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电影、电视艺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247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东南传播、今传媒(学术版)、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安徽省第九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第26期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等;粉丝文化的相关文献由487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梦雪、张磊、李雅欣等。

粉丝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4 占比:6.3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247 占比:93.60%

总计:6674篇

粉丝文化—发文趋势图

粉丝文化

-研究学者

  • 魏梦雪
  • 张磊
  • 李雅欣
  • 林文萍
  • 王玉玊
  • 管筱璞
  • 薛鹏
  • 任瑜
  • 何昱莹
  • 冯贺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中红; 唐乐水
    • 摘要: 在以往的代际研究中,年龄是构成“代”划分的主要标准,数字时代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代”研究概念亟需改写。具体到饭圈,在经历了“文本消费”到“文本生产”再到“数据实践”的迭代更新,文本消费的重要性正在让位于数据实践,且饭圈的数据化与饭圈的媒介化和商品化直接相关。“数据信仰”绕过年龄成为分析饭圈代际的一级指标,语言维度、行为特征、情感心理、价值观念则成为分析饭圈代际差异的四个二级指标。数据信仰的特质包括:唯数据论、沉迷数据生产、顺从数据规则和数据迷思。数据信仰溢出饭圈,正在获得更普遍的适用性。
    • 华风霞
    •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文化影响力得以彰显,以青少年为终端受众群体的YA文学图书逐渐受到市场关注,美国YA文学出版产业也发生新变化。在新出版环境下,美国YA文学出版产业整体上仍处于第二黄金时代,虽然面对市场转型挑战但仍保持增长。但市场主题无法再现“下一个《哈利·波特》”的热点引领效应,而是从一枝独秀走向多元并举。在营销方面,美国YA文学出版产业显现出从影视改编走向社会化推广的新媒体特征,尤其是社交媒体短视频成为YA市场新宠,与用户建立准社会互动关系成为作者、出版商和零售商的重要选择。
    • 张钧莉; 方明东
    • 摘要: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粉丝在“饭圈”中进行控评、应援,以展示对偶像的喜爱从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附于偶像产业的“饭圈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产生碰撞,疯狂氪金、虚假流量、无底线追星等失范现象频发。其原因在于粉丝的盲目服从、资本不良营销策略和粉丝群体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偶像、政府、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粉丝抒发情感的同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促使粉丝在理性追星中实现自我发展。
    • 段莉
    • 摘要: “参与式文化”的实践与理论发展经历了“电视剧粉丝文本”“网络用户泛文化”的生产阶段,正进入“文化的社会化生产与参与式的社会建构”阶段。“参与式”实践和研究议题不断泛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实践和分析的重要框架。作为一种显著不同的文化—社会生成模式,该领域的研究应更聚焦于其“社会化生产”机理与核心价值,就公益与私利、开放与垄断、权力与正义等问题展开论证,以便在政策规划和实践中尽早规避由于社会化生产而出现“文化公地悲剧”,以及因资本、权力等导致文化的结构性异化,进而讨论如何建构开放、公平、正义、有序的参与式文化生态,不断优化其作为文化与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机制。
    • 袁睿琦
    • 摘要: 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梳理虚拟粉丝社区的技术缘起、发展历程、爱国话语与身份认同实践。研究发现,虚拟粉丝社区为有组织、有层级的微观权力网络创造条件,通过符号化的意义生产活动,开发“群体生活的惯例和禁忌”,强烈的话语生产与社会行动能力应运而生。中国当代粉丝社区也发展出有组织的发帖、回帖、控评、反黑等系列话语行动,为维护趣缘对象利益展开话语斗争,表达集体诉求。观之当下,这种“饭圈出征”式的话语行动动辄影响社会舆论与资本流动,形成波澜壮阔的亚文化奇观。
    • 解辛虔
    • 摘要: 网络游戏小说的粉丝文化在新的社会语境与官方的推动下生成。围绕《全职高手》,粉丝在虚拟社区聚集,用标签进行身份区隔,在语言与行为两方面建构出粉丝文化。作为一部男频小说,《全职高手》俘获了大量女性粉丝。《全职高手》透露出的文化意识满足了女性粉丝的某些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游戏小说中隐藏着女性对男性的仰视,而部分女性粉丝对此并无察觉。
    • 丁琳硕
    • 摘要: 近年来,打榜应援、群体对立、侵犯隐私等饭圈失序现象愈演愈烈,如何引导饭圈走向规范是当下互联网治理面临的问题。数字时代下的饭圈文化生产与消费出现了新样态,在文化杂食性和情感需求的影响下,通过特有的组织方式生产出新的文化符号。建立文化共生的饭圈生态需要传递正向价值观,提供多元健康的情感释放渠道,倡导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和正面多元的成功观,引导粉丝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从而实现粉丝的主体性回归,实现饭圈文化的正向拓展。
    • 魏卓菁
    • 摘要: 本文基于移动互联时代这一背景下,从粉丝的发展历程开始,研究分析从电视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粉丝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用社会学的三个维度来解构当下的粉丝群体。从便利的文化交流,粉丝与偶像之间持续的情感输出和当下互联环境下大众心理和思想的转换三个方面剖析粉丝文化的成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时代粉丝文化的特征和粉丝经济,解释粉丝文化中独特的话语体系。除此之外,还从国家对粉丝文化的收编以及粉丝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来谈粉丝文化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以及从粉丝文化中推测未来虚拟关系的可能走向。产消者理论是本文写作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来源。
    • 毛丹; 王敬雅; 陈佳俊
    • 摘要: "饭圈"现象"饭圈"十分醒目地集两极化社会形象于一身。一方面,"饭圈"经常有狂热的非常规行为,被视为"不良粉丝文化",时不时引发社会质疑,引起监管部门和中央媒体的关注与严肃批评。另一方面,"饭圈"有时又表现出社会乐见的"正能量",一度获得赞扬。"饭圈"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参与抗击新冠疫情等行动,具有相当的社会接受度,而且还获得了央视和《人民日报》的热情表扬。"饭圈"为什么会呈现如此矛盾的社会形象?
    • 刘沛芬
    • 摘要: 网络媒介与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下粉丝文化现象日益升温,作为本土粉丝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偶像粉丝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偶像粉丝领袖为考察窗口,通过线上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这类粉丝个体的媒介生活与传播实践进行深描,试图祛魅本土粉丝文化。粉丝领袖的传播实践历程中呈现出引流工具、养成范本与自我平衡三种样态,"清醒地沉浸"用以描述其网络传播中的互动特征与实践逻辑,展现出其媒介属性的可能,粉丝领袖在促进文化对话、公共交流等方面的价值需被重新审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