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治疗
膀胱灌注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335689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齐鲁护理杂志、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等;
膀胱灌注治疗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于艳、刘艳梅、孙伟等。
膀胱灌注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5689篇
占比:99.97%
总计:335773篇
膀胱灌注治疗
-研究学者
- 于艳
- 刘艳梅
- 孙伟
- 张盛建
- 李志刚
- 杨春来
- 杨林
- 汪峰
- 王东艳
- 王萍
- 白安胜
- 贾军琪
- 郑玉红
- 韩伟
- Zhuo L
- 丁向东
- 丁小凡
- 乔慧敏
- 乔新
- 乔玉华
- 付伟金
- 余洋
- 保庭毅
- 倪亮亮
- 倪江雯
- 傅萍
- 元丽
- 兰卫华
- 刘卫星
- 刘强
- 刘彩云(审校)
- 刘志华
- 刘晓军
- 刘晶
- 刘海
- 刘润明
- 刘炜
- 刘磊
- 刘萍
- 刘铸
- 南勋义
- 卞军
- 叶丽
- 叶云林
- 叶定伟
- 吉凯
- 吴嘉
- 吴梅
- 吴永丰
- 吴洁
-
-
吴潇芸;
易楚繁;
张明津;
马春雷;
付伟金
-
-
摘要: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对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膀胱刺激征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收治的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于膀胱灌注治疗后开始口服坦索罗辛治疗(每天0.2 mg,连续7天);对照组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不行任何干预。于膀胱灌注治疗第1、2、7天分别记录各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治疗第1天、第2天,研究组OAB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第2天及第7天,研究组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无需特殊处理;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坦索罗辛可改善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后的膀胱刺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吴永丰
-
-
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参斛汤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膀胱癌术后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在膀胱灌注治疗基础上采用参斛汤经验方辅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年,在术后进行随访和复查,观察记录两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计算平均复发时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参斛汤经验方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可提高近期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
-
-
申晶晶
-
-
摘要:
膀胱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膀胱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1]。目前,临床针对膀胱肿瘤多采用手术治疗,尽管能够对患者病情起到控制作用,但复发率高,针对这一问题,临床强调通过术后放化疗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膀胱灌注化疗在膀胱肿瘤术后得以应用,其能够有效清除残余病灶、减少复发[2]。本研究引入个性化护理干预,为探究其应用有效性,收集膀胱肿瘤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病例60例,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
崔传威;
于艳;
倪亮亮;
杨海生;
赵玉海
-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在院接受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结合吉西他滨,对照组结合吡柔比星,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能够良好控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再次复发,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优于吡柔比星.
-
-
赵承龙
-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膀胱炎患者经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以为患者优质康复提供支持.方法:纳入我院附属医院收治86例膀胱炎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收治时间2019年8月21日~2020年11月28日(开始/结束),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两组(43例/组),对照K组(红签:肝素治疗)、联合M组(蓝签: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月后并发症情况、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K组、联合M组疼痛(VAS)评分、膀胱炎(O'Leary-Sant)指数对比无差异性(t=0.262、0.555),治疗后联合M组VAS评分、O'Leary-Sant指数、并发症率明显优于对照K组(t=8.834、13.754,x2=0.212)),P<0.05,有差异.结论:膀胱炎患者经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理想,可以使得患者炎症指数与疼痛分数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
-
朱翠;
程俊卿;
高伟;
郑雪露;
乔慧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复发患者行膀胱灌注治疗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2020年5-6月选择在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及随访的13例膀胱癌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3例患者进行访谈、录音,同时对录音资料进行转录,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即生理层面的体验、心理层面的体验、社会层面的体验.结论 膀胱癌复发患者面临多种困扰,医护人员应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改善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
魏利军;
韩伟
-
-
摘要: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2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给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疗)与实验组(26例: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96.16%)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地塞米松联合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疗效果.
-
-
刘海;
韩伟
-
-
摘要:
目的:观察低浓度医用臭氧在多重耐药性细菌性膀胱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多重耐药性细菌性膀胱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应用无菌双蒸馏水膀胱灌注治疗)与实验组(31例:应用低浓度医用臭氧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重耐药性细菌性膀胱炎患者低浓度医用臭氧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无菌双蒸馏水膀胱灌注治疗.
-
-
-
杨雪梅
-
-
摘要:
目的:分析膀胱黏膜电切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126例医院收治膀胱黏膜电切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能够降低膀胱黏膜电切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