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
象鼻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4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地理、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353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前线、四川统一战线、瞭望等;
象鼻的相关文献由820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康建、张田、刘建英等。
象鼻
-研究学者
- 顾康建
- 张田
- 刘建英
- 郭宏伟
- 魏开铧
- 杨其建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付少梅
- 刘创
- 刘志刚
- 刘晓祥
- 吴林飞
- 周海辉
- 周舟
- 孙明功
- 屠乾宏
- 张海庆
- 彭张明
- 朱庆德
- 朱松峰
- 李伟
- 池天云
- 王忠辉
- 王玉标
- 畅怡
- 范舒雅
- 乔守松
- 于娜娜
- 伍锡如
- 倪利伟
- 刘红
- 刘金霞
- 向胜强
- 吕寿芹
- 吴嘉宁
- 吴殿垒
- 孙克勤
- 孙孝宏
- 孙慧
- 庄鸣
- 廖奎
- 张喜文
- 徐丽丽
- 曲守信
- 李健
- 李希华
- 李新
- 李洪亮
- 杨克己
- 杨道正
-
-
荒漠肉植记
-
-
摘要:
象鼻大载,拉丁名Euphorbia ramena,大戟科属,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北部。象鼻大戟形如其名,粗壮的底部块根上面长着细长的茎,这些茎或直立生长,或像大象的鼻子一样弯曲,造型十分独特。而且它的造型是纯天然的,并不像现在的盆景植物一样,是后期人为的用工具固定而来,因此十分难得。
-
-
-
-
摘要: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进行所有抓取动作的抓手,其灵感来自象鼻。这种“象鼻机器人”可利用其柔软的结构、可拉伸的薄壁和允许抓手改变形状的电线,通过捏吸融合机制抓取物体。研究团队希望这项新技术能够适用于各个领域,因为它不仅能有效运输各种尺寸的物体,而且能以稳定的方式抓取和组装物体,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复杂的机械装置或传感器。
-
-
兰从古(文/图)
-
-
摘要:
象鼻蕉,象鼻蕉,一听这名儿,就知道长得像大象鼻子。一串象鼻蕉的果实,有70多层,每层结有10多条,总共可超过1000条,最高纪录达3000条。整体看起来,果串上粗下细,从叶间自然垂下来,长2~3米,形同大象的鼻子挂在树上;而且蕉果一层层紧密排列在一起,构成一道道粗糙的条状纹路,极像象鼻上的环纹。象鼻蕉原产于东南亚,株高3~4米,由幼株到成株,与普通香蕉树没有两样;当开花结果时,就显出它的真容:花序轴一直向下延伸,莲花苞一样的末端几乎触地。
-
-
种梦卓
-
-
摘要:
"象鼻"是古籍版本学中的专有名词,与"书耳""鱼尾"等都是古籍版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象鼻"虽是古籍版式中版心的一部分,但却从未在今存古籍中出现,而如叶德辉、张舜辉等文献学大家之作都无对"象鼻"一词的来源进行考证.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著作对于"象鼻"的界定通常一笔带过且说法不一,并常与"书口"的释义与功能相混淆.因此,笔者猜测,古籍版式中并无"象鼻"一说,"象鼻"是今人根据"鱼尾""书耳"等版式之形所新造的词.
-
-
苏小谦
-
-
摘要:
微风,阳光和暖。经历了好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象群来到了肯尼亚西南部的一片草原。小河潺潺,丰美的青草随风摇曳,焕发出勃勃生机。孤儿小象罗拉四处看了看,见没有阿姨反对,便靠近水源,打算美美地喝上一顿。
-
-
苏珊•科西尔;
郭晓(翻译)
-
-
摘要:
大象能够精准地控制自己的鼻子,使象鼻能毫不费力地只检起一片树叶,就像举起一根木头一样轻松。象鼻的运动其实很复杂,科学家一直在努力解释象鼻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研究利用动作捕捉技术揭示了背后的答案。
-
-
陆威
-
-
摘要:
12月15日,北海市海洋局举办北海象鼻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评会,此举标志着北海市申报"北海象鼻螺"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当日,来自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北海市海洋局、北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海金不换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的专家对北海象鼻螺品质进行了品鉴,一致认为北海象鼻螺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具备了申报"北海象鼻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条件。发展该产业,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
-
-
张妍;
田富军
-
-
摘要:
中国古代古籍版式中的版心包含鱼尾、象鼻等部分.象鼻一直伴随着中国古籍版式的发展而存在.学界在描述和具体实践应用象鼻的过程中,对其定义和形制存在很多说法.而象鼻的概念结合各种学术专著、历代古籍图录和学界业界实际应用,辨析其来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认为应当是“版心中的上下鱼尾或横线和上下黑口组合在一起的形制,形似大象的鼻子,因此被称为'象鼻'.”对象鼻概念的辨析不仅体现出对文献学基础术语的深入探究和整体性思维,研究其名称来源也体现出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对称和谐之美的审美取向.
-
-
-
-
摘要:
11月17日,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村民正在挑拣收获的施氏獭贝(象鼻螺),准备装车发往广东。据了解,北海市通过浅海开放式底播养殖象鼻螺约2.6万亩,年产量约7.6万吨。北海市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调整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北海市不断发展绿色养殖,推广高价值、低污染的养殖品种,重点推广北海沙虫(方格星虫)的滩涂增养殖、生蚝(牡蛎)浮筏生态养殖和象鼻螺浅海开放式底播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