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
花(鱼骨)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487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江西水产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产科技分论坛暨2013年浙江省渔业科技论坛、201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专题)国际研讨会、全国水库养鱼技术问题与发展交流研讨会等;花(鱼骨)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练青平、王雨辰、胡廷尖等。
花(鱼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487篇
占比:99.71%
总计:34587篇
花(鱼骨)
-研究学者
- 练青平
- 王雨辰
- 胡廷尖
- 宓国强
- 徐钢春
- 闻海波
- 顾若波
- 叶金云
- 郭水荣
- 陈建明
- 刘士力
- 庹云
- 方美娟
- 李倩
- 李智强
- 潘茜
- 刘金殿
- 夏前征
- 沈斌乾
- 王友慧
- 陆红法
- 顾金寿
- 叶元土
- 吕耀平
- 姚子亮
- 张守领
- 全德文
- 冯晓宇
- 刘德富
- 刘慧芬
- 原居林
- 叶丽平
- 叶学瑶
- 周洪琪
- 孙露
- 张伟明
- 张涵雪
- 张爱菊
- 彭敏锐
- 徐丹丹
- 徐跑
- 朱俊杰
- 朱海峰
- 李学军
- 李文宽
- 李斌
- 李行先
- 杨元杰
- 沈土山
- 熊炎成
-
-
雷登华;
熊林;
杨成年
-
-
摘要:
花[鱼骨](Aemibarbus maeulales Bleeker)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鱼句]亚科,俗称重唇鱼、大鼓鱼等,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广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其肉嫩味美,深受群众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花[鱼骨]天然资源锐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中人工繁育是增加物种数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
-
杨军;
艾健;
杜其松;
董舰峰;
覃雅
-
-
摘要:
本实验在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下利用4个圈养桶开展不同密度的花(魚骨)(Hemibarbus maculatus)养殖试验,圈养桶直径4.0 m,有效养殖水体20 m3,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2.5 g/尾的花(魚骨)苗种10 000、14 000、18 000、22 000尾,同时在圈养桶外池塘搭配放养规格为0.5 kg/尾的鳙鱼、白鲢鱼种共1500 kg.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结果表明:4个圈养桶商品花(魚骨)产量分别为812 kg、970 kg、1036 kg、986 kg;利润分别为12 279.00元、13 985.00元、14 753.00元、10 517.00元,利润率分别为90%、82%、76%、50%.
-
-
徐丹丹;
张涵雪;
郑莉;
彭敏锐;
叶学瑶;
李斌
-
-
摘要:
对鮈亚科同属鱼类花魚骨(Hemibarbus maculatus)和唇魚骨(Hemibarbus labeo)的肌间刺数目 、形态 、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魚骨的肌间刺数目为111~120,平均值为115根;唇魚骨的肌间刺数目在107~118之间,平均值为114根,二者之间的肌间刺在数目上无显著差异(P>0.05).花魚骨和唇魚骨的肌间刺在形态组成上相同,均可分为7种形态,分别为"I"形 、"Y"形 、"卜"形 、一端多叉形 、两端两叉形 、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分布区域差异不明显,躯干部肌间刺形态以"Y"形为主,尾部则是"I"形数量相对较多.表明花魚骨和唇魚骨肌间刺组成特征较为相似.
-
-
-
徐丹丹;
张涵雪;
郑莉;
彭敏锐;
叶学瑶;
李斌
-
-
摘要:
对鮈亚科同属鱼类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唇?(Hemibarbus labeo)的肌间刺数目、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的肌间刺数目为111~120,平均值为115根;唇?的肌间刺数目在107~118之间,平均值为114根,二者之间的肌间刺在数目上无显著差异(P> 0.05).花?和唇?的肌间刺在形态组成上相同,均可分为7种形态,分别为"I"形、"Y"形、"卜"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分布区域差异不明显,躯干部肌间刺形态以"Y"形为主,尾部则是"I"形数量相对较多.表明花?和唇?肌间刺组成特征较为相似.
-
-
李峥;
厉励;
黄荣静;
张新康;
伦峰
-
-
摘要:
为探究老鸦河水库中鱼类资源和渔获物量状况,加强保护老鸦河水库花(鱼骨)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2015年10月至12月采用地笼和迷魂阵等调查老鸦河水库的鱼类资源.结果表明:老鸦河水库现有鱼类36种,隶属于5目9科31属,其中鲤形目23属28种,占全部种类的77.78%;鲈形目4属4种,占全部总类的11.11%;鲑形目2属2种,占全部种类的5.55%;合鳃目、鲇形目均为1属1种,各占全部种类的2.78%.2015年10月23-25日,老鸦河水库捕获的2 135.13kg、22 190尾渔获物中,主要经济鱼类是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 odon idell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otus,优势种为鲫、似(鱼喬)Toxabramis swinhonis、泥鳅和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此次采集的鱼体规格普遍较小,表明水库鱼类出现小型化和低龄化现象.此次调查采集的花(鱼骨)数量较少,应加强花(鱼骨)的保护.
-
-
王静;
李学军;
刘慧芬;
宋东萦;
夏玉珠;
黄建美;
陈秋凤;
董传举;
吴利敏;
聂国兴
-
-
摘要:
为了开发利用河南省花(鱼骨)资源,2015-2017年对采自宿鸭湖和南湾水库的花(鱼骨)进行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驯化培育花(鱼骨)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怀卵量为10773-31897粒;雌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2.6%.用DOM+LRH-A2催产,可以产卵和授精.研究结果将为河南省花(鱼骨)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提供基础资料.
-
-
黄邦星
-
-
摘要:
2014~2015年进行了花(鱼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先后催产花(鱼骨)亲鱼3批243组,共产卵427万粒,获受精卵398万粒,孵化水花336.3万尾,其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别达92.6%、93.1%和84.6%.两年共进行花(鱼骨)夏花培育试验面积1.01 hm2,收获规格为2.5~ 3.0 cm的夏花269.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0.1%;开展花(鱼骨)鱼种培育试验面积10.21 hm2,收获规格为8~ 15cm的鱼种228.3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4.7%.
-
-
曹辉春;
张全根;
张杰;
苏明
-
-
摘要:
由于水域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花鲭群体数量急剧减少,自然水域中难觅行踪.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了保护传统特色资源,在池塘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试验,总结了一套花(鱼骨)全人工繁育技术,包括亲本培育与选择、人工催产及孵化、夏花培育等内容.
-
-
黄邦星
-
-
摘要:
2013~2015年我们承担了福建省科技厅下达的"花人工繁育及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示范"星火计划项目,在省内首次引进花,并进行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成鱼规模化养殖等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有关花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鱼来源及培育1.1.
-
-
LIU Jin-dian;
刘金殿;
YANY Yuan-jie;
杨元杰;
GU Zhi-min;
顾志敏;
SUN Lu;
孙露
- 《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产科技分论坛暨2013年浙江省渔业科技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利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钱塘江桐庐段水域的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该水域花鱼骨种群的叉长和体重组成,性别组成和性比、年龄组成等渔业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群体的叉长范围为11.2 cm~33.1 cm,平均叉长为(20.2±3.45)cm;体重范围为26.0 g~540.89,平均体重为(171.6±81.9)g.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3.5±3.58)cm,平均体重为(183.2±79.87)g;雄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2.7±3.77)cm,平均体重为(168.8±78.99)g.雌性群体数量多于雄性群体数量,雌、雄性比约为1.47:1.渔获群体由4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