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狐海域

神狐海域

神狐海域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834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海洋学研究、中国地质、热带海洋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2010海峡两岸天然气水合物学术交流会等;神狐海域的相关文献由32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金强、吴能友、杨睿等。

神狐海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5.2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1834 占比:94.39%

总计:1943篇

神狐海域—发文趋势图

神狐海域

-研究学者

  • 梁金强
  • 吴能友
  • 杨睿
  • 杨胜雄
  • 沙志彬
  • 王宏斌
  • 苏丕波
  • 苏明
  • 陆敬安
  • 刘昌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高伟; 吴能友; 李琦; 白辰阳; 万义钊; 黄丽; 王代刚; 李彦龙; 陈强
    • 摘要: 水合物试采的先决条件是目标是否符合地质与工程的可采条件。然而,由于前期无经验可循,尚无可定量化评价目标的方法。为克服水合物试采目标优选难题,从地质与工程两个角度建立了试采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以储层孔隙度、水合物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储层固有渗透率、储层原位温度与压力作为6个地质因素,以储层水深、海底坡度、强度与上覆层厚度作为4大工程因素,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水合物试采目标评价方法,初步实现对试采目标的综合定量化评价。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4个典型水合物站位XX01、XX02、XX03与XX04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获取了工程因素与地质因素的权重,并进一步确定了四个站位的生产潜力,且以4个站位得到的评判结果矩阵的相对值对比,得到优先推荐XX02站位作为水合物试采的目标站位,该研究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套方法可为将来智能定量化开展水合物开采目标优选、促进水合物产业化提供支撑作用。
    • 区相文; 邬黛黛; 谢瑞; 吴能友; 刘丽华
    • 摘要: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试采的重点区域,在甲烷渗漏过程中会形成黄铁矿和蓝铁矿等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这些矿物和Fe、P、S等元素密切相关,通过Fe-P-S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该区域的甲烷渗漏对进一步了解南海水合物的成藏状况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ite 2A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微量元素、铁结合磷、自生磷灰石态磷、碳酸盐铁、磁铁矿铁、还原性铁、铬还原硫、硫同位素以及总有机碳(TOC)等数据分析,研究该地区的Fe、P和S等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甲烷渗漏的指示。研究发现,在600 cmbsf(centimeter below sea floor)深度以下的初级生产力水平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升高。在600 cmbsf深度以下,沉积物中可指示黄铁矿的铬还原硫含量增加,其硫同位素明显正偏,说明可能存在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根据沉积物中指示富镁方解石和文石的Mg/Ca和Sr/Ca、与自生碳酸盐有关的Sr/Ti和Ba/Ti均在600 cmbsf出现了峰值,以及铁结合磷和自生磷灰石态磷含量的增加,可推测600 cmbsf左右为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的上界。另外,铁结合磷的含量在SMTZ带明显增加,黄铁矿中的铬还原硫以及δ;S可以指示黄铁矿的含量,从而可以利用不同形态的Fe、P和S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和识别甲烷渗漏。
    • 王辉; 修宗祥; 孙永福; 刘绍文; 宋玉鹏; 董立峰; 宋丙辉
    •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以诱发海底斜坡失稳对海底工程设施产生造成破坏影响。因此,海底斜坡稳定性状态评价对海底工程设施选址、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富集区工程地质特征,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斜坡几何参数、土层强度变化,以及水合物储层特征等因素对水合物分解前后海底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考虑水合物分解时,海底斜坡稳定性主要受控于斜坡坡度和土体强度,且主要表现为浅层滑坡。考虑水合物的分解时,水合物层强度降低会对斜坡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同等上覆层条件下最危险滑动面位置受水合物层埋深影响较大,且存在受地形几何特征与上覆土层强度控制的临界埋深。埋深大于临界埋深时,水合物分解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最危险滑动面位置位于上部浅层,表现为浅表层破坏。小于临界埋深时,最危险滑动面位置则经过水合物层,表现为深层滑坡。根据目前模型中的水合物层埋深条件,水合物分解后的深层滑动面安全系数仍高于浅部地层,意味该海域水合物开采仍需要关注浅层海底滑坡灾害的影响。
    • 吕涛; 潘杰; 蔡晶; 李冉; 申鹏飞
    • 摘要: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藏降压开采期间储层内形成的“压力漏斗”会导致邻近层大量孔隙水入侵井筒,引发井筒水淹,阻碍生产。为此,基于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藏地质特征,同时考虑了水合物、自由水及自由气三相共存体系,模拟了人工隔板敷设时海域层系水合物藏连续降压开采5年的生产过程,研究了井口产气/产水特性、压力/温度场与水合物/自由水饱和度空间分布特性,分析了隔板半径对水合物藏降压生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工隔板敷设情境的井口产水速率及累积产水量均低于无隔板情境,尤其上、下隔板同时敷设30 m时,其5年井口累积产水量减少约20.88%;②上、下隔板的敷设在井口累积增气或减水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可叠加性,即人工隔板对水合物藏降压生产存在积极效用;③上、下隔板同时敷设可有效阻碍敷设区域附近沉积层内压力垂向传播,同时整个生产期间沉积层内压力径向传播更为均整,隔板末端附近区域水合物分解显著快于无隔板情境,且隔板的敷设可缩减井筒附近自由水有效汇入面积;④随着上、下隔板敷设半径从0增至60 m,5年井口累积产水量显著降低,井口综合含水率从13.45%降至7.8%,水合物分解率从3.84%提升至6.32%。结论认为,人工隔板的敷设虽然有助于海域层系水合物藏降压生产,但仅靠人工隔板联合降压开采技术,仍不足以实现商业化开发。
