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指
轮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音乐、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123352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文艺生活·文海艺苑、北方音乐、当代音乐等;
轮指的相关文献由10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静梅、叶长龙、闫法兵等。
轮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352篇
占比:99.91%
总计:123463篇
轮指
-研究学者
- 周静梅
- 叶长龙
- 闫法兵
- 陈湘
- 刘燕
- 刘美丽
- 周洋
- 姚盛俊
- 李文清
- 李贵昕
- 焦志丽
- 王梦娇
- 东保吉
- 仇雨薇
- 余璐
- 侯康为
- 刘德海
- 刘欣
- 刘江涛
- 刘石
- 刘素芳
- 刘鹗
- 史其威
- 吴学禹
- 吴琨
- 孙俊英
- 孙晔
- 宁燕
- 宋娜多1
- 宋柏丹
- 宛因
- 崔畅
- 幸榕
- 张亮
- 张士光
- 张御
- 张璐
- 张笑雪
- 张蕊
- 张颖
- 徐志伟
- 施娓
- 易欢
- 曹铁生
- 朱叶
- 朱文琪
- 李伟
- 李圆圆
- 李存葆
- 李岳
-
-
程秋睿
-
-
摘要: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中,轮指、琶音、扫拂被交错运用,音区跳跃大,左手多运用过弦、跳把,非常考验演奏者左手的演奏功底。本文从这首乐曲左右手演奏难点出发,对乐曲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其他演奏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
范榕仪
-
-
摘要:
作为琵琶演奏过程中重要的演奏方法之一,轮指凭借其“点”与“线”的有机统筹,形成一种较为生动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实际的演奏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以琵琶轮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为基础,分析了琵琶轮指训练中的基本手型、训练要点以及“点”到“线”的衔接,进而总结了关于不同轮指类型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基础,为实际的演奏者提供训练与应用的演奏策略。
-
-
-
田甜
-
-
摘要:
"轮指"是琵琶右手演奏技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可有效将琵琶的乐器特性影响下的"点状音响"扩展为"线状音响",轮指的细化与发展是琵琶演奏史上的重要篇章.本文聚焦于上世纪琵琶音乐传统与创新交迭的特殊时期,将20世纪琵琶演奏技法的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段,细述不同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轮指演奏技法,并结合谱例阐明其在乐曲中的运用及特殊音响效果的营造.以期为琵琶演奏者掌握轮指的发展过程及不同的技术难点提供理论支撑.
-
-
李雅玲
-
-
摘要:
琵琶韵味独特、音域宽广、音色有张力,能适应多种风格乐曲的演奏,多变的音色能丰富乐队的演出效果,与其他乐器共同演奏时能综合不同声部间的平衡,又能独立演奏展示,提供演员抒发窗口,营造氛围,有丰富的表现力,在南方戏曲剧种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琵琶的基本演奏技巧有:弹、挑、双弹、分解和弦、轮指、摇指、滚奏、泛音、扫弦等,指法运用的推、拉、滑,包括音色、节奏的控制技巧。强弱拍、切分音等,在各种不同时候的掌握处理也各不同。依演奏需求而变化。
-
-
-
龚瑛
-
-
摘要:
琵琶是苏州弹词中的伴奏乐器,琵琶伴奏对弹词唱腔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总体来说,苏州弹词中的琵琶伴奏指法比琵琶独奏要简单很多,但右手的弹挑、轮指是旋律发展的基础,而左手的推拉弦是突出唱腔韵味的手段。怎样设计合理的琵琶伴奏指法以更好地为唱腔服务?本文初探琵琶伴奏的指法规律,希望琵琶演奏者在为苏州弹词伴奏时可以有据可依。
-
-
周洋
-
-
摘要:
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中,李斯特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他在钢琴音乐的创作、弹奏、技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塔兰台拉舞曲》则是李斯特所创的钢琴作品中代表作之一,值得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文章通过例证法、文献研究法,对《塔兰台拉舞曲》的风格特征及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
-
周洋
-
-
摘要:
在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中,李斯特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他在钢琴音乐的创作、弹奏、技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塔兰台拉舞曲》则是李斯特所创的钢琴作品中代表作之一,值得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文章通过例证法、文献研究法,对《塔兰台拉舞曲》的风格特征及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
-
钱鹏
-
-
摘要:
轮指是琵琶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法之一,它以连续不断的点汇集成线的音乐美感,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本论文将主要从轮指的基本手型、分类和手指运动时的基本要求,来阐述轮指的训练方法和轮指在不同乐曲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