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视锐度
立体视锐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特种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219232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高师理科学刊、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立体视锐度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罗书科、许江涛、刘海峰等。
立体视锐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9232篇
占比:99.95%
总计:219339篇
立体视锐度
-研究学者
- 罗书科
- 许江涛
- 刘海峰
- 张艳龙
- 彭秀军
- 林振德
- 王利华
- 许澍翔
- 金莉
- 颜少明
- 高祥璐
- 亓昊慧
- 侯春萍
- 俞阿勇
- 候立杰
- 刘勤
- 刘志建
- 卢炜
- 周建华
- 姜楠
- 孔德兰
- 孔香云
- 孟晓莹
- 康峥
- 张建
- 张芳
- 徐海霞
- 徐渊
- 徐肃仲
- 成伟
- 戚蕾
- 李超
- 杜宇
- 杨华
- 林先轩
- 林静
- 沈丽丽
- 潘爱洁
- 王晓丽
- 王青
- 甘晓玲
- 胡丽婷
- 艾杰
- 范丽英
- 贾文妍
- 赵桂秋
- 赵炜
- 车成业
- 郝玉星
- 郭静秋
-
-
陈国阳;
屈倍倍;
张露萌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眼视觉训练仪结合同视机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立体视锐度和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126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2例,A组接受同视机训练,B组接受双眼视觉训练仪训练,C组接受同视机训练联合双眼视觉训练仪训练,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立体视锐度、视功能以及斜视度变化程度。结果 治疗后C组立体视锐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视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A、B组(P<0.05);治疗后C组斜视度改善程度优于A、B组(P<0.05)。结论 双眼视觉训练仪结合同视机训练能促进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其应用。
-
-
孟晓莹
-
-
摘要: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孟晓莹
-
-
摘要: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cuity,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 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
李杰;
赵萌
-
-
摘要:
目的:观察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25例和C组26例.A组采用配镜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遮盖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精细训练法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立体视锐度.结果:治疗后,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B组,立体视锐度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立体视锐度,效果优于单纯配镜治疗或配镜联合遮盖治疗.
-
-
宋峰伟;
孙元强;
杨卫华
-
-
摘要:
目的 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近视性屈光参差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患者48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评估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通过近立体视检查图本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前、矫正3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驾驶和周边视野的评分均较配戴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眼痛方面评分比矫正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一般健康状态、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和色觉方面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近立体视功能优于矫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8.450,P<0.01).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觉.
-
-
徐晓波
-
-
摘要:
目的:分析视知觉学习与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择取2020年1月1日至7月31日间,接受治疗的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应用的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视知觉学习治疗.比较在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立体视锐度相比于常规组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数据相比较,差距较大,P<0.05.结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期间选用视知觉学习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使其立体视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
-
-
仝欢;
冯晶晶;
陈巍;
王立华;
浦佳宁;
邢杉杉;
刘玥
-
-
摘要:
目的 探讨Titmus立体视检查图和颜氏第三代立体视检查在儿童中的对比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016名儿童分别用Titmus法和颜氏第三代立体图检查其立体视锐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学龄前儿童中应用的差异.不同年龄分组后两两比较,并了解立体视锐度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特征.结果 两种立体视检查均能配合者972人,两种检查方法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立体视的差异,Titmus法在3岁与4岁、4岁与5岁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颜氏法只有2岁与3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支持郭静秋儿童立体视成熟期为3岁的结论;学龄前儿童立体视的检查颜氏法精确性优于Titmus法.
-
-
陈小虎;
代宝珠;
代艳
-
-
摘要:
目的:观察外直肌截除术治疗分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2017-10在我院就诊的37例分开不足型患者.临床表现为看远内斜视伴同侧复视,视近为内隐斜视无复视,单眼、双眼运动正常.术前作屈光、斜视度、近立体视、负向融合力检查,然后行单眼或双眼外直肌截除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复视消失,术后1a复查时复视无复发.术前远距内斜视度为+15△ ~+28△(平均18.4△ ±5.7△),近距内斜视度为+5△ ~+16△(平均10.3△ ±3.6△),远距近距斜视度差异值为8.1△ ±2.3△;术后1wk远距斜视度-5.4△±1.5△,近距斜视度-7.2△ ±1.6△,差异值为1.8△ ±0.6△;术后1a远距斜视度-1.9△ ±1.2△,近距斜视度-3.4△±1.4△,差异值为1.5△ ±0.8△.术后1wk,1a的远近距斜视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外直肌截除术治疗分开不足可有效降低术后的远近距斜视度差,消除患者的复视症状,改善患者术后的近立体视锐度及远距负向融合力.
-
-
-
-
-
-
-
-
-
-
-
- 吉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3-15
-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体视锐度测量装置,包括前后支架、两条滑轨、测试滑台、分离隔板、左右眼高分辨率手机等;滑轨紧固在前后支架上,测试滑台安装在滑轨上;分离隔板紧固在前后支架上;左、右眼高分辨率手机在分离隔板两侧并列布置,紧固安装在测试滑台上;两个镜架与瞳距调节旋钮铰接连接;旋转瞳距调节旋钮改变瞳距大小;辅助融合的棱镜底朝外插入在镜架上;采用双高分辨率手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测量立体视锐度,提高了立体视锐度的测量精度,降低了测量误差;拓宽了测量范围;改变测试距离,可以灵活地调整测试的范围。利用智能手机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测试视标。计算机绘制存在不同视差的测试图片,测量受试者立体视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