    • 苏丕波; 梁金强; 张伟; 刘坊; 李廷微; 王飞飞; 王笑雪
    •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勘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特征,优选天然气水合物优势矿体,基于经过矿体的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成藏地质条件,分别构建了勘探区W17和W18两个矿体的二维地质模型,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稳定域、气源形成、运移输导及储集成藏进行了系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神狐勘探区成矿气源丰富,来自浅层的生物成因气和深层的热成因气都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②神狐勘探区流体输导条件良好,深部大断裂可以作为油源断裂沟通深部源岩,是连接深部热成因气的主要通道,浅部调节性断裂和渗透性砂岩一起作为横向+垂向复合输导;③在神狐勘探区稳定域内,区域构造部位相对高、断块封闭性相对好、渗透率相对大的区域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有利储集层;④综合分析认为,W17矿体比W18矿体在气源、运移及储层特性上更具优势,应作为优先考虑的试采矿体.
    • 刘建辉; 李占东; 赵佳彬
    • 摘要: 为深入了解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简要概括国外水合物勘探试采的基础上,对我国近20年南海水合物的勘探历程及神狐海域两次成功试采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神狐海域储层地质力学特性和水合物开采模拟两方面在当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出砂机理研究不足、安全指标尚未建立、模型存在局限性等一些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为南海水合物的高效开发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 孙鲁一; 张广旭; 王秀娟; 靳佳澎; 何敏; 朱振宇
    • 摘要: 珠江口盆地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试验开采的重点区域,大量钻探取心、测井与地震等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站位水合物的饱和度、厚度与气源条件存在差异。本文利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及深水油气勘探所采集的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利用PetroMod软件模拟地层的温度场、有机质成熟度、烃源岩生烃量、流体运移路径以及不同烃源岩影响下的水合物饱和度,结果表明:生物成因气分布在海底以下1500 m范围内的有机质未成熟地层,而热成因气分布在深度超过2300 m的成熟、过成熟地层。水合物稳定带内生烃量难以形成水合物,形成水合物气源主要来自于稳定带下方向上运移的生物与热成因气。模拟结果与测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稳定带下部生物成因气能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约为10%,在峡谷脊部的局部区域饱和度较高;相对高饱和度(>40%)水合物形成与文昌组、恩平组的热成因气沿断裂、气烟囱等流体运移通道幕式释放密切相关,W19井形成较高饱和度水合物的甲烷气体中热成因气占比达80%,W17井热成因气占比为73%,而SH2井主要以生物成因为主,因此,不同站位甲烷气体来源占比不同。
    • 陈唯; 赵彦彦; 李三忠; 唐智能; 杨俊; 魏浩天; 吴佳庆; 朱俊江; 刘盛; 董涛; 张广璐; 杨丹丹; 孙国静
    • 摘要: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发育众多海底峡谷,其物质来源、地貌形态、水动力条件、沉积过程复杂,海底滑坡和浊流频发。虽然通过地球物理(多波束和反射地震等)能够识别出数米至百米的滑坡体,但对于浅层海底重力流、浊流和异重流等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识别还受到很多限制。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群12号峡谷脊部下游的SH-CL38站位岩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测试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将该站位岩芯划分为3个层段:第Ⅰ层段(0~285 cm)、第Ⅱ层段(285~615 cm)以及第Ⅲ层段(615~800 cm)。其中第Ⅱ层段的粒度参数、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其他层段,这表明该层段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发生了突变。而且第Ⅱ层段的285~505 cm和505~615 cm具有明显不同的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粒度数据也分布在C-M图上不同的区域。基于此,我们认为该站位的异常沉积层是受深水沉积作用和末次冰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285~505 cm层段发育浊流沉积,而505~615 cm层段可能是浊流或重力流引发的沉积物失稳。
    • 肖倩文; 冯秀丽; 苗晓明
    • 摘要: 为了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浊流沉积,对SH37岩心进行了沉积物粒度测试、AMS^(14)C测年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等工作。根据粒度特征和C-M图等分析认为,200~300 cm层位属于浊流沉积,该层沉积物粒度较粗,分选较差,敏感粒级端元EM3与Zr/Rb元素比值在该层均含量较高,且有地层年龄倒转现象。推测浊流成因为海平面的变化或重力作用引起的陆坡滑坡。稀土元素含量与(La/Sm)_(UCC)-(Gd/Yb)_(UCC)、(Gd/Yb)_(UCC)-(Gd/Lu)_(UCC)散点图结果显示,SH37岩心沉积物来源较为一致,主要来自于珠江和台湾岛内河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