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坏死
脂肪坏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特种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2543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外科杂志等;
脂肪坏死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莉、丁翊君、伏利兵等。
脂肪坏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30篇
占比:99.63%
总计:25525篇
脂肪坏死
-研究学者
- 李莉
- 丁翊君
- 伏利兵
- 冯成堂
- 刘凤梅
- 刘学娟
- 南欣荣
- 吴炅
- 唐锦君
- 姜莎莎
- 李明
- 李琳
- 杜世锋
- 杨维良
- 柳光宇
- 汤发
- 汪湍
- 沈镇宙
- 王亚娟
- 胡震
- 臧晓红
- 蔡斌
- 邵志敏
- 郑建勋
- 闫星泉
- 顾松
- 黑明燕
- Duda.VF
- G Muthukumarasamy
- R Ravindran
- SR Yule
- V Shanmugam
- 于森民
- 付刚
- 付苏
- 任英
- 何健
- 何劲松
- 何宁
- 何小伟
- 何文
- 何晓鹏
- 余鸿鸣
- 俞晓立
- 俞海平
- 倪多
- 冯健
- 冯庆箐
- 冯翠丽
- 冷俊红
-
-
王艳青;
郭莹
-
-
摘要:
脂膜炎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一组皮肤病,包括原发性脂膜炎以及继发性(炎症和肿瘤)脂膜炎.作者根据其炎症反应模式和脂肪坏死类型,结合在美国Ackerman皮肤病理学院学习体会,对各种原发性脂膜炎的病理变化进行梳理,提出脂膜炎的诊断线索,希望能为脂膜炎的病理诊断提供思路.
-
-
张莹莹;
俞晓立;
曹阿勇;
胡震;
柳光宇;
沈镇宙;
邵志敏;
吴炅
-
-
摘要:
目的 探讨辅助放疗对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20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的185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0±7.8)岁(范围:29~61岁).71例接受辅助放疗(放疗组),114例未接受术后放疗(对照组,其中2例为双侧重建),共187个皮瓣.记录两组脂肪坏死、脂肪硬结等皮瓣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roll评分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的重建乳房美观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重建乳房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脂肪坏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组皮瓣部分坏死、脂肪硬结的比例为19.7%(15/71),高于对照组的4.2%(4/116)(X2=15.079,P<0.01).同时,放疗组的美观度低于对照组(2.21±0.55比2.47±0.82,t=-2.593,P=0.010).年龄、体重指数、辅助化疗、皮瓣穿支数量、新辅助治疗均不是发生皮瓣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辅助放疗会增加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脂肪坏死发生率,影响皮瓣的美观度,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年龄、体重指数、皮瓣穿支数量、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等均不会影响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发生.
-
-
张璐娴;
张丹彤;
林清池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非胰腺炎相关性脂肪坏死病灶的MSCT影像特征及其病理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经手术及治疗随访确诊腹部脂肪坏死患者(排除胰腺炎病史)CT影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资料,来观察病灶及其周围软组织的CT征象。结果:53例病灶均发生于腹腔间隙,乙状结肠、降结肠旁、升结肠旁分布较多,急性肠脂垂炎均表现为边界模糊,无钙化,边缘可见高密度环征,紧贴结肠,邻近腹膜增厚,邻近肠壁不增厚,部分可见中心高密度点征。慢性肠脂垂炎表现边界清楚,邻近腹膜、肠管壁不增厚,有边缘钙化或中央钙化,中心高密度点征少见。大网膜梗死边界模糊,无边缘高密度环及中心高密度点征,与结肠不接触。腹部局灶性脂肪坏死各个征象均有不同病例显示。增强检查可见病灶轻度至中度边缘环形持续强化或无强化。结论:MSCT对腹部非胰腺炎相关性脂肪坏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够与病理特征相对应。
-
-
张雨康;
何文;
张红霞;
广旸;
甘雨洋
-
-
摘要:
目的 总结乳腺不同位置脂肪坏死病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3例患者共69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病灶的所在部位(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层与腺体层均累及、腺体层),将其分为腺外型、交界型和腺内型.总结并比较不同类型组间的超声特征.结果 63例患者中22例有外伤或手术史,7例既往有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或因偶然发现肿物就诊.根据超声声像图中病灶位置将69个病灶分为腺外型31个、交界型26个、腺内型10个,2个漏诊.腺外型与腺内型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界型同腺外型和腺内型的声像图比较,部分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形状、边界、病灶血流情况、与周围组织分界、与周围皮肤关系及同侧腋窝淋巴是否肿大(P=0.045、0.001、0.025、0.001、0.001、0.019);而有无包膜、回声类型、钙化类型、后方回声情况及患者病灶数目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漏诊2个病灶(2/69,2.9%),误诊为可疑恶性病灶(BI-RADS 4b类)5个(5/67,7.5%).结论 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不同位置病灶的声像图表现,详细了解相关病史,特别是外伤史、手术史等临床信息,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乳腺脂肪坏死.
-
-
-
-
李明;
闫星泉;
南欣荣
-
-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充填注射后致面颊部肿物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因充填美容后引起面颊部肿物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外科手术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均有面部透明质酸充填注射史,其临床特点为面颊部结节性肿物,肿物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纤维脂肪组织伴脂肪坏死,间质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术后面型基本对称,无感染、张口受限及面瘫等症状,无需二次充填治疗.结论 面部透明质酸充填注射可能引发面颊部结节性肿物并发症,口内手术切除是其有效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
-
顾松;
黑明燕;
伏利兵;
丁翊君;
姜莎莎;
王亚娟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临床诊断的5例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儿,均有围生期缺氧史。5例均出现皮下硬结,出现时间为日龄3~26 d,消失时间为出生2~6个月。5例病理均支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的诊断。2例监测血钙升高,其中1例血钙峰值为3.63 mmol/L,腹部B超提示肾钙质沉着,给予水化、含钙量低的配方奶喂养、呋塞米静点治疗后血钙进行性升高,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血钙降至正常,监测肾功、尿常规正常。1例血钙峰值为3.03 mmol/L,仅给予低钙配方奶喂养,血钙逐渐降至正常,不伴肾钙质沉着。结论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出现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引起肾钙质沉着症,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至少至出生后6个月。
-
-
李明;
闫星泉;
南欣荣
-
-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充填注射后致面颊部肿物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因充填美容后引起面颊部肿物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外科手术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均有面部透明质酸充填注射史,其临床特点为面颊部结节性肿物,肿物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纤维脂肪组织伴脂肪坏死,间质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术后面型基本对称,无感染、张口受限及面瘫等症状,无需二次充填治疗。结论面部透明质酸充填注射可能引发面颊部结节性肿物并发症,口内手术切除是其有效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
-
顾松;
黑明燕;
伏利兵;
丁翊君;
姜莎莎;
王亚娟
-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临床诊断的5例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儿,均有围生期缺氧史.5例均出现皮下硬结,出现时间为日龄3 ~26 d,消失时间为出生2~6个月.5例病理均支持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的诊断.2例监测血钙升高,其中1例血钙峰值为3.63 mmol/L,腹部B超提示肾钙质沉着,给予水化、含钙量低的配方奶喂养、呋塞米静点治疗后血钙进行性升高,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血钙降至正常,监测肾功、尿常规正常.1例血钙峰值为3.03 mmol/L,仅给予低钙配方奶喂养,血钙逐渐降至正常,不伴肾钙质沉着.结论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出现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引起肾钙质沉着症,需要监测血钙水平至少至出生后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