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专利文献325168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等; 网络民粹主义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龙、吴琳琳、石立春等。

网络民粹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25168 占比:99.94%

总计:325361篇

网络民粹主义—发文趋势图

网络民粹主义

-研究学者

  • 刘小龙
  • 吴琳琳
  • 石立春
  • 贾立政
  • 陈龙
  • 卜建华
  • 林伯海
  • 肖文政
  • 蔡小华
  • 郭中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妍
    • 摘要: 互联网作为主流传播媒介,为民众阐述个人观点带来了便利,有利于民众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容小觑的是,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开放性为各种信息观点在网络平台中的肆意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其成为传播民粹主义的主要场域。网络民粹主义便是互联网与民粹主义结合的新形态。高校学生尚未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足、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及网络环境监管员等因素都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在高校里的渗透。对待网络民粹主义不能一味指责,我们必须分析其消极影响形成的原因。同时,积极从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等方面入手,消除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张梅
    • 摘要: 新时代网络民粹主义是指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粹主义和互联网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产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民粹主义思潮传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民粹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栖息地”。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显著。文章通过深入剖析新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魏金婷
    • 摘要: 全媒体时代,网络民粹主义通过强占性话语和情感动员策略聚合公众舆论力量,围绕仇视精英、同情民众、解构权威设置主要议题,其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负面情感的动员习惯和价值重塑的解构逻辑阻碍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行为规范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当前,必须从加强主流话语体系建设、提升错误思潮辨别能力、深耕网络传播优质供给、强化网络空间规范监管等维度积极消除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负值效应。
    • 吴伟正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给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抬头和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尤其在当下,民粹主义与互联网不断融合,形成了“网络民粹主义”社会思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能力等也造成消极影响。高校要积极应对,不断加强网络现代化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筑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不断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断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增强其应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功”。
    • 刘力波; 赵潜
    • 摘要: 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浪潮冲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互联网技术赋权和资本逻辑驱动下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当前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主要社会历史条件。网络民粹主义曲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反权威倾向削弱了政府公信力、与错误思潮合流形成叠加侵蚀、扭曲的价值观消解了主流价值观认同、狭隘的文化观影响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冲击和挑战。为此,应从科学引领网络社会思潮,瓦解网络民粹主义的合流效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削弱民粹主义的话语能量、广泛凝聚价值共识,化解网络民粹主义引发的社会撕裂风险、推进网络立法与监管,阻断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与传播等几个方面加以系统治理。
    • 吴金花
    • 摘要: 作为网络新媒体技术与民粹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呈现出观念上离散社会共识、制度上破坏社会秩序、情感上“点燃”基层民众、行为上耦合各类思潮等负面影响。青年是网络中的“积极分子”,情感不仅是其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引擎,亦是民粹主义“点燃”青年极端情绪的有效方式。基于共情理论的视角,青年网民网络民粹主义的叙事机理可以阐发为“共情认同—共情传导—共情聚合—共情行动”。为此,需要从青年网民网络民粹主义生成的现实情境入手,在聚焦民主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上,循着认同构筑、传导矫正、聚合消解、行动治理这一逻辑理路,不断凝聚价值共识、强化技术支撑、回应现实关切、完善制度安排,对其危害进行共情治理。
    • 郑敬斌
    • 摘要: 网络民粹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独特的媒介景观,愈发成为一股势头强劲的社会思潮。作为传统民粹主义与网络技术赋权相互耦合所衍生的结果,网络民粹主义主要以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制造话语并掀起舆论的方式活跃于网络空间。网络民粹主义已然形成了系统固定的一整套运作模式,依托话语实践传递出自身的价值诉求。其话语叙事风格呈对抗性、情绪性和伪装性,话语生产策略主要有标签化、勾连化以及批判化,话语运作方式集中体现为话语渲染、话语动员以及话语垄断。从微观话语维度出发,撼动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立场,引领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生产,解构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霸权,规制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主体,涵养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生态是网络民粹主义治理的路向选择。
    • 孙叶
    • 摘要: 网络民粹主义的本质是民粹主义,反精英、反建制、反理性是其核心价值理念。在表现形态上,主要表现为民族爱国式、民主政治式和文化消费式的网络民粹主义。结合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和自身的价值逻辑,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传播方式和社会动员方式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社会治理的安定有序、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行带来挑战。警惕和防范网络民粹主义的社会风险,要从正视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源来解决根源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价值引领,以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来推进网络治理,以提升我国网民的政治素养来筑牢思想基础。
    • 户振亚
    • 摘要: “群体的时代”与网络时代相遇,人的个体性消失与大众群体性的反叛相耦合,“个人致幻”衍化至“群体催眠”,是对网络民粹主义生发机制的群体心理学解读。网络民粹主义甚嚣尘上的背后隐匿着“不经思考”的破坏心态、“精神统一”的从众心态、“非黑即白”的极化心态。宏观掌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制重构控制网络群体聚集、把握规律积极疏导大众心理、话语回归铸牢主流意识形态是使群体从冲动走向理性的恰当路径,亦是纾解网络民粹主义危害的必由之路。
    • 郑元景
    • 摘要: 网络民粹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将民众的不满、怨恨与多样诉求借助网络舆论暂时性地统合在多数人意见中的"话语政治".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及其风险的生成扩散具有深刻复杂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就必须摆脱经验主义、技术主义的窠臼与局限,在深入分析其话语结构、内在矛盾、动员逻辑及实施策略的基础上,从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两个维度将其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下进行价值审视.同时还要坚持标本兼治的策略方针,做到防范化解与疏导管控相结合,探寻转型期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的风险预防与规避的治理之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