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道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3974篇;相关期刊342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兽医杂志、中国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14次学术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全国小动物医学学术研讨会、福建省第七届猪病学术研讨会等;肠道寄生虫的相关文献由20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龙现、宁长申、齐萌等。

肠道寄生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4 占比:2.8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3974 占比:97.05%

总计:24702篇

肠道寄生虫—发文趋势图

肠道寄生虫

-研究学者

  • 张龙现
  • 宁长申
  • 齐萌
  • 菅复春
  • 杨建发
  • 李宝山
  • 邓凤桂
  • 刘玉辉
  • 刘艳
  • 史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生刚
    • 摘要: 规模化猪场养殖密度大,应激因素多,肠道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和血液原虫等寄生虫病易发且难以根除,导致猪群亚健康状态,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开春时节,气温逐渐回升,猪寄生虫虫卵、幼虫随环境温度的升高也开始孵化、生长,给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发生带来隐患,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控。
    • 徐聪; 李晶; 杨程; 孙峰; 王跃松; 周慧芬; 李建昌; 李红霞
    • 摘要: 为了解元江县本地黄牛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2021年9—10月,采集元江县3种不同养殖方式的90份本地黄牛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检测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共检出63份样品存在寄生虫卵,平均检出率为70%;分别检出线虫卵和球虫卵,其检出率分别为33.3%、50%,混合检出率为13.3%,未检出吸虫卵。表明元江县本地黄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突出,应加强本地黄牛寄生虫病的防治。
    • 杨光; 董贵; 盛光玉; 胡延波; 齐萌; 陶大勇
    • 摘要: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20—2021年收集新鲜塔里木马鹿粪便630份,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新疆巴州地区6个团场和沙雅县共10个塔里木马鹿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630份马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鞭虫虫卵、球虫虫卵、隐孢子虫虫卵和圆线虫虫卵,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7%、10.3%、4.3%和0.1%。对球虫虫卵、鞭虫虫卵、圆线虫虫卵均进行了OPG值或EPG值测定。在65份球虫阳性样本中最大EPG值为6800个,最小EPG值为200个,平均790个;鞭虫和圆线虫虫卵OPG值或EPG值均为200个。塔里木马鹿肠道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6.3%,均为2种肠道寄生虫混合感染。3~6月龄塔里木马鹿仔鹿镜检发现卵囊感染率最高,为60.7%,<3月龄感染率次之,为37.7%。
    • 陆媚静; 范鹏来; 孙涛; 周岐海
    • 摘要: 肠道寄生虫是宿主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接触日益增多,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肠道寄生虫的风险增加,由肠道寄生虫引发的新发疾病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保护的重要挑战。本文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和特征进行总结,并对肠道寄生虫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生长发育、免疫作用、防御以及人类活动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作用和公共健康卫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 梁颖欣; 陈泽加; 李继超; 崔晓晓; 冯乾岂; 李守军; 陈奡蕾
    • 摘要: 【目的】调查广东省内部分地区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探索区域内马匹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区域内马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东省内7个城市24个马术俱乐部375份新鲜马粪样品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卵囊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并根据麦氏计数法计算每克粪便中虫卵/卵囊数(EPG),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对EPG>500的阳性样本进行粪便虫卵减少量计数试验(FECRT),以评估各马术俱乐部流行寄生虫耐药情况。提取5份0.05)。受调查马匹感染强度以低排卵(EPG<200)为主,占马匹总数83.47%。FECRT结果显示,样本所在马术俱乐部常用驱虫药(主要成分为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有效,未见耐药现象。5份<1岁幼驹的粪便样本隐孢子虫巢式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马术俱乐部道寄生虫防控情况总体良好,区域内各马术俱乐部寄生虫防控效果存在差异,建议区域内各马术俱乐部加强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依据本场监测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场内流行寄生虫对所用驱虫药物产生耐药性。
    • 王艳
    • 摘要: 为掌握合肥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对该园区野生动物粪便中虫卵或卵囊进行调查,这为该园区动物寄生虫病诊治提供基本手段。本研究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自然水洗沉淀法和抗酸染色法对合肥野生动物园部分肉食、灵长类、及草食动物,共12种动物的38份新鲜粪样进行检测,对所发现的虫卵、卵囊或包囊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肉食动物感染率为55.6%,灵长类动物60%,草食动物50%;共检获8种寄生虫:毛尾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环孢子虫(Cyclospora cayetanen)、阿米巴原虫(amebic)、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艾美尔球虫(Eimeria)、栓尾线虫(Passalurus ambiguus)、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pp)。本文还对合肥野生动物园寄生虫感染的种类、感染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动物园今后如何防治动物寄生虫病提出了建议。
