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食旅游

美食旅游

美食旅游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轻工业、手工业、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544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旅游纵览、江苏商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荆门国际乡村旅游论坛、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徐州科技论坛暨徐州市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美食旅游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书云、韩燕平、侯兵等。

美食旅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2.0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544 占比:97.88%

总计:9751篇

美食旅游—发文趋势图

美食旅游

-研究学者

  • 周书云
  • 韩燕平
  • 侯兵
  • 侯平平
  • 冯明会
  • 刘琴
  • 周瑜
  • 周睿
  • 宗圆圆
  • 徐羽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剑武; 汪凤丹
    • 摘要: 以柳州特色美食螺蛳粉为研究对象,分析柳州螺蛳粉美食旅游开发现状,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柳州地区2017年至2019年销量排名前三的螺蛳粉月销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柳州地区排名第一的螺蛳粉销量在未来有极大可能短暂出现商品紧俏、销路好的状态,大部分时间销售平稳、销售情况一般;柳州地区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螺蛳粉销量在未来也有极大可能短暂出现商品紧俏、销路好的状态,但大部分时间不易售出,销路不畅。依据结论进行讨论,以期为柳州螺蛳粉美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 王怡
    • 摘要: 美食正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美食旅游正成为旅游目的地经营的新方向。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如何使饮食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协调发展,对发展地区美食旅游经济、促进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搜集2010—2019年间肇庆市饮食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肇庆市饮食产业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可知,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肇庆市上述两个产业已从前期的严重失调逐渐磨合到当前的优质协调状态。建议肇庆市抓住当前两大产业优质协调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美食旅游经济。
    • 许冉; 王佳槿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美食旅游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扬州方巷镇沿湖村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沿湖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特色美食产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并帮助其乡村美食旅游品牌建设提出新思路。
    • 周瑜; 侯平平
    • 摘要: 以收录在WOS数据库中的2948篇美食旅游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法对美食旅游的研究主题和演化过程开展研究,并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了美食旅游研究知识体系框架。研究表明,美食旅游研究的主题包括美食旅游可持续发展、美食旅游者、美食旅游原真性、美食旅游目的地、美食旅游文化和地域、美食旅游安全。基于此,结合内容分析法构建了美食旅游研究知识体系框架;未来美食旅游研究需要多学科、多视角的跨学科和交叉研究以拓展和深化美食旅游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王兆成; 常向阳
    • 摘要: 地方特色美食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热点,运用选择实验法进行试验任务设计,使用来扬州旅游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扬州美食不同属性及其组合的偏好及支付意愿,并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对来扬旅游者进行分类,解释群体层面的美食偏好异质性。研究发现:(1)来扬旅游者对美食属性有显著的偏好,偏好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食品质量、口碑、文化特色、餐饮服务、餐饮环境、价格;(2)美食不同属性之间有较强的正向互补关系,来扬州旅游者更偏爱美味可口、口碑良好、文化韵味兼具的美食,美食的文化特色属性也越来越重要;(3)旅游者对美食属性的组合有差异性偏好和迥异的支付意愿,旅游者愿意为食品质量、口碑、文化特色俱佳的美食支付高溢价,单纯美食环境、餐饮服务的提升不能有效增加消费者的支付意愿;(4)美食旅游者可分为经济消费型、网红打卡型、美食专家型和文化品位型4类潜在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和营销建议。
    • 毛颖覃; 祯陈筱
    • 摘要: 随着游客求新求异的需求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已逐渐叠加上各种项目转向深度体验旅游,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充实。其中,美食文化作为可切身及时感受到的热门旅游要素,从复合感知系统上刺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为了争取将地方美食文化与旅游空间达到匹配和重叠效果,美食文化地图应运而生,成为旅游文化创意和营销的一个着力点。文章将探讨空间感知理论如何应用到美食文化地图中,发现视觉感知是基础、方向感知是重点、文化感知则是难点,并拟出了美食文化地图制作的步骤,以此作为美食文化地图设计应用的理论支撑。
    • 张博文; 骆曼; 易则宇; 冯佳佳; 张豪; 林锦屏
    • 摘要: 美食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带来巨大的消费旅游流,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美食旅游的消费发展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与消费水平,为了更好地探究影响旅游者消费的因素,本研究以云南野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取一手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美食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月平均收入、对野生菌功能认知程度以及客源地显著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从宣传、价格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 邓伟伟; 陈丽君; 林迎星
    • 摘要: 美食是影响旅游行为和决策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作旅行的主要动力。作为旅游的一部分,食品消费支出的规模是巨大的,可以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美食也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环境中,美食是一个地区的特定表现形式,能形成差异化。美食能对目的地营销产生巨大作用,可将特定旅游产品形象化。基于推拉理论构建研究假设模型,分析美食旅游者的内外关键匹配的动机,以及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作为最主要的拉动因素,美食的真实性积极影响美食旅游者的行为意向;第二,作为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感觉追寻积极影响美食旅游者的行为意向;第三,目的地美食形象调节了美食的真实性与美食旅游者的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强度,以及美食旅游者的感觉追寻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强度。
    • 徐启忠
    • 摘要: 中国(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自2004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7届。它以美食为纽带,传承和发展天府文化,开展国际营销,对助推成都经济、科技、文创、对外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成都国际美食之都的品牌影响力,对于提升成都餐饮行业经营活力和品牌价值具有积极作用,是成都形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它由最初的美食品鉴,逐步发展成为美食市集、行业论坛、商务合作、音乐文艺等活动,为来自全球的专业人士和旅游人群提供了一场“饕餮盛宴”。基于此,本文阐述中国(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的发展现状及宣传方式,分析其主要亮点和成果,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 摘要: “民以食为天,游以吃为先。”美食既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热点,也是旅游业六要素中的核心内容。2018年8月,浙江省正式推出省级美食旅游IP“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作为全省大花园建设“养胃”工程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浙江11个市、90个县(市、区)丰富的美食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