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祸水
红颜祸水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0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专利文献190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现代交际、领导文萃、领导科学等;
红颜祸水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关玉生、马莉莎、刘国文等。
红颜祸水
-研究学者
- 关玉生
- 马莉莎
- 刘国文
- 崔益林(指导老师)
- 张鸣
- 方刚
- 暗香
- 李厚琼
- 王舒婷
- 丁香
- 东湖少主
- 乐朋
- 付秀宏
- 令狐才
- 伍秀
- 何士龙
- 何德铭
- 余唯达
- 余树华
- 佚名
- 俞婷婷
- 冯孙亮
- 刘可
- 刘向宏
- 刘婷
- 刘寻
- 刘小姣
- 刘小球
- 刘殿学
- 刘洋
- 刘玉忠
- 刘素敏
- 刘诚龙
- 刘运巧
- 华子
- 卓王泽
- 叶丰圆
- 周云芳
- 周华福
- 啤酒鱼
- 四儿
- 姜琍敏
- 姜红梅
- 孔祥静
- 孙丽萌
- 孙献涛
- 孙雯
- 宇明
- 宋金民
- 富廷顺
-
-
-
谭美玲
-
-
摘要:
古希腊有海伦,中国大唐有杨玉环,这两位异国红颜都经历了一场旷世浩劫,然却一个被誉为"乱世佳人",一个被称之为"佳人乱世".在她们命运差异的背后,折射出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与历史渊源.随"红颜祸水"观念内在蕴含着女性容貌对社会发展进程具有直接的影响的意味,这种伦理观念在古希腊悲剧中的海伦和春秋时代的杨玉环身上体现得相当明显,尽管西方文化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对海伦和杨玉环因"红颜祸水"而招致的女性伦理责任归咎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但本质上是男权主义时代道德评价方面性别不平等的反映,女性容貌成了男性意志薄弱和逃避道德责任的替罪羊.
-
-
贾晨娇
-
-
摘要:
在中国传统历史中,女性一直在君权、父权的压迫之下.从自夏至周,王朝的衰落总归于女性惑主,红颜总成为社会覆灭的替罪羊.但这种论调忽视了女性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本文在女性人类学的视角下,分析历史上的红颜其实并非真正的祸水,同时指出女性在封建父权的压迫中也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而不是只是所谓男性的附属.
-
-
-
陈燕1
-
-
摘要:
2019年3月底,我和初二年级40位学生一起来到西安,开展为期一周的游学活动。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人文内涵,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一去的地方,复旦五浦汇的''''文化学旅''''自然不能漏掉这一站。在历史探究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历史探究活动中,是我们此次西安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希望在探秘西安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丰富了文化知识,更是涵养了品性,塑造了人格。
-
-
程建
-
-
摘要:
鉴于卫宣姜改嫁卫宣公、昭伯上烝宣姜是齐卫两国政治媾和的结果,卫宣姜谗杀卫太子伋、卫宣姜少子朔趁机夺取君位符合我国古代宫廷争斗的套路,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是狄人攻破卫国的主要原因.卫宣姜儿女中不肖子、昏庸之君(卫惠公)所占比例小,而社稷之主(卫文公)和巾帼英雄(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所占比例大为客观事实.最终得出"卫宣姜并非红颜祸水"的结论.
-
-
陈逸鸣
-
-
摘要:
在中国"红颜祸水"论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宋元以后话本小说兴起,尤其是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进入高峰期,妲己、薛素姐等一系列"红颜祸水"的形象才被惟妙惟肖地勾画在文本里、演绎在戏剧中.这篇论文以《封神演义》《醒世姻缘传》为例,分析其中"红颜祸水"形象的历史隐喻,指出:宋朝以后,随着父权制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并冲击着原有的家庭和社会的伦理秩序;上至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都对于女性"叛逆"力量产生深切的恐慌心态.面对女性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萌芽带来的挑战,儒家文化利用小说大力塑造"红颜祸水"的舆论,借助大众化、民主化的文化消费,进一步实现其世俗化的发展.
-
-
-
冯孙亮
-
-
摘要:
红颜祸水女色误国论之说由来已久,流毒广,影响深。欲驳谬论,正视听,必须沿波探源,看清来路,知其孽根,才能正本清源。追溯起"红颜祸水女色误国论"观念的源头,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后来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都有表述。社会是复杂的,在它的发展进化过程中,会生出和融入诸多因素。"红颜祸水"说之源,用唯物论的反映论来观察,至少还有四源:母系社会女人全能习惯的遗传;迷信、愚昧、思维方法落后;侵略性本能之嫉妒;平均思想要求的表现。本文尝试探讨红颜祸水观念的源头,并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