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监测
视频脑电图监测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1246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等;视频脑电图监测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萍、刘永红、方冬秀等。
视频脑电图监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1246篇
占比:99.98%
总计:391312篇
视频脑电图监测
-研究学者
- 张萍
- 刘永红
- 方冬秀
- 朱艳
- 滕海英
- 牛星
- 王卫红
- 王晓燕
- 王焕明
- 袁辉胜
- 严胜利
- 于文君
- 任莉
- 伍新颜
- 余敏
- 侯小兵
- 冯成虎
- 刘丽萍
- 刘亚西
- 刘华
- 刘南楠
- 刘卫平
- 刘婧桓
- 刘小慧
- 刘晓燕
- 刘献增
- 刘红敏
- 刘芬
- 包纯纯
- 单峤
- 卢敏文
- 叶瑶
- 叶章海
- 吕媛
- 吕红艳
- 吴明琴
- 吴春波
- 吴晶
- 吴海苗
- 周曼莉
- 周海荣
- 商霁
- 商鸿
- 喻明
- 夏腾腾
- 孔艳玲
- 孙丽梅
- 孙吉林
- 孟茜
- 季玉红
-
-
杨婷婷
-
-
摘要:
cqvip:小儿癫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综合征,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1-2]。小儿癫痫的发病率约为3%~6%,其中1/3的患儿使用药物难以控制,手术治疗适用于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进行性加重的难治性癫痫[3]。癫痫灶的准确定位是决定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关键,颅内电极植入术已成为癫痫外科的一项金标准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4]。
-
-
刘小慧;
卢敏文
-
-
摘要:
目的 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武威市凉州医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收的6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前者实施视频脑电图监测方案,后者实施常规脑电图监测措施,将两组患者监测后各项指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监测结果显示异样脑电信号检出率显著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显著,提示两组数据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研究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与同步发作检出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示两组数据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研究组脑叶皮质区有痫样波率与深部白质区有痫样波率具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疾病诊断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疾病快速康复.
-
-
-
-
-
刘亚西;
郭迪昂
-
-
摘要: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6例癫(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脑电图(常规脑电图)监测,观察组予以视频脑电图监测,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疾病阳性检出率及脑电图监测质量.结果 观察组痫样放电、临床发作、疾病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监测规范性、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伪差报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癎)患者在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升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及监测质量.
-
-
刘卫平
-
-
摘要:
难治性癫痫是临床相对较为复杂的一类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现有的身心健康情况,而且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一些,如何有效治疗一直是现阶段最为关键的临床关注重点.鉴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也需要围绕着具体情况开展,各类诊断、治疗和护理干预都需要不断进行优化.特别是应用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来说,需要配套有效的实际护理干预措施,进而针对性地将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高.
-
-
-
林一聪;
王玉平
-
-
摘要:
目的 在癫痫专业轮转培训中,发作症状学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发作期问诊和查体并不是常规培训项目.调查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癫痫发作期问诊和查体的现状,为癫痫专业医护轮转培训方法的改进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通过微信向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含医护人员一般情况、癫痫发作期问诊和查体现状、问卷培训后效果评价等.结果 问卷发出75份,共回收57份.医护人员在发作期问诊和查体不够全面,对检查的临床意义认识欠佳.问卷培训后,全部人员知晓了发作期问诊和查体的意义,且会在未来工作中应用.结论 应改进癫痫专业医护教学培训方法,增加发作期问诊和查体实践培训,提高培训效能及病区诊疗水平.
-
-
-
庞启明;
马立吉;
张宝华;
王爱萍;
边继红;
吕红艳
-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规范的整体化护理在儿科门诊、病房视频脑电图的应用及效果,保证监测准确、顺利,确保癫痫患者在监测过程中的安全,总结经验教训,改良监测细节技术,逐步形成适合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的规范的整体化护理规程. 方法:对802例患儿采取规范化整体化的监测护理,逐渐改进、改良监测方法,强化监测前的心理疏导,监测中的电极固定、头皮护理、干扰因素排除方法等步骤,监测后的健康宣教,并定期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操作规程。将脑电图信号稳定、伪差少归为合格,脑电图信号不稳、伪差较多归为不合格,每年计算合格率。 结果:随着视频脑电图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脑电图监测合格率逐年增高,取得了满意的监测效果。 结论:规范的监测前、监测中、监测后的整体化护理是脑电图监测准确性、完整性的保证,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确诊率,说明在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
王焕明;
方冬秀;
袁辉胜
- 《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方法:本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1~58岁,病程1个月~22年,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有15例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均行了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并将V-EEG与REEG和ECoG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V-EEG监测的结果显示轻度异常脑电图1例,中度异常脑电图45例,重度异常脑电图7例.除1例患者外,其它病人在监测中均发现有痫样放电,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为98.08%(51/52),18例(34.62%)在监测中至少观察到1次临床发作.V-EEG监测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与REEG(40.38%)之间经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V-EEG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80%.结论:V-EEG监测在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致痫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REEG),且与术中ECoG有很高的符合率,是一种可靠的癫痫外科术前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