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专利文献89306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新闻知识、绥化学院学报等;
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乘、丁辉、吴树仁等。
论雷峰塔的倒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306篇
占比:99.86%
总计:89432篇
论雷峰塔的倒掉
-研究学者
- 徐乘
- 丁辉
- 吴树仁
- 盛海耕
- 邓道琼
- 鲁迅
- Alice
- 主持春天
- 乐朋
- 余凌
- 余安民
- 元喜
- 光明日报(文/图)
- 冉淮舟
- 冯春法
- 刘坎龙
- 刘应争
- 刘玲双
- 刘童
- 劳燕
- 华国学
- 叶培祥
- 吕桂樵
- 吴中杰
- 吴亲群
- 周伟川
- 周佳
- 周航
- 夏茜
- 姚馨丙
- 孙建发
- 孟磊
- 屈正平
- 巨少蕊
- 帅宝强
- 庞学铨
- 张传敏
- 张德俊
- 张生筠
- 彭建明
- 徐业毅
- 徐怀谦
- 徐水斌
- 徐耀中
- 懿民
- 戴晓明
- 摩罗
- 方然
- 晓苏
- 朱子政
-
-
光明日报(文/图);
钱仓水
-
-
摘要: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读过,感受不一,先为其梗要叙述白蛇娘娘的故事吸引,后为其彻底的反封建压迫的思想感情打动。近二十多年来,我研究中华螃蟹文化,换了一个视角,又觉得鲁迅是一个技术娴熟的吃蟹行家,最近为追溯“蟹和尚”传说的来龙去脉,发现鲁迅更是一个在螃蟹话语上有继承开拓之功的文学大家。
-
-
吴中杰
-
-
摘要:
一九二四年九月,杭州雷峰塔倒坍,鲁迅闻之,接连写了两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前一篇从弹词《义妖传》里白蛇娘娘在水漫金山后被法海和尚装在一个小小钵盂里镇压在雷峰塔下的故事传说出发,欢呼被压迫的白蛇娘娘终于获得解放,嘲笑多管闲事的压迫者法海和尚受到玉皇大帝的追捕而躲在螃蟹壳里,非等螃蟹断种的那一天才能出来,后一篇则从报上所载雷峰塔倒坍的原因说起:"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从而引申出一些深层的文化思想问题,其中就提出了十景病的病症.
-
-
冯春法
-
-
摘要: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讲:“我们中国的许多人……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江阴自然也不例外,历史上曾有旧“澄江八景”和新“澄江八景”之说。
-
-
鲁迅
-
-
摘要: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总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
-
-
-
-
罗聪冉
-
-
摘要: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过这样的故事: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背景的文物建筑——雷峰塔,因为老百姓们传说此塔的砖块可以“辟邪”,于是偷挖雷峰塔的砖头,你一块,我一块,纷纷搬回家,最终,雷峰塔轰然倒塌。
-
-
-
-
陈阿娇
-
-
摘要:
在中学课本里,鲁迅的文章不少,有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有选自《呐喊》中的《故乡》《社戏》。这些文章,写的多是他对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文笔质朴,情感真挚,与很多五四时期及其前后作家写的散文并无本质区别。真正塑造鲁迅伟大思想家、革命家形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