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经络

中经络

中经络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4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健康必读(中旬刊)、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8国际中医微创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共同体年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委会年会等;中经络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谌剑飞、兰天、孙巍等。

中经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6.4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248 占比:93.47%

总计:2405篇

中经络—发文趋势图

中经络

-研究学者

  • 谌剑飞
  • 兰天
  • 孙巍
  • 谢建
  • 丁萍
  • 关少侠
  • 张颖
  • 徐建
  • 李双
  • 李奎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文刚; 张惠利; 王珊珊; 薛秀娟; 赵鑫; 相希; 王亚静; 陈爱霞
    • 摘要: 目的观察小量短程频服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并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内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5.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小量、短程、频服安宫牛黄丸对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不但可以用于中风病中脏腑的治疗,也可用于中经络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邢良飞; 周会; 马奎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接诊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PR、IL-6、TNF-α和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陈珂丞; 马进
    • 摘要: 目的:观察行气通脉醒脑法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行气通脉醒脑法.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0.05).结论:行气通脉醒脑法可缓解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提升预后效果及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
    • 占琦楠; 龚海林; 李彪; 刘若飞; 樊萍
    • 摘要: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相关指标判断急性脑梗死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的预后,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人院2h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以及TEG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中经络组(共74例)与中脏腑组(共112例)组间TEG相关指标的改变,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筛选最佳预后判断指标,并根据指标界值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与中经络组的R[5.80(5.20~6.43) min]和K[1.70(1.30~1.90) min]比较,中脏腑组的R[7.00(5.80~8.68) min]和K[2.20(1.60~3.88) min]延长(P<0.05);与中经络组的Angle角[66.50(62.90~70.90)°]和MA[(64.67:±6.84) mm]比较,中脏腑组的An-gle角[57.40(43.68~66.43)°]和MA[(57.78+11.53) mm]均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Angle角与急性脑梗死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Angle角的曲线下面积为0.685,其界值为53(敏感度82%、特异性58.3%、阳性预测值65.2%、阴性预测值78.1%).生存分析显示Angle<53患者的死亡风险是Angle≥53患者的31.56倍(95%CI:16.85~59.09)(P< 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中经络与中脏腑组间TEG参数存在差异,TEG中的指标Angle角能够判断中风患者的预后,Angle<53提示中风患者预后不良.
    • 吴云剑; 阳启进; 陈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行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盐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疗程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每天1次,持续治疗至术后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NSE及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提高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血清NSE及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秀梅; 吕国雄; 汪美宝; 邓新新
    • 摘要: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12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5个证型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各两组间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组的Hcy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Hcy水平最高的是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结论:高Hcy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辨证分型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最具特异性,临床辨证施治需高度重视.
    • 李燕燕; 林增如; 林恒山; 李铭; 吴垠; 潘星朵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型与MR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12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MR检查,分析各中医证型脑梗死病变部位、面积大小分布情况,并对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与脑梗死病变部位和面积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120例患者中风痰阻络证52例,气虚血瘀证50例,阴虚风动证8例,肝阳暴亢证4例和痰热腑实证6例.②120例患者MR影像学显示的脑梗死病变部位分别为脑叶60例,内囊基底节30例,丘脑16例,脑干10例,小脑4例,其中气虚血瘀证病变部位多位于脑叶,风痰阻络证多位于内囊基底节、脑叶、丘脑.③120例患者MR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面积以直径5 cm的大面积脑梗死最少,共16例.其中风痰阻络证和阴虚风动证多为腔隙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多为中小面积脑梗死.④MR影像学表现中脑梗死病变部位为脑叶、内囊基底节及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与风痰阻络证关系密切(P<0.05);脑梗死病变部位为脑干、脑叶、内囊基底节及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与气虚血瘀证关系密切(P<0.05).结论 MR影像学检查可为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提供客观诊断依据.
    • 李星星; 杨玉兰
    • 摘要: 风湿痹病,是由于机体正虚,风湿邪气乘虚而入侵犯机体经络脏腑,导致经络脏腑痹阻不通,而引发一系列病症的一类疾病.其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机体正虚,标实为风寒湿外邪经腠理侵犯痹阻经络脏腑.风寒湿外邪的侵袭是邪正交争、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过程,外邪侵犯机体,首中经络,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发疼痛诸症,重感于邪,则深入脏腑.若于初期之时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重视调畅气血,恢复机体抗病驱邪功能,可以在临床中达到即病防变的效果.
    • 陈宠; 唐甜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中风之中经络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自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择取本次分析病例,患者 为中风之中经络偏瘫,共 118 例,分 2 组(n=59),治疗方式分别为早期针刺康复疗法(观察组)、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 NIHSS 分数低于对照组,而 FIM 分数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针对中风之中经 络偏瘫患者,在早期使用针刺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预后生活的独立性有着积极影响。
    • 李南方; 陈永斌; 刘启华; 邹玲; 黄显雯
    • 摘要: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是脑部因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和意识障碍等,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均甚高,属于中医学“中风”“中经络”范畴。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故益气活血法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则之一。临床大部分研究发现将益气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这将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