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谏议

谏议

谏议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伦理学研究、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实事求是等; 谏议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方六、陈谦、佚名等。

谏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100.00%

总计:104篇

谏议—发文趋势图

谏议

-研究学者

  • 倪方六
  • 陈谦
  • 佚名
  • 李天虹
  • 罗欣
  • 阮浩耕
  • 丁聪
  • 仲足
  • 何必如
  • 傅绍良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义民
    • 摘要: 针对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难度较大、不易找到突破口等问题,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尝试以“谏议”“理性”等核心概念构建贯通式的教学案例,同时兼顾人文主题和任务群目标,从而为文言文单元的整体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 关健英; 王宇
    • 摘要: 谏诤谏议的思想主张与实践探索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重要内容和精华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治世""善治""天下大治"的社会理想.如何避免人君之失和朝政有阙,如何使谏言谏议以"制度"的形式于明君有所辅翼,于善治有所裨益,古人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下做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其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匡正君失、约束君主、制衡专权的积极作用.但究其实质,主要是服务于君治,其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权力者的从政风格与政治胸襟,不过是君主一人之治的权宜之举,必然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与新时代的中国之治有着本质区别.
    • 阿紫; 皮皮猪(图)
    • 摘要: 支元献罄产以构高堂,堂成而养赡乏~①。适窦谏议~②过曰:"堂甚好,只欠两条梁。"或问其故,答曰:"一条是不思量,一条是不酌量~③。"(明·浮白斋主人《雅谑》)[注释]①养赡乏:缺少吃穿,生活困难。②谏议:古官名,即谏议大夫。③酌量:斟酌,估量。
    • 廉水
    • 摘要: 宋嘉祐二年(1057年),右谏议大夫梅挚到杭州任知州,宋仁宗特别赐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为他送行,诗中勉励梅挚到杭州后,
    • 周致远
    • 摘要: 汤武革命发生在夏王朝末期国势日衰的时期.夏朝君主履癸即位后,统治残暴,民怨沸腾,百姓皆言"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1].位于黄河北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领导下愈发壮大,决心消灭夏朝.鸣条之战中,汤击溃众叛亲离的夏桀,建立商王朝.汤武革命是中国民众反抗暴政的开端.从《易传》开始,汤武革命就为学术界关注.在儒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后的两千余年里,儒家各学派对成汤革命的争论从未停息.其争论的焦点,正是汤武发动革命,推翻夏朝的正当性.本文试从孔、孟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境遇和主要政治思想,分析儒家两种对汤武革命不同观点的由来
    • 庞惊涛
    • 摘要: 公元前61年三月,汉宣帝改元神爵,以纪念神爵翔集的祥瑞。神爵,即神雀也,是一种瑞鸟。《汉书·宣帝纪》载:“前年夏,神爵集雍。”神爵之后,接着又是金马碧鸡。据《资治通鉴》卷第二十六载: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议大夫蜀郡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 吴荣政
    • 摘要: 唐太宗鼓励近臣谏诤、主动虚心求谏,魏徵敢谏、善谏.魏徵向唐太宗面陈谏议的主要旨趣在于:切盼唐太宗处事避免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危观、约束其行为与权力.魏徵因奏疏、谏议而成为贞观之治第一功臣.
    • 宋文婕
    • 摘要: 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选择了直陈谏言、兼合百家、参之于古的话语方式,来完成其构建政治学术理论系统及进谏的编著目的,这些话语方式的选择与杂家话语内涵的谏议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均有直接的关系。杂家话语内涵主要由其“出于议官”的职事功能决定,它是话语方式选择的基础,具体到文本,文本编撰动机是影响话语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结合话语内涵与文本编撰动机,有利于从制度上探讨《吕氏春秋》话语方式的生成机制。对杂家话语方式生成的研究,有利于探析先秦学术向秦汉学术转折的机制,有利于探析汉代学术话语方式生成的内在理路。
    • 李天虹
    • 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的后半部分,主要讲齐桓公听取鲍叔牙和隰朋的谏议,采取数项改进措施或行动。其中3号简有一段话:
    • 陈谦; 孙顺华
    • 摘要: 从传播学角度,我们可以说谏议是人际互动的传播形式,但在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下,臣下面向君主的谏议传播,其本身已经当然地被赋予了不平等地位.古人虽肯定对君主进言匡正的价值与意义,而且谏议传播的方式多样,但在具体的传播策略与技巧上颇有讲求,讽谏的传播方式与策略是其主要特征.从整个思想文化看,西周至春秋时代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潮、政治理性意识,是谏议思想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背景.从西周开始,谏议就已经成为统治者正己、防民的重要理念,也构成士大夫规谏君主、疏导民情的正当资源.在古代政治学说中,广为人们征引的谏议理论主要有和同论、以道事君论、兼听论和疏导论.然而,相对于先秦至秦汉以"道高于君"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谏议传播,唐宋以后,建筑于"君臣一体"观念之上的谏议传播更加缺少批判的品格,强化了为专制政治服务,与君主政治同体的面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