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轮藻

轮藻

轮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古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2295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等;轮藻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启飞、卢辉楠、谢树莲等。

轮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295 占比:99.92%

总计:122392篇

轮藻—发文趋势图

轮藻

-研究学者

  • 王启飞
  • 卢辉楠
  • 谢树莲
  • 傅华龙
  • 张猛
  • 杨景林
  • 石瑛
  • 罗通
  • 兰利琼
  • 刘俊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孔翔; 兰利琼; 柳科欢; 张志霞; 曹素娟; 卿人韦
    • 摘要: 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a special charophyte collected from Ya'an,Sichuan.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it had two-layer coronal,divided branchlets and no cortex.These were the features of Nitelleae.However,there were papillary stipulodes at the base of node and beneath the branchlets,which was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Nitelleae.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papillary stipulodes could express stably no matter in the fresh collected samples,in the laboratory cultured specimens or in the seedlings coming from the germinated oospores in the laboratory.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which combined the 18s rDNA gene with the rbcL gene,demonstrated that new feature charophyte clustered with other species of Nitella as a single clade.The result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olecular analyses illustrated that the new feature charophy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Nitelleae and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Nitella.Whereas the papillary stipulodes was no longer just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areae,but the species of Nitelleae also had this characteristic.%本研究基于在四川雅安采集到的一株特殊轮藻,形态学观察显示其茎与小枝无皮层,小枝分叉,冠细胞两层——这些是丽藻族种类所具有的特征.然而,其节部小枝基部具有乳突状托叶——这是丽藻族种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本研究显示,乳突状托叶无论在野外采集植株的直接观察中,还是在实验室稳定培养、继代培养植株的观察中均能稳定表达.18S rDNA与rbcL基因联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新特征轮藻与丽藻属其它种类聚在一起且成为单独的一支.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均说明新特征轮藻与丽藻族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以归入丽藻属,但托叶不再仅仅是轮藻族独有的特征,部分丽藻族的种类也拥有这一特征.
    • 摘要: 陆生植物是从早已生活在陆地环境的藻类祖先进化而来的。陆生植被建立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包括单细胞的轮藻类植物祖先最初的陆生化,以及面对新型选择压力下新型细胞壁的进化。一个特别成功的支系进化出了多细胞孢子体,为发展出复杂的植物体和维管组织奠定了基础。另外的支系发展为现生陆生轮藻类,这里所举的例子是生活在石头上的克里藻,而那些再次进入水生环境的类群依然在细胞壁中保留了陆生特征,显示它们的祖先来自陆地。
    • 摘要: 陆生植物的起源是生命进化历史中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当今关于陆生植物起源的研究主要指向它们起源于轮藻类绿藻,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出了配子体和孢子体时代交替的生活史。然而,近期对于轮藻类绿藻细胞壁的进化、形态和生理的研究,
    • 童光辉; 何安国
    • 摘要: Both Zhuzhou Basin and Xixia Basin belong to a bigger intermontane basin in late Cretaceous. Through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 comparing, Daijiaping Formation and Majiacun Formation, late Cretaceous strata in the above-mentioned two basins, show similarity in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background and fossil assemblage. This representative assemblage includes dinosaur bone (hadrosaurs and sauropoda), dinosaur eggs, Charophytes (Charites), Ostracoda (Eucypris-Ilyocypris-Talicypridea) and palynolfora within which ferns spores (Schizaeoisporites) are in the majority.%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在晚白垩纪时期同属一个大的山间盆地,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与古生物地层对比,发现两者的上白垩统地层戴家坪组和马家村组具有相似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和古生物组合,包括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轮藻化石Charites,Eucypris-Ilyocypris-Talicypridea介形类化石组合以及以蕨类植物孢子Schizaeoisporites占大多数的孢粉组合,这些化石均为晚白垩世代表分子。
    • 江小青; 李兴彦
    • 摘要: 随钻古生物分析表明,柴西北阿尔金山前的东坪地区E32生物地层划分与传统认识有一定差别,有些是前人早就提出的问题,但当时还没有很多资料系统解答。东坪构造获得天然气发现之后,古近系地层划分与原来以柴西南地层划分为标准的划分原则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影响该区E1+2含油层系的划分。本文通过东坪2井微体古生物的分析,结合测井、岩屑等资料的综合利用,对东坪地区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李伟同; 刘耕武; Dennis R. BRAMAN; 李艺斌; 曹卫生; Don BRINKMAN; 沈娇; 陈钦保
    • 摘要: 显生宇的年代地层单位只能通过该单位的下界的界线层型来定义.陆相为主的中国新生界第一阶只能通过这个阶的下界的界线层型、也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来定义.广东南雄和黑龙江嘉荫至今都没有具连续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时期的沉积和生物地层记录的剖面发现,没有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的条件.因此,无论是"上湖阶"还是"富饶阶"作为中国新生界第一阶都不可行.从轮藻角度出发,湖北当阳露头剖面拥有全球迄今所知最连续丰富多样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陆相生物地层记录.界线层段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记录也非常连续丰富多样.其是迄今所知中国唯一可能成为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的候选代表的剖面.从而,它是迄今所知中国古新统、古近系以及新生界第一阶唯一可能的建阶剖面或层型剖面.
    • 南科为; 崔炜霞; 曾光艳; 朱红卫; 涂黎
    • 摘要: 通过对河南省白垩系轮藻化石特征的研究,按生物学和地层学原理划分了4个轮藻化石生物带,涵盖了白垩系9个阶。其中洛伊地区早白垩世轮藻组合的发现在河南省覆盖区尚属首次,填补了豫西地区下白垩统微体生物化石格架的一项空白,为省内白垩系地层的划分对比以及盆地沉积演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李莎; 王启飞; 万晓樵
    • 摘要: 轮藻(charophyte)是水生藻类,因其“叶(1eave)”轮生于“茎(stem)”上,而名轮藻轮藻是真核藻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类群,远观之,它们似乎具有“根(rhizome)、茎、叶”的分化,仔细观察后,我们便会发现这些“根、茎、叶”实际上均由简单管状细胞所组成,因此轮藻是一种原植体。轮藻的生殖器官与其他真核藻类大不相同,不仅为多细胞结构,而且还有多个不育细胞构成的壁和其他结构。
    • 张猛; 石瑛; 李砧; 常晴云
    • 摘要: 轮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但其人工培养鲜见报道.在M-11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N/P为16∶1、40∶1和80∶1,Fe2+离子浓度为0.3、0.6、0.8 mol/L等进行轮藻培养,通过称重法研究适合轮藻人工培养的条件.结果显示,轮藻培养的最适N/P为40∶1,最适Fe2+离子浓度为0.3 mol/L.进而得出一种适宜轮藻培养的培养基配方(mg/L):NaNO3 250,KH2PO410,MgCl2?7H2O 29,CaCl2?5H2O 40,Na2CO3 20,Na2EDTA?2H2O 1,EDTA-NaFe 2.2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