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
荥阳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协商论坛、殷都学刊、商情等;
荥阳的相关文献由1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芳绒、田朋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荥阳
-研究学者
- 杨芳绒
- 田朋朋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刘恩亮
- 卢凯鹏
- 本刊记者
-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 郑洋子
- 郝红星1
- 丁兰坡
- 丁明霞
- 习通
- 付志华(图)
- 付玉鑫
- 任刘阳
- 刘云龙
- 刘光胜
- 刘明伦
- 刘歧山
- 刘涛
- 刘良超
- 华书琴
- 华培芳
- 卢松轩1
- 原野
- 古月
- 叶永新
- 吕红医
- 吴培利
- 吴直雄
- 周啸天
- 周学武1
- 周渝
- 周益三1
- 姜树德1
- 孔祥军
- 孙建勋
- 孙晓娟
- 宋国桢
- 宋彩霞
- 寇小石
- 张丽
- 张京亭
- 张勇
- 张华
- 张品泽
- 张孔玉
- 张席
- 张彬(评注)
- 张新斌
-
-
-
-
摘要:
东汉时期有一名官员名叫赵咨,他为官十分清廉,百姓们都很尊敬他。皇帝派赵咨到一个地方去做官,他在赴任途中,路过一个叫荥阳的地方。荥阳县令曹嵩对手下说:“赵大人曾经向朝廷推荐过我,他可是我的大恩人啊!他这次来,我一定要好好招待他!”于是他带着手下,在路边等候赵咨。终于赵咨的马车到了。
-
-
韦相之
-
-
摘要:
攻打霸王城1940年10月,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奉命从晋南中条山地区调防到黄河以南的豫西地区,守卫黄河防线。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和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防守从洛阳东北经偃师、巩县、汜水,到荥阳、广武地区一线100多公里的河防。九十六军驻守汜水和巩县一带;武器精良的汤恩伯部在郑州、荥阳以南监视。
-
-
张丽
-
-
摘要:
为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确保一线职工生产作业安全和身体健康,6月30日上午,荥阳公交开展“送清凉”活动,向奋战在高温一线的职工送上关爱和慰问,致敬最美劳动者。在活动中,公交负责人郝上带领分管领导和路队长深入到公交运营一线、公交停车场站、修理车间,将绿豆、白糖、毛巾、水杯等防暑物品用品,送到一线职工手中,郝上向高温天气下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表达感谢和敬意。同时,郝上详细了解各路队、各相关科室夏季安全生产情况和应对高温安全措施,并强调一定要关注驾驶员、修理工的身体健康、生活情况,确保安全运营。
-
-
郑伟;
刘云龙;
齐永安;
邢智峰;
李妲;
付玉鑫;
李婉颖;
许欣
-
-
摘要:
荥阳万山地区出露的孙家沟组陆源碎屑岩沉积,保存了丰富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沉积记录,有助于探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前后陆相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在实测野外地质剖面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岩性分析、粒度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孙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孙家沟组主要为早中期的河流沉积过渡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陆相浅水富氧沉积环境;孙家沟组沉积期的古气候主要为温暖湿润,前期出现了几次干热变化,且整个沉积期风化剧烈.
-
-
周渝
-
-
摘要:
如果给汉末三国时代的优秀军事家排名,曹操必然名列前茅。然而,这么一位半生戎马,南征北战,创下魏国根基,差点统一全国的乱世奸雄,在起兵之初却遭遇一场险些丧命的大败仗一初平元年(190)的荥阳汴水之役。当然,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这场失利的战斗却被描写得十分精彩,尤其是夏侯惇、曹洪等曹魏第一代军事将领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
-
摘要:
2017年和201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在荥阳市东北部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一批汉唐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晚唐时期的小型墓葬保存较为完整(编号分别为:2017ZGBM36、2019ZXMM1),出土了一批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漆器、墓志等珍贵文物.2017ZGBM36出土的一合墓志虽志文简短但纪年明确,墓主人郑严为荥阳郑氏之后,生前曾做过竟陵郡的郡佐,又超然于俗世之外、安贫乐道,反映了道家在唐代的社会影响和荥阳郑氏衰落的史实.2019ZXMM1出土保存良好的漆盘在郑州地区尚属首次;墓志放置在墓室东北部,买地券放置墓志之间,在中原地区的唐墓中均较为罕见.两座晚唐时期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荥阳地区晚唐时期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物质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
-
-
摘要:
智慧故事“楚河汉界”这个成语来源于楚汉战争。为争夺天下,项羽的楚军和刘邦的汉军在彭城大战。汉军不敌楚军,退到荥阳一带。楚军向荥阳发动猛烈攻击,刘邦感到形势对自己相当不利,不得已向项羽求和,希望以荥阳为界,东边归楚,西边归汉。
-
-
金小飞
-
-
摘要:
文字学中著名的"滎""熒"之争,亦因于荥阳,荥阳得名于荥泽,因居荥泽之阳,故名。《荥阳县志》载:县以荥名者,取《禹贡》"荥波既潴"之义,盖济自温县潜行入河,南溢为荥。而荥邑旧制,在荥水之北,故曰"荥阳"。此称之"荥阳"非今之荥阳市,而是今天的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以下以荥阳故城称之。
-
-
-
郭磊
-
-
摘要:
夫妻合葬墓是研究古代夫妻关系、社会风俗的重要考古资料。荥阳楚楼墓地集中发现的大量夫妻合葬墓,其规划有序、结构样式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事死如生"的精神观念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转变,是研究中原地区汉代精神、文化、风俗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