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南海

中国南海

中国南海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709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动物学、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83篇;相关期刊450种,包括南风窗、中国经济周刊、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等;中国南海的相关文献由109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徐安龙、任政华等。

中国南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1 占比:19.0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2883 占比:80.76%

总计:3570篇

中国南海—发文趋势图

中国南海

-研究学者

  • 王磊
  • 徐安龙
  • 任政华
  • 吴赟
  • 陈尚武
  • 张功成
  • 覃梦颖
  • 谢彬
  • 吕金磊
  • 周茂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凤霞; 夏卓异; 郭雨辉; 杨子清; 李佳欣; 陈崯晓
    • 摘要: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构建多元特征建立水质反演模型,分析了2006~2018年的南海透明度(SD)、总氮(TN)、叶绿素(Chl-a)、化学需氧量(COD)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综合营养指数分析了南海富营养化的时空趋势.结果表明:GEE结合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南海水质变化,水质对于MODIS特征的响应程度为SD>COD>TN>Chl-a,多项式拟合水质参数效果最好;南海的SD、TN、Chl-a、COD 4个水质参数时空异质规律明显,SD高值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西部和越南东部的海域,2006~2018年SD逐步降低,2006~2018年间TN高值分布范围逐年扩大,而Chl-a浓度逐步降低,2006~2018年期间COD在逐渐蔓延;通过三维趋势面分析,SD和COD、TN和Chl-a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而Chl-a则与SD、COD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2006~2018年,中国南海富营养化程度呈递增趋势,不同国家应当开展区域合作以进行海洋环境治理.
    • 刘静暖; 杜威
    • 摘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气市场剧烈震荡,价格陡然升高,给我国油气进口带来巨大成本压力。跨期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增加油气供给,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1995~2019南海油气产能模型;将边界产能与实际产能对比分析发现,油气产能效率总体较高、每8年一个波动周期;随着时间推移,产能效率递减,说明北部近海油气已过峰值,未来增产的出路主要在南部远海深海;选择以满足南海经济圈(琼粤桂)油气需求为目标,构建了2020~2049油气开发跨期优化模型,带入7个一级指标,设计了5个约束机制。本文研究旨在促进南部海域油气开发零的突破,增加产能,弥补缺口,实现南海经济圈油气供求平衡。
    • 于哲; 邓义楠; 陈晨; 曹珺; 方允鑫; 蒋雪筱; 黄毅
    •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与资源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密切相关。前期关于甲烷渗漏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浅表层沉积物(20 m)地球化学特征知之甚少。为探讨海洋浅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相关关系,对南海神狐海域沉积物进行了4个站位的钻探取样,分析了样品主、微量元素和有机碳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氧化还原状态以及Mo与TOC相关关系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沉积物主量元素特征主要受到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的主导,与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无明显关系。水合物赋存段及附近沉积物中Ba和Mo元素高度富集,存在明显的"Ba峰"和"Mo峰",主要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大量甲烷产生的硫化环境所导致。因此,沉积物中的Ba和Mo富集特征可作为识别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
    • 徐枫尧; 梁育祯; 戴蒙; 林露; 刘沁; 戴丽
    • 摘要: 现代海洋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海水环境中存在许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性介质。随着社会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海上工程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尤为迫切。因此,通过对海洋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探究氯离子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机理,为海上工程建筑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祝文君; 杜学鑫; 尚鲁宁; 李攀峰; 潘军; 祁江豪; 孟元库; 胡刚
