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
美国银行业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321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经济导报、金融博览、新金融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等;美国银行业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仇京荣、张锐、吴庆等。
美国银行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21篇
占比:98.90%
总计:17514篇
美国银行业
-研究学者
- 仇京荣
- 张锐
- 吴庆
- 廖理
- 金名
- 陆晓明
- 任云鹏
- 吴鹏
- 滕光进
- 胡世良
- AdrianJ.Slywotzky
- Daniel Kruger
- JohnDrzik
- Max Abelson
- Nouriel Roubini
- Stephen Motris
- Wes Goodman
- Zachary Karabell
-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银行业研究课题组
- 乔成
- 亚当·斯皮格尔
- 任映国
- 何婧
- 倪舒
- 党红超
- 关照(编译)
- 农行赴美学习课题组
- 冷静
- 刘明彦
- 刘琛
- 刘聪
- 刘莹
- 刘葱
- 华心
- 占向东
- 叶德珠
- 叶茂华
- 吴亮东
- 周鸿卫
- 唐杰
- 姚秋
- 姚艳
- 婷婷
- 孙伟锋
- 孙红伟
- 宁思良
- 寿福钢
- 崔宇
- 张亚欣
- 张剑宇
-
-
李楠
-
-
摘要:
疫情背景下,美国银行业担当了救火员的角色,发挥了金融中介的作用,传导政府的纾困政策,向困境中的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疫情在美国暴发一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的表现虽有起伏但总体波澜不惊。然而,看似平静的湖面实则暗流涌动,风险正在积聚。
-
-
韩军伟;
贾景潇
-
-
摘要: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摩根大通作为美国银行业乃至全球银行业的标杆,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紧抓市场机遇,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资产规模逆势高速增长,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估值水平快速修复,体现了“强者恒强”的发展特点。
-
-
张剑宇;
李莎莎
-
-
摘要:
疫情下,美国银行业商业模式呈现出新趋势:一是“白标银行”,即银行仅负责某产品的设计、技术、相关运营支持、风控等,而放弃品牌、销售和客户渠道,将产品服务外包给其他银行或机构,互相共享客户数据,具有开放银行特点。二是银行退出某些细分市场,集中资源在比较竞争优势明显的领域。
-
-
本刊评论员
-
-
摘要:
2020年4月,国际油价从15美元/桶跌至-37.63美元/桶,石油期货史上首次出现负值结算价。与此同时,美国惠廷石油申请破产保护,成为首家在本轮油价暴跌中倒下的页岩油公司。随着申请破产保护的油气企业不断加入,美国银行业纷纷设立持有油气资产的独立公司,直接参与油气企业运营,以防贷款血本无归。上述问题,除了受金融因素影响外,在现货层面上,石油供需关系极度扭曲,也是不争的事实。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原油需求的30%被抽离,需求水平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
-
-
-
李迎春
-
-
摘要: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金融体系,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尤其对银行违规行为开展了大规模整顿并进行了严厉处罚,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顺利渡过后金融危机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金融风险“暗流涌动”,如何充分借鉴国际银行监管和执法的先进经验,做好我国银行监管检查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防风险、稳增长”决策部署、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梳理了美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基本模式,研究了美国银行业处罚的经典案例,总结归纳当前美国银行业监管执法领域的有关做法、进展和趋势,并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和执法实践,提出可供借鉴的观点和建议.
-
-
申正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人工智能和金融技术的融合提供更多思考和选择。银行业拥有海量的数据,因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为精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在金额领域的应用比较超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国银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经验,为国内银行业提供借鉴,帮助国内银行业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
-
-
-
王志鹏
-
-
摘要:
一、中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对比从历史角度看,美国银行业和金融机构从事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已有四十年的历史,美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抵押贷款证券化(Collaterized Loan Obligation,CLO)。美国创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在繁荣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失败的教训。例如多层次嵌套的再证券化等,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大增,这也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