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情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方向,为该区土地与人口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9年多源国土空间数据,构建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结果]常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显著的东高西低,平原高山地丘陵区低等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基于未来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预测2030年常州市人口承载指数高达1.27,显著高于国际警戒水平。[结论]常州市空间开发程度、自然本底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约束,且人口处于超载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