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90篇;相关期刊317种,包括家庭健康、中国保健、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等;半身不遂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梅、叶明伟、胡献国等。

半身不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0 占比:58.9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72%

专利文献>

论文:390 占比:40.33%

总计:967篇

半身不遂—发文趋势图

半身不遂

-研究学者

  • 徐梅
  • 叶明伟
  • 胡献国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建忠
  • 佚名
  • 刘康平
  • 刘爱东
  • 卫晶仙
  • 原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秋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体质辨识的中药足浴结合辨体施护在治疗中风恢复期半身不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聊城市茌平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加中药足浴,并进行辨体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质辨识的中药足浴技术结合辨体施护可有效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运动功能恢复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值得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 周孝琨; 李广兴; 林东雄; 金培群
    • 摘要: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足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足肿胀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循经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松动术联合循经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肿胀程度、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足部肿胀程度、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0d后,两组患者足部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0d后,两组患者10m最大步行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足肿胀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步行速度,有助于患者康复。
    • 郑华津; 纪伟
    • 摘要: "寒则缩,热则纵"原意出自《内经》,作为机体反应之一,是机体失去阴阳平衡的表现.中风病发生之后出现的半身不遂主症,在痉挛期和软瘫期有寒热之分,选方用药上要有寒热之用.寒证方面,唐宋以前选续命汤类方,从其方证特点上体现了辨中风之证,以及一以贯之的回阳祛风治法,亦体现出正确应用六经八纲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独到之处;热证方面,《金匮要略》风引汤以金石潜阳之用开启后世重镇熄风治法先河,临床广泛应用.
    • 洪梅
    • 摘要: 中风可导致半身不遂、四肢瘫痪、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英国《自然·通讯》刊登的美国新研究发现,给中风患者输入健康者血液,可保护患者免受中风损伤.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小组利用小鼠完成了中风血液替代法试验。研究人员先抽取中风小鼠部分血液,然后抽取未中风小鼠等量血液并注入中风小鼠体内。观察结果显示,这种血液替代疗法显著改善中风小鼠的预后状况。输血7小时后仍可产生积极影响。
    • 吴琦
    • 摘要: cqvip:1中风康复汤组成:生黄芪12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3 g,川芎3 g,红花3 g,桃仁3 g,豨莶草15 g,天麻10 g。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250 mL药液,分2~3次服,可连服半年。方解: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
    • 戴伟华
    •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半身不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108例脑卒中半身不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色球随机抽取原理,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技术.比对分析两组对象干预前后NIHSS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NIHS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该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显著优越性,对比结果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技术更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 摘要: 提起脑梗死,一般老百姓都知道,这个病会导致半身不遂,但提到老年痴呆,多数人不一定说的清楚。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德国医生Alzheimer在1906年发现并首次报道的,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全国老龄委员会工作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有1.67亿60岁或以上老人。
    • 帅文昊; 杨颖; 张珊珊; 龙华君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半身不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半身不遂疾病的有效内服方剂,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数据中药使用频数、中药配伍、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药物关联、药物药效、药物聚类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得到109首有效方剂,涉及药味224味,使用药物频数较高(频数≥40)的中药有当归、防风、麻黄、川芎,种类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使用中药配伍组合频数前三位的为:麻黄-防风、当归-防风、川芎-防风;药物四气中以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五味中以辛味药物居多。归经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足太阴脾经,其次为足厥阴肝经。二阶关联组合频数支持度以“麻黄-防风”最高。药物药效以祛风止痛和祛风除湿为主。药物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半身不遂多从脾、肝着手,组方以祛风除湿止痛、补益肝肾气血治法为基础。
    • 谢丽华; 何飘; 翟子豪; 王小菊; 谢姝杰; 胡国恒; 廖君
    •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中医药临床或实验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HPO数据库筛选脑梗死与半身不遂疾病靶点,运用STRING11.0数据库、Cytoscape3.6.1软件对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运用DAVID 6.8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0)富集、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 对脑梗死与半身不遂现有的靶标进行分析后得到39个共有靶标,PPI网络图显示前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是TP53、TNF、IL10、MMP9、SNCA、TGFB1、PTEN、MTOR、SOD1、ACTA2.GO富集和KEGG注释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与抗氧化、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脑细胞自噬死亡、免疫调节等机制有关.结论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使通过上述潜在的“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作用,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刘伟; 艾坤; 唐旖雯; 唐琴; 雷欢
    • 摘要: 目的 运用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隋唐至明清时期相关文献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选穴规律及穴位配伍意义.方法 整理隋唐至明清时期相关文献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处方,经筛选后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Microsoft Access 2017建立数据库,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SPSS 22.0、Modeler 18.0对治疗本病穴位、经络等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获得隋唐至明清时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243条,涉及穴位163个,遍布所有正经及任、督二脉,穴位针刺的总频数为1872次,其中针刺经穴频数排前3位的经络是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针刺频数排前10位的经穴为:曲池、足三里、昆仑、太溪、百会、阳陵泉、合谷、悬钟、环跳、委中;聚类分析获得5个有效聚类群:风市-足三里-百会、曲池-昆仑-太溪、昆仑-涌泉-太溪、风池-风府、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悬钟;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排前6位的有风市-足三里、合谷-悬钟、悬钟-曲池、合谷-风市、昆仑-太溪、曲池-阳陵泉;特定穴位的针刺频率高达91.29%,其中五腧穴使用频数最多,其次为两脉交会穴及原穴.结论 运用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对隋唐至明清时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进行规律挖掘,发现其选穴范围较广,常选用四肢部位经穴,注重阳经经穴及特定穴的应用,选取经穴方法多以局部选穴、辨证选穴及循经取穴为主,可为研究中医药古代典籍、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等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