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事件
罢工事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61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党建、前线、法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罢工事件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孟泉、倘凌越、周正言等。
罢工事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618篇
占比:99.46%
总计:18720篇
罢工事件
-研究学者
- 孟泉
- 倘凌越
- 周正言
- 常凯
- 李琪
- 程骅
- 西凌
- 路军
- 为真
- 任小平
- 任泽平
- 伊夫
- 余胜海
- 冯梦兰
- 列·斯·纳沃德金
- 刘永平
- 刘洪兵
- 刘燕斌
- 吕义美
- 吕梦捷
- 吴麟
- 娥翔
- 孙映通
- 孙霄
- 张喆
- 张祖国
- 张秀芝
- 张茉楠
- 彬唐
- 徐多
- 徐莹
- 戴晨
- 敬云川
- 斯洋
- 曾钰
- 本刊评论员
- 李丽林
- 李凤
- 李永惠
- 李青
- 杨佳欢
- 杨华
- 杨琳
- 极品■金枪鱼
- 林小元
- 梁义大
- 梁启东
- 欧阳杰
- 武静云
- 段醒予(编译)
-
-
贾晋京
-
-
摘要:
截至2022年3月底,西方的确存在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的风险,但并没有到不可逆阶段。世界经济正在面临严峻冲击。从北美到欧洲,天然气危机、油价危机、供应链危机等此起彼伏,美国码头工人罢工、加拿大铁路行业罢工、西欧运输行业罢工等罢工事件层出不穷,无论纸面上统计的经济数据是好是坏,画面上呈现的社会图景绝非吉兆。
-
-
李青
-
-
摘要:
与2021年11月相同,12月的纸浆期货行情主要在交易供应缩减的预期。海外针叶木浆减产、生产设备事故以及罢工事件等在12月强化了纸浆上涨动力。叠加其他工业品在持续调整后的普遍上涨,纸浆期货不断创出上涨以来的新高。往后一个月看,行情的核心关注点或许会有所转移。供应端的变化不会太大。
-
-
戴晨
-
-
摘要:
近日,由于美国发生的警察暴力执法事件,导致了多起在世界范围内的示威游行活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众多国家都发生了此类事件。而这对于身在异国的留学生们来说,在疫情还未结束的情况下,无疑又增加了新的安全隐患。然而,示威游行罢工类事件在国外并不稀奇,也不是偶发性事件。而是大家在平日里就可能遭遇的问题,并且切实的影响到了留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业和日常生活。所以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留学生们要谨慎行事,沉着应对。
-
-
-
-
摘要:
背景介绍原载一九三三年五月五日《红色中华》第七十六期第一版。该版刊发了《在世界经济危机加深中失业人数三千余万》报道。报道指出:“最近三月间,欧洲各国,失业游行示威及罢工事件,总计共有一千数百起。
-
-
曾钰
-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人罢工事件频发,究其原因,或基于过低的劳动报酬,或基于恶劣的劳动条件、繁重的劳动任务等等.劳动者的诉求多种多样,不少罢工事件最终也以劳动者如愿以偿而结束.但我国立法并未赋予劳动者以罢工权,那么此类罢工事件是否合乎法律,又是否值得大力提倡而作为解决劳资冲突的一种有效途径呢?这就涉及到对罢工权的看法了.本文在对近年来我国工人罢工事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相关立法,提出了对罢工权的认识与评价,并进一步探求罢工权中国化的制度构想.
-
-
-
任泽平
-
-
摘要:
国际经济:加息有待观察6月非农数据超预期,是对上月的修复,美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健,但不意味着强劲回升。5月非农数据低迷跟罢工事件有关,6月回升部分受益于罢工事件缓解。劳工部对前两月数据进行修正,4月数据从12.3万修正到14.4万,5月数据从3.8万修正到1.1万,两个月修正之后合计下降了0.6万。从结构看,就业增加主要受罢工恢复和季节性因素带动。
-
-
-
吴麟
-
-
摘要:
2014年"广东东莞裕元罢工事件"中,工人以QQ群作为沟通和组织活动的信息平台,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前段时间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几位学者谈起农民工的媒介素养问题,普遍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这方面与其父辈相比是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的。
-
-
倘凌越
-
-
摘要:
2014年4月22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题为《C区环卫工要求涨薪千元,C区环卫处称在等方案审批》的报道,报道称“环卫工在现场提出自己的诉求:在现有工资基础上,上涨工资约1000元;改善管理模式,对工人的管理要更人性化;透明工资标准制定的程序”……现场环卫工、环卫处负责人的协商始终僵持。
-
-
李琪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广东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在2010年5月22日至6月4日举行罢工,这一事件的最终解决是劳资双方在自主谈判的基础上达成了工资增长35%的协议。在罢工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并没有采取压制手段,而是在劳资双方之间进行了疏导、协调;谈判后期则有劳动关系专家和汽车制造业的高层管理人士介入斡旋,这场劳资纠纷的最终解决成就了一种可称为"本田模式"的劳资纠纷处理模式.与这一事件同期,在我国沿海城市发生了一系列工人罢工事件,大部分事件也是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之下,通过劳资双方理性的谈判,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事件发生之后,各级党政和工会领导也对事件的发生机理和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正在寻求相应的对策。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潜机制”的定义与特点作一简要分析,然后引用一些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分析这种“潜机制”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社会各界针对“潜机制”做出的反应。笔者认为,要抑制“潜机制”,需要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
-
-
李丽林;
胡梦洁;
苗苗;
武静云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劳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罢工事件屡屡发生,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劳资关系这一领域.由于劳方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声音"往往被资方忽略.而罢工作为一种有效地"表达"意见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发泄对资方的不满.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起或几起罢工事件发生后,往往又会紧接着促使其他企业罢工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在倡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2004-2010年各罢工事件的具体情况,旨在探索影响罢工的各种因素,为切实改善劳动关系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
杨佳欢
- 《第十三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
| 2017年
-
摘要:
1978-79年冬天,在英国出现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其社会生活的罢工事件,故被称为“不满之冬”.英国“不满之冬”起源于1970年代末工会与工党政府“社会契约”的破裂以及民众对首相卡拉汉推迟1978年秋季大选的失望.期间英国社会长期积存的矛盾与不满,于1978年9月底首先在福特公司爆发,随后罢工浪潮蔓延至其他行业和部门.“不满之冬”对撒切尔1979年赢得大选以及推动英国社会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是70年代末英国历史转折前夕的标志性事件.
-
-
常凯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今年五月17日,广东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下简称南海本田)的工人由于不满公司的薪资待遇而举行罢工.6月4日,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签署7提高工人工资待遇的集体合同.持续了半月之久的罢工宣告结束.南海本田的集体争议事件,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尽管这一事件经过调解与谈判得到解决,但这一事件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有关劳资集体争议规制的相关法律问题,特别是罢工的合法性问题,却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理论思考。本文关于罢工的合法性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和具体分析,并对于“罢工违法”的观点的辨析以及罢工事件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说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