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加成
迈克尔加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200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精细与专用化学品、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等;迈克尔加成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T·F·考夫曼、M·J·扎约克夫斯基、D·W·惠特曼等。
迈克尔加成
-研究学者
- T·F·考夫曼
- M·J·扎约克夫斯基
- D·W·惠特曼
- D·E·维耶蒂
- L·G·安德森
- 林仁和
- 蔡觉晓
- E·A·C·A·德沃尔夫
- F·L·蒂斯
- J·J·朱潘希克
- M·J·扎永奇科夫斯基
- M·伊藤
- R·H·G·布林克胡伊斯
- R·S·巴克利
- R·S·贝克利
- 汪朝阳
- 金鑫
- 陈迈
- 傅建花
- 刘倩
- 李媛
- 李建晓
- 李文红
- A·J·W·比塞
- A·J·帕其克
- C·F·戈兰
- C·韦内特
- D·A·舒特
- D·沃尔曼
- Foreh.J
- F·米塔格
- H·格林
- K·K·帕坦克
- K·费希特纳
- L·F·布林克曼
- M·F·索南夏因
- M·P·鲍曼
- M·尼迈尔
- M·沃格尔
- P·J·M·D·埃尔弗林克
- P·霍夫曼
- R·G·施泰布
- R·凯莱德吉安
- S·C·索兰基
- S·P·克雷恩
- U·林克-普法夫
- 倪美乐
- 冯亚青
- 刘晶
- 劳伦斯·G.·达曼
-
-
许永娣;
马星光;
孙亚伟
-
-
摘要:
可交联嘌呤类脱氧核苷是天然脱氧核苷类似物,可与互补链中配对碱基上的胺基发生链间交联反应,导致DNA双链发生不可逆转的交联,对开发核苷类药物和控制修饰基因表达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开发了一条新的合成路径,该方法以商业化的1-氯-2-脱氧-3,5-二-O-对甲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为起始原料,经由简便的合成路线制备了目标产物。该方法以结晶的方式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纯化,优化了合成工艺,为大规模生产该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
-
-
程凯;
何嘉健;
彭浩民;
陈观文;
刘保星;
马志平
-
-
摘要:
迈克尔加成反应作为新型固化技术之一,在工业涂料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迈克尔加成涂料通常具有良好的低温固化性能,但耐热性较差。本文制备了一种丙二酸功能化的聚酯树脂,与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搭配制备了一系列迈克尔加成涂料和涂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测试、冲击测试研究了固化配比对涂料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6.3°C以上,提升明显。随着NPGDA用量的增加,涂料的固化时间缩短,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冲击性能上升,涂膜溶胀度先下降后上升。
-
-
杨玉伟;
余红伟;
李曦;
王轩
-
-
摘要:
以丙烯酸酯类和聚醚胺为原料采用迈克尔加成合成一种韧性固化剂,通过生成物混合体系的黏度变化来确定体系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高效质谱仪(HRMS)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其与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并观察拉伸断面形貌,通过同步热分析(TGA)测试固化物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迈克尔加成法成功将柔性链段接入固化剂,反应温度为70°C,反应时间为3 h,经改性后的固化物断裂伸长率提高了近10倍,可达66.62%,断面呈现贝壳纹理,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热稳定性稍有降低,耐腐蚀性能提高。
-
-
刘泽宇;
阎峰;
关瑾;
段文龙;
申月
-
-
摘要:
王朝酮是一种类似于格蓬香同时具有菠萝的青香及风信子香气的香料,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是合成王朝酮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合成此中间体多以有剧毒的甲基乙烯基酮作为原料,违背了绿色化学的原则.本实验对此路线进行了优化,以二乙胺盐酸盐、多聚甲醛、丙酮为起始原料,替代了有剧毒的甲基乙烯基酮,经曼尼希反应合成4-二乙氨基-2-丁酮,再与异丁醛进行迈克尔加成成功制备目标产物,并且优化了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物投料比和反应时间).结果 表明:当4--乙氨基-2-丁酮和异丁醛的投料比为1∶1.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80°C时,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的产率可达83%.
