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腓骨肌皮瓣

腓骨肌皮瓣

腓骨肌皮瓣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940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天津护理等; 腓骨肌皮瓣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振会、夏德林、孙坚等。

腓骨肌皮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7.02%

专利文献>

论文:940 占比:92.98%

总计:1011篇

腓骨肌皮瓣—发文趋势图

腓骨肌皮瓣

-研究学者

  • 吴振会
  • 夏德林
  • 孙坚
  • 张磊
  • 王兰
  • 何悦
  • 侯劲松
  • 周航宇
  • 宋梓维
  • 左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亚伟; 於伟; 李润婕; 丁倩
    •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理念应用于施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术的口腔癌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40例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术的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TS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及患者和家属对住院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观察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3、-8.452、-6.332,P<0.05)。结论:在口腔癌症患者护理中应用FTS理念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患者得到更多人文关怀。
    • 施友元; 张海林; 林秀安; 边聪; 左良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数字化外科技术和术中导航的辅助下行上颌骨精确重建的病例,并评价术后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8例上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在计算机软件中进行虚拟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个性化模型或导板,应用手术导航指导切除肿瘤后,使用游离腓骨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对上颌骨进行修复重建。结果8例中,同侧腓骨肌皮瓣修复6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例。随访12~36个月,患者对两种皮瓣修复缺损后的外形均较满意,其中腓骨肌皮瓣修复者颌骨愈合良好。结论数字化技术及术中导航的应用可提高手术精准度,较精确地重建上颌骨外形,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可重复性强。
    • 袁宗毅; 赵漾; 周翊飞; 明华伟; 张兴安; 王华东; 李婷; 韩新生; 谭小尧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血管吻合器结合3D打印数字化手术导板(VSP)在头颈外科颌骨肿瘤切除术后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60例下颌骨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下颌骨原发灶切除范围均涉及下颌体部及下颌升支,重建均采用腓骨肌瓣.术中使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截骨及塑性且使用吻合器吻合血管的患者纳入VSP+吻合器组(n=30);术中行传统手术(常规切除及手工缝合血管)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0),术后通过超声多普勒监测皮瓣成活情况.通过比较两组术中原发灶截骨时间、腓骨塑型时间、静脉吻合所需时间、术中静脉吻合后血管漏血情况、术后腓骨瓣存活情况及张口度等指标对两组病例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VSP+吻合器组在术中截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但VSP+吻合器组在腓骨塑形所需时间、静脉吻合时间、术中静脉吻合完毕时吻合口漏血情况及张口度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VSP+吻合器组在术后远期腓骨瓣存活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但VSP+吻合器组患者术后腓骨全部存活,而对照组出现3例坏死病例.结论 VSP结合微血管吻合器在下颌骨肿瘤一期切除重建手术中,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赵晓妍
    • 摘要: 总结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护理.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皮瓣伤口及供皮区护理等,加强出院和居家自我护理的指导.
    • 茅传青; 王承勇; 卢萌; 赖永圳; 蔡志宇; 陈伟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同侧上下颌骨缺损为义齿修复奠定基础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患者并采用单侧游离腓骨肌皮瓣同期重建上下颌骨缺损的病例信息,全面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病例诊断、治疗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息.结果:4位患者在比期间应用单侧游离腓骨肌皮瓣同期重建上下颌骨缺损,其中3位患者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另1位患者病理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瘤;四位患者颌骨缺损范围均不同程度涉及同侧上下颌尖牙远中区域,术中血管吻合均采用腓骨动脉与颌外动脉吻合、腓骨静脉与颈外静脉吻合的方式,平均手术时长7小时,皮瓣最大制取面积约10cm×6cm.术后1例患者皮瓣发生静脉血栓,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所有患者术后张口度与术前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腓骨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单侧游离腓骨肌皮瓣同期重建同侧上下颌骨缺损是一种相对可行的外科修复重建手段,有利于义齿修复.
    • 肖玲兰
    • 摘要: 摘 要 :总结 1 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伴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 :加强术前准备,全面评估身体情况, 术后严格头部制动,密切观察皮瓣,保持口腔卫生,保证有效负压引流,遵医嘱使用活血药物,个体化肠内外营养治疗,做好下肢功 能锻炼及心理护理等。通过 14 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 刘朝明; 郑越予; 吴添福; 刘冰; 邵喆
    • 摘要: 目的: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导板用于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的病例,分析个性化手术导板在上颌骨重建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9年6月期间16例上颌骨缺损重建案例,术前采用数字化外科行手术设计,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并采用3D打印,在模型上弯制塑形钛网、钛板,在术中严格按照导板操作,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效果。结果:16例血管化游离骨瓣均成功存活,重建效果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经随访复诊观察所有病例外形满意,骨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供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虚拟手术系统制作的个性化手术导板,可以极大的缩减手术过程中调磨骨块、确定骨段位置的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供区的损伤。
    • 左良; 蔡旭; 高水超; 喻建军; 周晓; 戴捷; 田皞; 单振锋; 胡杰; 谌星; 王鸿涵
    • 摘要: 目的 探讨虚拟手术系统辅助下行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优势.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25例上、下颌骨肿瘤患者,术前在虚拟手术系统辅助下制作三维打印截骨导板、腓骨塑形板及就位导板,按照肿瘤处理原则,切除颌骨肿瘤后,使用游离腓骨肌皮瓣对上、下颌骨进行修复重建.结果 本组25例,2例取同侧腓骨肌皮瓣修复,22例取对侧腓骨肌皮瓣,1例上颌骨Ⅱd类缺损取左侧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均获12~48个月随访,颌骨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患者对外形均较满意.1例下颌骨重建于术后1年行种植牙修复.结论 通过虚拟手术系统辅助,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可重复性强,使手术医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切除肿瘤,对患者上、下颌骨外形进行较完美地修复重建.%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with vascularized fibula osteomycutaneous flap, using virtual surgery planning.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6, 23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defect and 2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defect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In virtual surgery planning, the optimal osteotomy line and angle were designed. Segmental maxillectomy and mandibulectomy, as well as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were performed using guided templates to practice the virtual planning. Actual reconstru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virtual surgery.Results Among the 25 patients, 2 patients were repaired with the ipsilateral fibula myocutaneous flap, 22 patients were lateral fibula myocutaneous flap. One case of maxillary type Ⅱd defect was repaired with left fibular muscle flap.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48 months. Satisfied bony unions and occlusion were observed in 25 patients.All patients reported excellent or good facial appearance. One of them received dental implants at 1 year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An ideal contour of maxilla and mandible can be obtained using vascularized fibula osteomycutaneous flap in virtual surgery.
    • 李金; 陈巨峰; 刘士维; 李嘉朋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为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9例下颌骨肿瘤或肿瘤术后缺损病例,完善颌骨螺旋CT和下肢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检查,然后利用获得的数据在电脑软件上制作截骨导板和塑形导板,并且根据打印的下颌骨实体模型预弯制重建钛板.在手术中根据截骨导板、腓骨取骨及塑形导板,完成下颌骨切除,腓骨肌皮瓣的制备塑形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等.结果 所有病例的腓骨肌皮瓣均成活,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供区无并发症;患者自觉外形恢复满意;3~6个月复查,腓骨与下颌骨基本愈合.结论 将数字化3D打印技术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能较好地恢复颌面外形及咬合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