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心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313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自我同情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丹、史根芽、史铁英等。

自我同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3.12%

专利文献>

论文:3136 占比:96.88%

总计:3237篇

自我同情—发文趋势图

自我同情

-研究学者

  • 刘晓丹
  • 史根芽
  • 史铁英
  • 曹胜男
  • 李芳琳
  • 严夏舒
  • 任静
  • 余晓燕
  • 刘宇
  • 刘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惠雪; 汪苗; 汪晶晶
    • 摘要: 目的:分析低年级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的关系,探讨睡眠质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2021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本科院校232名低年级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我同情量表及压力知觉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总分(4.63±2.36)分,自我同情总分(80.49±10.61)分,感知压力得分(11.93±1.86)分。在饮食方面口味偏重的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得分明显低于饮食偏淡和两者皆可者(P<0.05),经常喝咖啡的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护理本科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呈负相关(r=-0.623,P<0.01),睡眠质量得分与自我同情得分呈负相关(r=-0.179,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和自我同情均可单独影响感知压力(P<0.01),同时睡眠质量×自我同情交互项可影响感知压力(β=0.240,P<0.01),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和感知压力关系中起调节作用(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自我同情、感知压力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可负向预测感知压力水平。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和感知压力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彭艳婷; 朱亚飞; 马素慧; 宋晓梅; 焦桂梅
    • 摘要: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构建情绪抑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24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抑制量表(emotional inhibition scale,EIS)、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ECR)、自我同情量表(self compassion scale,SC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ogue scales,VA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324例乳腺癌患者EIS得分为(27.26±8.7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农村居住、疾病分期重、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自我同情是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2.4%。结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乳腺癌患者疾病分期和农村患者的情绪抑制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情绪抑制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
    • 沈慧; 马超
    • 摘要: 抑郁是高中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自我同情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现状、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定义、自我同情的内涵、相关研究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为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缓解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 史超凡; 赵小云; 刘奕雯
    • 摘要: 自我同情是指个体在面对失败或痛苦情境时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遭遇,将自己遭受的痛苦看作是所有人共同经历的一部分.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我同情的概念及测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及自我同情有效干预方法等方面对自我同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未来研究还需完善自我同情的研究方法、扩大自我同情的研究范围以及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自我同情对本土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
    • 席小立; 汤雁玲; 师杭飞; 张雯; 问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我同情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评分为(57.99±8.7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NYHA心功能分级、病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40.70%。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需针对影响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其自我同情水平,增强患者的积极心理力量。
    • 陈乐; 毕清泉; 杨洁; 段美雯; 杨树慧
    • 摘要: 目的对自我同情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selfcompassion”“compassion for oneself”为主题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与自我同情有关的文献,应用CiteSpaceⅤ软件对机构、期刊、共被引及关键词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自我同情领域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发文机构和期刊主要分布在美英两国;研究热点包括自我同情与多种变量的关系研究(倦怠、同情疲劳、身体意象等),自我同情相关干预研究,自我同情文献加工类研究;研究前沿为自我同情与社会支持、饮食失调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我同情干预潜在机制的探索性研究。结论自我同情研究逐渐吸引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热点与前沿可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胡佳惠; 王艳华; 王美鑫; 王若男; 赵德喜; 王洋
    • 摘要: 目的了解社区失能老年人自我同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失能老年人自我同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南关区6所社区的355名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年人自我同情总分为(71.02±10.75)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3.08±8.43)分;自我同情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性格特征、社会支持是社区失能老年人自我同情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失能老年人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关注女性、文化程度低、病程长、性格内向、社会支持度较差的失能老年人,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同情水平。
    • 杨波; 吴清培; 胡春碧; 彭维; 谢小兵; 张茜; 薛毅
    • 摘要: 目的:探索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将101名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正念自我同情(MSC)训练组与对照组。训练组(50人)进行为期8周(每周2.5 h)的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对照组(51人)在研究期不接受干预。在基线、8周训练结束后、3个月后3个访视点对两组使用自我同情问卷中文版(SCS),职业倦怠量表(MBI-GS)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在训练8周后及3个月后的SCS得分均高于基线,MBI-G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低于基线(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护士的SCS、MBI-GS得分组间比较(F=72.621、7.344,P<0.01),时间主效应(F=135.946、10.987,P<0.05),交互作用(F=137.837、12.85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实施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可以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水平,改善职业倦怠。
    • 林瑶; 马晓静; 胡一博; 张宝山
    •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初中生学业倦怠可能的保护性因素与风险性因素,以及性别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陕西省西安市3所中学的初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班干部、积极完美主义和自我同情负向预测初中生学业倦怠,消极完美主义正向预测初中生学业倦怠,均P<0.001。是否为班干部与性别的交互效应(t=2.54,P=0.011)、自我同情与性别的交互效应(t=3.49,P=0.001)显著预测初中生学业倦怠。结论是否为班干部、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和自我同情对初中生学业倦怠有显著影响,初中生性别对是否为班干部和自我同情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董蝶; 沈翠珍
    • 摘要: 综述了自我同情的概述、评估方法、影响因素、精神分裂患者自我同情的研究内容和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同情水平的措施,以期为提高患者自我同情水平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