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7901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学术年会 等;社会生态学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峻、李亮、张惠娜等。

社会生态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901 占比:99.75%

总计:78096篇

社会生态学—发文趋势图

社会生态学

-研究学者

  • 叶峻
  • 李亮
  • 张惠娜
  • 詹妮特·比尔
  • 乔萌
  • 代俊
  • 刘耳
  • 张俊凯
  • 张天尧
  • 张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韩苗苗
    • 摘要: 当前社区体育存在治理不当、发展不均衡,社区体育制度缺失、"自组织"弊病及社区体育供给乏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体育的生态化发展进程。社会生态学理论对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有必要立足社会生态学视角,针对社区体育共生发展实践面临的困境,探索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思路和路径,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助力。
    • 袁广锋; 李明达; 张水顺; 郑祥荣; 陈明祥; 何雅文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对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4个学区11所公立小学、9个居民住宅区、8个社区休闲中心、公园和学校儿童游乐场33个进行为期2年参与式观察,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发现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有以下特点:个体层面,让儿童“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人际层面,创建“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亲密关系圈;社区层面,营造了“家庭、学校、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生态支持网络;社会层面,创建了跨界、联动、高效的政策执行系统。对我国启示:学界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的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实践研究;政府要协调各相关部门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政策执行机制;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联动是提高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学校和社区要增建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室外儿童游乐场地设施。
    • 赵莹
    • 摘要: 从社会生态学视角解读美国作家多尔的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可以通过三个维度,即生态社会观、生态自然观和生态科技观,从文本中挖掘出等级制观念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首先,生态社会观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关系,否定强者对弱者、上级对下级的压迫和剥削;其次,生态自然观主张人类尊重非人类自然的主体性,并消解人类“优于”非人类自然的心理机制;最后,生态科技观警示人类科技所具有的两面性,批判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科技滥用。多尔认为,只有逐步消除等级制观念,人支配人以及人支配非人类自然的行为才会逐步消失,从而有助于人类走出现今生态问题频发的困境。
    • 弓超
    • 摘要: 本文从社会生态学角度考察当代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欢迎来到猴子馆》,冯内古特在小说中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表达了他对后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关切.他主张重建生态伦理观,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家庭.文章从科技和制度的关系着手探讨单向度的人类活动对后现代社会带来的困境.同时提出了化解危机的方法在于重建生态伦理,回归家庭,构建适合后现代人类生存的生态家园.
    • 盛杰
    • 摘要: 在1958年出版的钦努阿·阿契贝的尼日利亚四部曲之一《瓦解》备受众人青睐,目前,评论家已从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但还未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对作品进行全面解读.笔者认为在社会生态的视域下阿契贝小说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及各种自然社会人文等线索还有很大的剖析空间.本文旨在全面阐释作者生态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从而实现构建文学生态发展观的愿景.
    • 陈云凤; 李玲玲
    • 摘要: 探究社区户外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影响是提升公共健康、完善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研究的客观需要。社会生态学的引入引发物质和非物质环境的关联性思考,而体力活动影响机制则注重剖析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对相关概念与理论界定基础上,分析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及社会生态学模型、影响因素测度、环境特征要素及对体力活动影响机制实证分析。进而总结环境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影响机制研究的挑战与不足,提出启示。
    • 李敏; 秦小喆; 张大超
    • 摘要: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探究我国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所面临的障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在全国11个地区对2000名18~22岁女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经常参与组和不经常参与组参与障碍存在显著差异,不经常参与组障碍多于经常参与组,经常参与组感知环境障碍最强烈,不经常参与组感知个人障碍最强烈;2)个人障碍和环境障碍是两组人的强影响因素,人际关系障碍和政策障碍是两组人的弱影响因素;3)不经常参与组女大学生感知的强影响因素包括个人时间因素、个人生理因素、个人毅力品质、个人心理因素、场地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运动氛围因素;经常参与组女大学生感知的强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生理因素、环境障碍因素中的场地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4)弱影响因素中对不经常参与组女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周围人的参与、居住地周围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女性体育设施;对经常参与组女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周围人的支持、当地体育俱乐部没有为女性提供锻炼机会.结论 与建议:女大学生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受社会生态学模型下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促进女大学生体育参与也应构建综合性支持环境.
    • 彭悦; 陈丽华
    • 摘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多维度、多因素构成,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当前文化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的情况下,以静态的文化观为基础的传统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已不足以适应全球化对大学生的要求.融合思辨能力培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模式,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文章旨在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视角,从教师、学习者和课程设计三方面论述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在大学阶段的实际应用,以探索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可行性模式.
    • 韩蕾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以人工智能技术因素在体育领域引起的变革为切入点,结合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发展策略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人工智能与青少年体育的融合发展应从学校、家庭、社区3个方面制定策略.
    • 宋素怡; 王若溪
    • 摘要: 本研究在中国情境下深入理解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回顾既往文献,系统梳理不同维度、向度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分析其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行为主要受个体与家庭等微观层因素、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氛围等中观层因素及精神卫生体系管理机制与东方文化等宏观层因素影响.宏观层因素通过中观层因素作用于微观层因素,进而影响服务利用行为.研究提示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种类丰富、维度复杂,干预策略可从不同层次影响因素出发,针对不同主体设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