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T冠状动脉成像

CT冠状动脉成像

CT冠状动脉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131340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婚育与健康、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等; CT冠状动脉成像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平、徐惠友、徐青松等。

CT冠状动脉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1340 占比:99.94%

总计:131425篇

CT冠状动脉成像—发文趋势图

CT冠状动脉成像

-研究学者

  • 夏平
  • 徐惠友
  • 徐青松
  • 胡春艾
  • 何国平
  • 傅宁
  • 刘天壤
  • 吴倩
  • 张龙江
  • 李安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燕宾; 李雪博; 程帅; 孙运; 陈丰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无典型症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无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92例,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nxA1、GGT水平。结果 经CAG检查确诊,轻度狭窄患者62例,中度狭窄患者30例。CTA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结果 Kappa值为0.491,P<0.05。中度狭窄患者血清AnxA1、GGT水平分别为(2.22±0.64)μg/L和(45.50±9.92)U/L,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血清AnxA1、GGT水平诊断中度狭窄程度的AUC值分别为0.684(95%CI:0.617-0.738)、0.875(95%CI:0.726-0.931),P<0.05。血清AnxA1、GGT水平联合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结果 Kappa值为0.765,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UC值分别为0.897(95%CI:0.816-0.943),P<0.05。结论 血清AnxA1、GGT与无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联合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好的价值。
    • 王警建
    • 摘要: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在非胸痛和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6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主诉分成非胸痛组(n=34例)及胸痛组(n=30例).结果:非胸痛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阳性率为50.00%(17/34),明显低于胸痛组患者的86.67%(26/30)(P<0.05);非胸痛组和胸痛组患者斑块性质的构成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非胸痛组和胸痛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节段数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非胸痛和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 舒毅; 吴晶晶; 吴丽霞; 罗家滨; 王梅
    • 摘要: 目的 研究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320-SCTA)对支架置入术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查的40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我院接受320-SCTA检查,并在CTA检查后一周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20-SCTA对ISR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320-SCTA检查诊断ISR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6.67%,准确率为95%,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96.67%,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867;支架直径≥3mm的320-SCTA检查的图像质量为优和中等的病例数明显高于支架直径<3mm(P<0.05);支架厚度<140μm的320-SCTA检查的图像质量为优和中等的病例数明显高于支架厚度≥140μm(P<0.05).结论 320-SCTA检查应用于支架置入术患者ISR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同时图像成像质量好.
    • 许健
    • 摘要: 目的:观察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3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冠状动脉成像及CT心肌灌注图像.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采用ROC曲线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CT心肌灌注成像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2)高于CT心肌灌注成像(Kappa=0.56);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CT心肌灌注(P<0.05);CT冠状动脉成像、CT心肌灌注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AUC大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高于CT心肌灌注,两种检测方法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 卢小琼; 单光颂; 王本臻; 纪志娴; 张砚茹; 王先东; 轩欢欢; 李自普
    • 摘要: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L)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12例KD患儿的TTE和CTA资料.512例中29例于急性期TTE检查发现CAL而恢复期TTE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急性期TTE检查冠状动脉正常但恢复期随访过程中TTE检查冠状动脉可疑异常,或多人次TTE检查冠状动脉测量结果不一致者,将其分为急性期合并CAL(急性期CAL)组以及急性期未合并CAL(急性期Non-CAL)组.所有患儿于恢复期行TTE和CTA检查,分析CAL好发部位、大小、数目和风险分级,比较TTE和CTA对KD患儿CAL的评估价值.结果 29例KD患儿恢复期TTE发现冠状动脉瘤/扩张数19支,CTA发现28支,其中急性期Non-CAL组TTE较CTA漏诊7支(P< 0.05),分别为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4支,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3支;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期CAL组CAL风险分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急性期Non-CAL组CAL分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TE评估9例为CAL Ⅰ级,而CTA评估仅4例为Ⅰ级,6例为Ⅲa级,其中1例为TTE冠状动脉无异常.TTE测量的29例KD患儿的LMCAZ值较CTA小(P<0.01),而LADZ值较CTA大(P<0.05);另外,急性期CAL组TTE显示分别有5例LMCA Z值和3例RCAZ值正常,但CTA均显示其Z值异常(P<0.05);急性期Non-CAL组TTE显示4例患儿LMCA Z值正常,而CTA显示其Z值异常(P<0.05).结论 对于急性期发生CAL但恢复期TTE检查正常或急性期未发现CAL而恢复期TTE疑似CAL者不宜单纯采用TTE评估CAL,而应给予CTA验证.
