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管理
群组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0090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医院管理论坛、中国卫生产业、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年西南地区网络与信息系统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学术会议、第十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等;群组管理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莹、姜杨、林艳等。
群组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0090篇
占比:99.96%
总计:290204篇
群组管理
-研究学者
- 高莹
- 姜杨
- 林艳
- 梁惠冰
- 蔡玉珍
- 谢亚萍
- 丁向英
- 丁文惠
- 何卓萍
- 余燕飞
- 刘志红
- 刘永俊
- 刘莉华
- 刘钇汐
- 叶晶
- 吕月娣
- 商晓蕾
- 孙松岳
- 张雯雯
- 彭香荣
- 徐超
- 支春霞
- 李凤香
- 李少华
- 杜爱英
- 梁燕冬
- 段雪亚
- 沈校康
- 洪佩琳
- 洪佳楠
- 王云仙
- 王慧
- 王洁
- 王艳红
- 田洁
- 耿在香
- 胡华东
- 胡智艳
- 薛开平
- 邱晓燕
- 郑一梅
- 郭小龙
- 金黎英
- 陈利群
- 陈玉秀
- 陶子奇
- 韩晓宁
- 韩笑
- 顾冠群
- E·科克科南
-
-
韩姣
-
-
摘要:
目的 探讨群组管理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85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PTE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正确服药、按时监测INR、平衡膳食、戒烟、戒酒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凝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R达标率为62.79%(27/43),高于对照组40.48%(17/42)(χ2=4.237,P=0.040).结论 群组管理可提高PTE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对抗凝的认知程度,提升INR的达标率.
-
-
程晨;
徐金;
王婷婷
-
-
摘要: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群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疼痛、焦虑、抑郁情况、自我效能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1周后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的NR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能够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有效调节负性情绪,改善自我效能,同时拓宽护理工作领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
李伟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群组心理干预在孕晚期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定期产检的84例孕晚期孕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产检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基于互联网的群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孕晚期孕妇干预前、产前2周、产后1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症自评量表(SDS)得分;比较干预前、产前1周两组孕晚期孕妇分娩态度问卷中文版(CAQ)得分。结果:干预前孕妇两组的HAMA、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前2周、产后1周观察组孕妇的HAMA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的CA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1周观察组CAQ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群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孕晚期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并能减轻其分娩恐惧。
-
-
李素兰;
黄峥;
白井双;
朱娇娇;
张永高
-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模式对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受检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比较两组血压、心率波动次数、检查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屏气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压、心率波动、SAS评分较低,检查时间较对照组短,一次检查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图像质量较优(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群组管理护理有望成为冠状动脉CTA检查受检者的护理干预管理模式。
-
-
李毅
-
-
摘要:
在技改搬迁转厂之后,立足于新工艺、新设备,在管理实践中“挤泡沫,去水分”,持续加强专业制造能力,实现打造精品制造体系的目标,以管理促效率提质量,以责任矩阵模型对以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进行再造,以维修群组为最小单位进行扁平化管理,在提升设备保障水平的同时,落实责任驱动管理,打造机电业务融合的互学互鉴的维修团队,进行“专”“精”型维修队伍建设。
-
-
朱艳飞;
王莹;
李静;
宋文静;
张越
-
-
摘要: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对首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恢复期患者的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2022年1月至3月在天津市新冠肺炎康复定点医院收治的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恢复期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群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果实施群组管理干预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11.37%比18.94%,17.42%比2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不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41.35±10.62比45.13±12.18,P<0.05)。干预后患者的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心理韧性评分(分):73.99±16.51比67.31±15.87,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占比:59.8%比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中除睡眠质量、催眠药物外,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且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分:6.60±3.72比8.21±3.08,P<0.05)。结论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恢复期患者仍存在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群组管理模式可增强其心理韧性、改善睡眠质量,对于能否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需进一步探讨。
-
-
岳冬兰;
邰月琴;
缪慧
-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风险识别的群组管理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依从性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均至少接受1次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采用问卷调查与量表评估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依从性及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检查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检查耗时低于对照组,碘对比剂外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风险识别的群组管理运用于冠状动脉CTA患者检查过程中,可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提升图像质量,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
冯东霞;
郑萍萍;
杨莹
-
-
摘要:
目的 探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7年1~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9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孕妇接受常规健康宣教,B组孕妇接受群组管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负性情绪及母婴结局.结果 干预后12 w,在收缩压、舒张压、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方面,两组孕妇均优于干预前,且B组下降更明显;B组母婴结局也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中应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产妇的血压、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也能显著改善其母婴结局.
-
-
马玉婷;
王广广;
乔够梅
-
-
摘要:
群组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病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综述群组管理模式的类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群组管理与其他干预方式的对比,旨在阐明群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实施群组管理化提供理论依据.
-
-
康建会;
陶明芬;
王翠珍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群组管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本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透析时间和班次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观察组进行为期4周的群组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4周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健康素养和干预后6个月内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结果 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素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平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相对值低于对照组,液体摄入依从性好于对照组.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以控制液体摄入为主题群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素养、促进治疗依从性,降低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相对值,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
丁向英;
金萍
- 《中国西部护理联盟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暨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摘要:
目的:探索群组管理在置入PICC导管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对科室50名乳腺癌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实施群组管理作为观察组,50名乳腺癌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未实施群组管理作为对照组,以病人为中心,对专科护士进行PICC、乳腺癌、群组管理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微创乳腺病友之家活动;集中乳腺癌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疑问解答;每日集中患者康复锻炼;PICC相关知识的宣教;发放宣教手册,利用图文并茂讲解,以置PICC导管患者进行现身说教,组织医、护、患及家属之间沟通、交流、讨论乳腺癌相关知识及PICC的优点、并发症的预防及带管期间的维护、活动等注意事项.应用统计学方法. 结果: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群组管理与PICC技术起到了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2组置入PICC的乳腺癌患者12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置入PICC的乳腺癌患者在干预后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ICC带管患者的安全问题得到控制,解除了患者恐慌心理.PICC技术得到有效利用. 结论:群组管理在乳腺癌患者置入PICC导管中应用,提高了PICC穿刺技术、维护技术,患者生存质量和健康有了保障,规避了PICC技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丰富并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护理质量内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