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环境保护管理、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912篇;相关期刊962种,包括人民论坛、学理论、现代交际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北京标准化协会第七届北京标准化论文大会等;美丽中国的相关文献由2153位作者贡献,包括祝小茗、曾铁、方世南等。

美丽中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7 占比:37.6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2912 占比:62.08%

总计:4691篇

美丽中国—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文勇
    • 摘要: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当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实现了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怀特海过程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对现代科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过程哲学相应的观点。怀特海过程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批判可以启示我们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科学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科学在文化生态中的地位、充分激发科学的创新性。
    • 任雪娇; 徐小龙
    • 摘要: 当前,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难点均在农村。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提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优势学习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地乡村发展的新路子,明确方向、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设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 谭万霞; 李越开
    • 摘要: 环境宪法是指在宪法位阶上以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规范体系。我国环境宪法主要是宪法或宪法修正案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文。宪法序言中“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为国家任务的宣示,符合环境保护的宪法目的,要求通过建设符合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存空间,保护人民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在宪法总纲中,可以得出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环境保护应在宪法现有的基本权利保护的体系内涵基础上加以充实或重构,通过宪法体系的客观规范内容以及价值决定的方式,成为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而非宪法基本权利。在国家机构方面,需要重点把握国家权力的“双重体系”结构、环境宪法所蕴涵的“两项原则”以及“三权分工”。总之,“生态文明宪法”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牛月; 甄峰; 孔宇
    • 摘要: 美丽城市建设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文章阐述了美丽城市建设规划的内涵、定位和作用,明确了规划的编制思路,即以美丽目标愿景为指引,强化规划的本土根植性;以规划传导机制为基础,实现规划有序推进;以规划包容性为引导,预留弹性、拓展规划内涵。基于此,文章构建了美丽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并以连云港为例开展规划实践探索,以期为我国美丽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方法借鉴与应用参考。
    • 王冰; 苏睿
    • 摘要: 美丽国家建设是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然而,究竟什么是美丽国家以及如何衡量美丽国家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尚未解决的实践难题。根据公共价值理论,国家的美丽应界定为蕴含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同社会领域的公共价值,这些公共价值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可以通过社会经济指标得到准确的衡量。运用主成分分析,选择这五个社会领域中15项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指标,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降维,发现第一个主成分包含这15项指标中66.05%的信息,前四个主成分包含88.11%的信息,并将之分别命名为经济因子、生态幸福因子、性别公平因子、经济公平因子。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经济因素在美丽国家建设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其他社会领域问题的解决及其美丽的实现。不同国家具有各自的美丽,也有各自的问题,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各国及其治理者更加清醒地认知自身问题以及优势劣势,实现大国博弈中的知己知彼。
    • 虎菲; 王万平
    • 摘要: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成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构建美丽中国提出一系列制度安排。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必须要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资源开发监管,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增强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 柴麒敏
    • 摘要: 我国已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迈向碳中和的转型行动正在成为一场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繁荣的系统性变革,如何更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策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本文提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使命下,我国有关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可以大致分解为达峰平台期、深度脱碳期、源汇中和期三个阶段。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系统观念,我国高质量、低排放发展应在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之前率先寻求重点突破。
    • 郑利杰; 王波; 朱振肖; 车璐璐; 戴超; 宋志晓
    • 摘要: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湖北长江三峡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梳理总结秭归县产业绿色发展型、巴东县保护融合发展型和宜都市廖家湖环境污染治理型三个案例地区的经验做法与成效,探索新时代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从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 王金南; 秦昌波; 苏洁琼; 熊善高
    • 摘要: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表达。本文在分析美丽中国建设历程和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及其主要指标目标值。建议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指标体系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统计监测制度,建立美丽中国建设动态监测评估机制,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 李思竹
    • 摘要: 从美丽中国视角深入,选取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地域尺度,以20092018年为时间尺度,探究人口-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0年间,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均呈增长态势,且环境系统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系统;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度虽不稳定波动,但一直处于高度耦合类型,时间上呈现出“V”和“M”形;空间尺度上,辽宁省14个地级市耦合度差距逐渐增加,沈阳、大连基本保持省内领先地位,盘锦、营口耦合度增加较快,阜新、朝阳等城市还需进一步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