    • 王碧昊; 王保平; 段燕东; 焦向锋; 肖雁; 张建芳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评估移植血管与原位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分数有无关联、有何关联.方法:对29例行CCTA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或前瞻性分析,评估移植血管和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测量其FFRCT值.对移植血管及相应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FFRCT值做相关性检验.按照移植血管狭窄程度是否>50%分为A、B两组,对相应移植血管及原位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FFRCT值分别作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移植血管与相应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而与原位冠状动脉FFRCT值呈正相关.A、B两组相比,其相应原位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处狭窄程度及FFRCT值,两组间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移植血管与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CT值及其演变存在关联,当移植血管狭窄时,原位冠状动脉分流了移植血管的部分血流,进而起到代偿作用.
    • 张晓蕾; 胡秀华; 王怡宁; 杨健; 刘辉; 张龙江; 张元秀; 唐春香; 侯阳; 郑敏文; 张佳胤; 张波; 张代民; 徐磊
    • 摘要: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ML)方法探讨定量、定性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缺血特异性狭窄血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FFR测量的255例病人共328支血管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FFR≤0.80作为提示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指标,依据FFR值将纳入血管分为非缺血组(FFR>0.80)和缺血组(FFR≤0.80).测量所有纳入斑块的CCTA参数,包括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LogitBoost算法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通过信息增益排序方法自动选择特征.分类准确度、敏感度以及f1值(分类准确度与敏感度的调和平均值)用以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对造成缺血特异性狭窄斑块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采用十折分层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结果应用ML方法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FFRCT、ΔFFRCT是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最重要的2个特征,其次是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包括脂质斑块体积、斑块弯曲、斑块不规则、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纤维斑块体积和管腔体积.在排序前10的特征中有9个是CCTA相关参数,只有1个临床参数.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分类准确度为0.940,敏感度为0.940,f1值为0.940;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为0.921±0.047.结论ML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引起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特异性狭窄病变的斑块特征.
    • 张铃锋; 郭林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2020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8例当作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结局.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成像完成率及成像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成像完成率与质量及医疗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孔少龙
    •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疑有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使用西门子SENSATI0N64层螺旋CT机行冠状动脉扫描,用Syngo-MMWPVE30A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本组56例受检查者中有49例均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无或有轻微的横断伪影及双边影,图像质量优良,均可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而其余7例受检查者中有2例左旋支显示不清,5例右冠状动脉中段显示不清,有明显的横断伪影,并且3例有血管移位,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机能够满意地完成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掌握操作技巧,尽可能消除心率、屏气等可控因素的影响,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
    • 黄苏萌; 李树欣; 利晞; 谭理连
    • 摘要: 目的:探究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检查,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进行检查,测量患者升主动脉根部左窦位置的CT值,同时结合冠状动脉峰值浓度进行评价,从而对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式进行冠脉C T A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主动脉根部左窦部位的平均强化程度CT值在(400±25)HU;并对左冠状动脉开口部CT进行评分,CT值在350 HU之下,则为1分;CT值在350~390 HU之间,视为2分;CT值在390 HU之上,视为3分,得分为1分、2分、3分人数所占比分别为11.00%、20.00%、69.00%.结论: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和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