-
-
郭睿;
徐康;
闫育蒙;
马丽娟;
张晓飞
-
-
摘要:
以自制双(2-邻苯二甲酰亚胺)胺(DETA-2PA)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通过开环反应合成N-(3-烯丙氧基-2-羟丙基)-双[乙基-(2-邻苯二甲酰亚胺)](AGE-DETA-2PA),将AGE-DETA-2PA在水合肼的作用下脱去邻苯二甲酰基得到活性中间体N-(3-烯丙氧基-2-羟丙基)-双(乙基胺)(AGE-DETA),再将AGE-DETA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通过迈克尔加成合成树状大分子AGE-PAMAM.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特性黏度确定各整代分子特性黏度大于相邻半代分子,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确定破乳剂分子对水的表面张力最低为66.402mN/m.通过粒径分析、zeta电位测试、偏光显微镜分析得出乳液破乳的机理主要为电荷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在破乳剂添加量为1.0g/L、破乳温度为40°C、沉降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光谱图和TSI值得出AGE-PAMAM破乳剂破乳效果优于市售SP169和HQ96-1破乳剂,并且该破乳剂在添加量为2.0g/L、破乳温度为45°C、沉降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脱水率可达98.5%,脱出污水含油量为5.6mg/L,脱出污水透光率为98.47%.
-
-
钟世强;
邢晓华;
贾丽萍;
崔佳惠;
李潜潜;
刘健
-
-
摘要:
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AAEM)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性乙烯基不饱和单体,在室温下很容易与固化剂发生反应,广泛用于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产品及丙烯酸酯溶液聚合产品的交联固化.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二乙烯酮为原料,研究了酯加成法合成AAEM工艺,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酯化温度、酯化反应时间、不同催化剂及用量、不同阻聚剂及用量等对反应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二乙烯酮的物质的量比为1∶1.1,加入0.5%的催化剂三乙胺、0.05%的对羟基苯甲醚,升温到50°C反应6 h,反应得到的AAEM产品,反应总收率在90%以上,经GC检测产品主含量在98%以上.
-
-
肖引;
秦龙;
张海峰;
高中强
-
-
摘要:
目的 制备富马酸沃诺拉赞合成工艺中产生的一个杂质,加强其质量控制.方法 以5-(2-氟苯基)-1H-吡咯-3-甲醛为起始原料,按照原研路线合成富马酸沃诺拉赞,富马酸沃诺拉赞经高温降解得到目标杂质:N-[5-(2-氟苯基)-1-(吡啶-3-基磺酰基)-1H-吡咯-3-基]甲基-N-甲基天冬氨酸,通过制备液相得到该杂质纯品.结果 与结论目标杂质的结构经HR-MS和NMR谱确证,使得富马酸沃诺拉赞的杂质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为其工艺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
-
-
张万斌;
罗杰;
张光华;
王艳蒙;
倪美乐;
杨冬冬;
刘晶
-
-
摘要: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及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PEG-NH 2)为原料,依次通过酰化、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出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丁二烯-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b-PB-b-mPEG)三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碳谱(13 C-NMR)证明合成产物与设计一致;通过热重分析仪(TGA)对HTPB、mPEG-NH 2、mPEG-b-PB-b-mPEG热性能进行对比,表明mPEG-b-PB-b-mPEG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mPEG-b-PB-b-mPEG组装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PEG-b-PB-b-mPEG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稳定分布的点状胶束.
-
-
周小琴;
崔梦园;
贾程利;
杨敏;
吉民;
王鹏
-
-
摘要:
半胱氨酸是人体重要生物成分,一种新型的吲哚菁类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水平与多种疾病相关,对半胱氨酸浓度进行快速、准确的响应,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基于经典的半胱氨酸响应机理,半胱氨酸的巯基与丙烯酸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再进一步发生分子内环化,可特异性识别半胱氨酸.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结果发现,该探针能特异性识别半胱氨酸,检出限可达到75 nmol·L-1,在30 min内能完全响应,稳定性好,能稳定存在于细胞内,对细胞毒副作用小.因此,该探针在解决了水溶性差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能快速地对细胞内半胱氨酸的浓度进行精确分析,为多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为化学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