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跨行政区

跨行政区

跨行政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9810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海峡法学、时代法学、现代法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长三角(太湖)发展论坛、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跨行政区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司林波、李胜、虞锡君等。

跨行政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810 占比:99.69%

总计:39935篇

跨行政区—发文趋势图

跨行政区

-研究学者

  • 司林波
  • 李胜
  • 虞锡君
  • 王灿发
  • 叶依广
  • 吴贵生
  • 孙冬营
  • 宫羽
  • 毕亮亮
  • 王伟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先辉
    • 摘要: 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跨行政区的自然保护地,目前实施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利于自然保护地多重利益的实现,而府际合作制度则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在法学的视角下构建跨行政区自然保护区府际合作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由府际合作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组成的实施机制;由府际合作的内部与外部协调组成的法治协调机制;由府际合作的信息共享与纠纷解决组成的保障机制。这些机制的构建,需要与宪法、行政法与环境法基本理论相结合,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利益的实现。
    • 应辉辉; 丁朝华
    • 摘要: 科创平台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对服务温州市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温州科创平台“高峰凸显、高原崛起”,取得重要成效。本文围绕创新资源跨行政区统筹新机制、构建内需为基“双循环”新格局、探索科创平台市场化发展新模式以及建立系统化科创平台保障新体系,为温州市科创平台提质增效提供发展建议。
    •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
    • 摘要: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行政区经济”对要素流动所形成的藩篱正在打破,跨行政区的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增强。随着“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逐步推出,杭州开放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但纵观杭州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关系,可以发现杭州向西开放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本文提出了建设“杭(州)黄(山)绿色产业带”的构想。
    • 王庆德
    • 摘要: 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健全城市群都市圈跨区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是为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动力系统寻找体制机制支撑保障,是站位“国之大者”全局思考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局部领域“中国之治”解决方案,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推动实践方面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在研判未来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跨行政区经济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机遇及挑战,研究建立促进和优化跨行政区经济管理的利益协调和激励保障机制,提出要做好区域跨界治理的制度顶层设计,确保跨行政区经济治理在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上高质量运行,让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振兴“跨行政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必然选择。
    • 付荣; 路冠军
    • 摘要: 作为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脆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充分认识草原功能与地位,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区域草原生态安全治理意义深远。以内蒙古生态安全治理为对象,探索内蒙古草原生态治理的新路径。内蒙古在草原生态安全治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治理仍然不彻底。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风险碎片化治理的现状,从问题源头出发,尝试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引入协同治理理论,加强各行政区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草原生态安全风险治理跨行政区统一协作联动机制,增强草原生态安全治理的成效。
    • 渠鑫健
    • 摘要: 徐州与萧县交往愈加频繁,行政边界日渐模糊,分析两地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探索实践路径,有利于发挥对“徐萧一体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汲取国内交通一体化实践经验,从协调机制、规划统筹、公共客运体系、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推进徐州、萧县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顾雯; 徐国敏; 汪振宁
    • 摘要: 通过对安徽省跨行政区湖泊现状情况统计分析,围绕其管理保护特点,分析跨行政区湖泊资源配置、管理保护等问题,梳理了典型做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陶希东
    • 摘要: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倒逼各自为政的社会治理也要走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之路.目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交通出行不畅,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分割、资质不能互认,公共服务不均等、不衔接,行政执法过程中各自为政,生态保护标准、规则不统一,社会组织本地化、内部竞争等问题.未来,在推进长三角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跨行政区社会协同治理目标与路径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多层级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共享与公平的关系、线下与线上的关系.
    • 司林波; 裴索亚
    • 摘要: 探索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有效模式,对推动我国跨行政区生态环境的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下的行动情境核心分析要素和目标管理理论,为分析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过程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应用由制度规则、责任主体、协同执行、结果评估、绩效反馈五个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对国内外典型生态治理案例开展分析,可以归纳国内外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基本模式.研究发现,每一个具体的绩效问责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问责情境、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因此,在特定问责情境中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具有多元化的路径模式与结果形态,对绩效问责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情境和场域.
    • 李晋
    • 摘要: 随着城市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联动关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联动关系在城市各功能空间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更渗透到了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游憩空间建构之中.受制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跨行政区的游憩空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柔性措施.以欧洲高莱茵河沿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莱茵河沿岸地区游憩空间的发展与现状,总结其游憩空间体系的构建特点,为中国跨城市河流沿岸的游憩空间柔性一体化建构提供策略与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