    •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转换交接部位,也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洋构造域全球两大构造体系的交汇点,蕴含着丰富的前沿地球科学问题。聚焦南海区域4+1次大洋钻探航次(ODP184、IODP349、IODP367、IODP368及IODP368X),系统总结了中生代以来南海深海盆从陆缘张裂、海底扩张,到气候环境和沉积演变取得的重要进展。基于南海共轭大陆边缘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时空分布不均一性,凝练了陆缘伸展减薄过程、洋陆过渡带张破裂过程、岩浆活动动力学机制和莫霍面优选等4个科学主题。以往的大洋钻探多数限于南海大陆边缘北部中段,对整个南海的控制约束作用有限。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对南海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解释分析,在南海东北次海盆、西南次海盆和西北次海盆提出9个科学钻探站位,以期全面、完整和具体地揭示南海生命史。在今后工作中坚持深浅结合、难易结合的原则,开展实施南海大洋钻探,不仅具有支撑未来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在南海海域钻探的现实需求,而且对刻画南海完整生命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杨楷乐; 向耀权; 彭小东
    • 摘要: 为了解决中国南海深水气田探井、评价井产能测试成本高、测试井少、产能资料稀缺所导致的产能预测准确度不够高的难题,以南海深水区LS气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水气井产能主控因素,提出了流体因子和压力因子两个表征流体性质的参数,基于气井产能方程构建了深水气田产能评价公式,定义了气井产能因子参数,基于产能因子和有效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南海深水区LS气田产能评价新图版,进而提出了一种深水未测试气井产能预测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LS气田弱非均质性储层有效渗透率与非均质性具有较好的规律性;②LS气田流体因子与压力因子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③产能因子和有效渗透率拟合相关性好,可以基于产能因子和有效渗透率的关系构建南海深水区LS气田产能评价新图版。结论认为:①通过LSX-W1井应用验证,新方法预测的天然气无阻流量与DST测试得到的无阻流量误差仅为10%,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满足矿场应用的要求;②新方法可以通过常规的测井、测压方法,无需DST测试就可以进行深水气田未测试井的产能评价,可以大幅度节约深水井勘探测试费用,可以为深水气田大规模勘探提供支撑。
    • 薛兆楠; 冯伟; 陈威; 杨元元; 闫昊明; 钟敏
    • 摘要: 以中国南海及周边区域为例,利用ECCO2海洋模式数据模拟的SWOT观测数据评估SWOT的海平面长期观测能力。分析SWOT模拟误差表明,相位误差和横滚误差占主导,并且距离星下点越远误差越大。通过空间平滑对模拟的误差进行消除,南海地区SWOT的观测与海洋模式真值的均方根误差从4 cm降低到2 cm。对SWOT的观测和海洋模式信号进行分析发现,SWOT观测误差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北条带状,这主要受卫星宽刈幅沿轨观测方式的影响,与海平面变化信号强度无关。进一步提取SWOT一条轨迹进行滤波和10 km×10 km网格插值,结果表明,2 km空间分辨率的地转流估计结果受噪声影响较大,而10 km分辨率结果更接近真值。
    • 郑明明; 王晓宇; 周珂锐; 王凯; 王治林; 董刚; 韦猛; 刘天乐; 贾东彦
    • 摘要: 固井作业是能源开采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当深水油气固井遇到水合物地层时,固井水泥浆水化放热会引起近井壁储层中水合物分解和产生高压气水反侵,从而严重影响固井质量,甚至导致固井报废和井壁失稳,为减小和避免水合物分解的不利影响,明确不同固井工艺条件下水合物储层的物性响应和高压气水反侵规律是关键.以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工程GMGS-1中SH2站位勘探井为研究对象,建立固井二维数值模型,采用TOUGH+HYDRATE数值模拟软件再现固井水泥浆侵入和水化过程,分析过程中近井壁储层物性响应规律,得出南海水合物储层不同固井压差与水泥浆放热速率条件下高压气水反侵的临界条件判别曲线,并创新性地采用"连续分段模拟"思路解决水泥浆的动态放热问题.结果表明:水泥浆初凝之前主要可分为诱导、分解和二次水合物生成3个阶段;侵入行为主要发生在保压时期,当压力卸去后侵入深度基本不再增加;水化放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导致水合物大量分解,产生的高压气水向四周运移,而压力卸去之后,高压气水向环空方向反侵的趋势更加明显;水化放热速率越大,固井压差越小,气水反侵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发生时间越早.对于浅部水合物储层,降低固井水泥浆水化热可有效减少反侵现象的发生,提高固井质量,而对于埋藏较深的储层可在破裂压力范围内同时使用较高的固井压差.本研究对水合物地层固井工艺参数优选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张阳; 华斌
    • 摘要: 本文以中国南海与巴西盐下海域环境条件、作业水深差异为出发点,对比分析了两个海域用于FPSO定位的系泊系统形式与构型的特点,总结归纳了两者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差异,可为未来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的FPSO系泊定位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 赵欣; 耿麒; 邱正松; 耿铁; 周国伟; 邢希金
    • 摘要: 深水钻完井工程成本高、作业条件苛刻、安全风险大,一旦发生严重的储层损害就有可能导致油气产能大幅度降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给深水油气钻探开发中制定和实施储层保护技术措施提供支撑,借助X射线衍射、压汞、扫描电镜、水化膨胀分散实验以及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中国南海某深水气田储层损害的机理,提出了储层保护技术对策,构建了适合该深水气田储层保护的钻井完井液.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深水气田储层为高孔高渗砂岩储层,黏土含量平均为12.38%,存在着强速敏性和中等程度的水敏性;②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是钻完井工作液中的固相侵入以及工作储层岩石不配伍;③通过理想充填暂堵方法对宽尺寸孔喉有效暂堵是保护储层的关键技术措施;④所构建的水基钻井完井液在2~75°C深水井筒温度下具有稳定的流变性,直接返排解堵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介于74.5%~92.24%,与隐形酸完井液顺序污染岩心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6%.现场应用于4 口深水井的效果表明,4 口井均未发生井下复杂情况,作业结束后直接返排解堵,节约了完井作业时间.结论认为,该钻井完井液可以满足深水高孔高渗储层钻井技术的要求,实现了免破胶作业,储层保护效果优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