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银行业结构

银行业结构

银行业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1774215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延边党校学报、新华文摘、当代经济科学等; 银行业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修岩、林毅夫、贺小海等。

银行业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74215 占比:99.99%

总计:1774314篇

银行业结构—发文趋势图

银行业结构

-研究学者

  • 刘修岩
  • 林毅夫
  • 贺小海
  • 吴晗
  • 姜烨
  • 刘宁
  • 刘艳艳
  • 刘茳
  • 孔凡保
  • 孙希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德斌; 黄伟
    • 摘要: 理论上,公路结构可以通过改变银行业结构来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实证上,通过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验证了这种路径。本文研究发现:(1)公路结构的升级会促进被抑制的轻工业潜在比较优势释放,使轻工业的发展快于重工业,从而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2)公路结构因为把潜在比较优势释放出来,进而促进中小银行发展而改善银行业结构来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
    • 熊德斌; 杨迪
    • 摘要: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中小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发展战略和银行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逻辑机制。研究发现: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以中小银行占主体的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两者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发展战略和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显著的异质性,西部地区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更为显著,东部地区以中小银行占主体的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驱动效应最强。
    • 梁立俊; 刘晶晶
    • 摘要: 利用2011—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结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在各城市的分支机构数据,探讨我国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占主导地位的四类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作用大小的不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积极作用,支持市场力假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更具比较优势。同时,2015年至今,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结构没有结构性变化,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趋于平稳,研究结论对当下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具有政策适用性。
    • 李学峰; 杨盼盼
    • 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风控升级的节点。本文使用2008—2018年中国68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降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银行风险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并且目前市场势力的提高导致银行风险降低的效应占主导作用;(3)整体而言,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导致银行风险水平下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势力更强,其风险水平下降,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减弱,其风险上升。
    • 颜建晔; 吴俊贤; 康健
    • 摘要: 中国在整体上鼓励中小银行发展的同时,各地区应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选择最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银行业结构.在新结构经济学的新结构金融学理论基础上,通过理论推演并结合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现状,选取2007年至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以总体面板回归、分样本面板回归和面板门限回归,实证检验了中国银行业结构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各地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发现,中小银行在银行业结构中占比提高对中国目前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门限回归看,中小银行在银行业结构中占比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随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而显著下降.
    • 李学峰; 杨盼盼
    • 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风控升级的节点.本文使用2008-2018年中国68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降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银行风险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并且目前市场势力的提高导致银行风险降低的效应占主导作用;(3)整体而言,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导致银行风险水平下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势力更强,其风险水平下降,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减弱,其风险上升.
    • 王新雅
    • 摘要: 伴随我国银行业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进行,具有各种不同产权结构的新兴商业银行蓬勃发展,我国的银行业结构呈现出时空上的差异.本文以地区各类型商业银行密度来度量银行业结构,运用中国285个地级市在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究地区商业银行密度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国有银行和本地商业银行倾向于在经济开放程度较好且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外地商业银行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经济开放程度无显著相关关系;外资银行密度较大程度取决于经济开放程度.
    • 李泉; 王彦龙; 鲁科技
    • 摘要: 本文采用2008-2019年我国3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业结构对银行绿色信贷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小规模化的银行业结构有助于提升绿色信贷水平;(2)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对中小规模化银行业的绿色信贷投放具有挤出效应.提出在优化区域银行业结构的同时,需要合理约束政府负债行为,保障绿色信贷的正常投放,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
    • 戴静
    • 摘要: 为进一步明晰银行业结构变化是否有助于优化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并有效转换为企业创新产出,论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城市级银行数据构建银行业竞争指标,结合工业企业专利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中国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在整体层面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促进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