    • 张鹏举; 王伟霞; 刘晓辉; 谭成成; 胡念之; 李信涛
    • 摘要: 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法,调查2020年吉林省2家马场马体内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马粪便样品205份,采用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种类,通过斯陶尔氏法明确感染强度。结果表明,采集的205份马粪便样品中,181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3%。其主要寄生虫种类为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200~400个/g,尤其是马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较高。圆线虫在各年龄段的马均有分布,0~3岁幼龄马的圆线虫感染率最高,可以达到98.6%的感染率,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马副线虫主要分布在幼龄马,感染率可达84.9%,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毛线虫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吉林省地区马匹普遍感染肠道寄生虫,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
    • 杨飞; 覃果; 黄翠琴
    • 摘要: 为了解福建龙岩地区部分猪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囊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龙岩地区规模化猪场与中小型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的猪粪便共1029份,采用直接涂片法和Mini-Flotac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粪便为457份,总的感染率为44.41.%,感染强度(OPG)范围为150~7800。其中规模化猪场感染率为41.83%(302/722),中小型猪场感染率为50.49%(155/307);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为33.43%(344/1029),猪囊等孢球虫的感染率为10.98%(113/1029)。每个年龄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均有感染,最高感染率达51.64%;猪囊等孢球虫主要感染怀孕母猪以及幼龄仔猪,最高感染率达50.00%。结果表明,福建龙岩市地区部分猪场主要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囊等孢球虫。
    • 张莹
    • 摘要: 为了解福建省宁化县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自然沉淀法和麦克马斯特氏法,对采自宁化县8个乡镇16个羊场户的260份山羊粪便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在8个场户的78份粪便样品中检出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平均场户寄生虫感染率为50.0%(8/16),个体寄生虫感染率为30.0%(78/260);检出线虫、球虫、吸虫3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其中线虫个体感染率最高,为16.5%(43/260),虫卵数(EPG)为400~4000,吸虫次之,为14.2%(37/260),EPG为500~1000,球虫最低,为11.9%(31/260),卵囊数(OPG)为400~1400,不同种类寄生虫个体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单一寄生虫感染占比为55.1%(43/78),混合感染占比为44.9%(35/78);水茜镇、曹坊镇、泉上镇个体感染率较高,均在80%以上,与其他乡镇差异显著(P<0.05);放牧饲养场户的场群感染率为61.5%,个体感染率为60.9%,而舍饲场户均为0,不同饲养方式场户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1岁以下山羊个体感染率为45.6%,1~2岁为28.6%,2岁以上为15.1%,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P<0.05);山羊未驱虫场户个体感染率为92.2%,已驱虫场户为14.8%,差异显著(P<0.05),其中使用多种驱虫药的山羊群个体感染率为2.5%,而使用1〜2种驱虫药的为27.9%〜42.3%,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宁化县山羊群中存在线虫、吸虫、球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且以线虫感染为主;部分乡镇感染率高;放牧山羊及幼龄山羊感染较为严重;多种驱虫药联合使用的山羊群驱虫效果更佳。本调查结果为宁化县山羊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提示养殖场户和主管部门通过改进饲养模式,制定科学驱虫方案,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消毒及联合用药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控山羊肠道寄生虫病,提高山羊养殖效益。
    • 李夷平; 高琳; 白加德; 陈颀; 张树苗
    • 摘要: 动物粪便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是其机体和环境病原体数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项反映动物生存状态的指标。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是世界物种重引进项目的成功范例。为了监测麋鹿种群的健康状况,研究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生存状态,采用非损伤性采样方法,于2019年1—12月共采集麋鹿种群新鲜粪便480份(每个季节采样120份),分析麋鹿感染寄生虫的情况。根据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麋鹿种群粪便中寄生虫卵进行镜检计数。结果表明:圆线虫类(Strongylata-like)为麋鹿肠道优势寄生虫,年平均感染率最高,为33.96%,年平均感染丰度最高,为(60.21±7.38)个/g。从季节来看,夏秋感染率相对高于春冬;夏季感染强度和丰度均高于春冬;夏季寄生虫类别数高于冬季。建议加强麋鹿核心区水域的循环和定期消毒,保证麋鹿饮用水、草料和地面的清洁卫生。本研究为麋鹿的科学管理及适时人工干预提供了数据基础,将促进我国麋鹿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