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力
磁悬浮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2922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轴承、低温与超导、物理实验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陕西省物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陕西省物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磁悬浮力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万民、马俊、王妙等。
磁悬浮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922篇
占比:99.82%
总计:43000篇
磁悬浮力
-研究学者
- 杨万民
- 马俊
- 王妙
- 李国政
- 程晓芳
- 冯忠岭
- 周廉
- 徐克西
- 邱静和
- 冯勇
- 焦玉磊
- 肖玲
- 郑明辉
- 刘建军
- 吴兴达
- 张翠萍
- 李佳伟
- 梁伟
- 汪京荣
- 任洪涛
- 周克然
- 唐艳妮
- 张平祥
- 张晓菊
- 方进
- 李椒良
- 王明梓
- 王高峰
- 陈森林
- 高平
- 万凤
- 乐中宇
- 于泽民
- 任新成
- 任长志
- 何朝都
- 傅耀先
- 冷永刚
- 刘奇
- 刘宝华
- 刘焕彬
- 占鹏飞
- 叶宇
- 吴晓明
- 吴晓祖
- 吴长奇
- 唐晓东
- 孔熙
- 孙帅令
- 孟庆栋
-
-
-
吴爽;
方进
-
-
摘要:
高温超导体的发展推动了磁悬浮技术的应用,而磁悬浮中磁悬浮力的控制尤为重要.在磁浮系统中永磁体用来给超导体提供磁场,因此磁悬浮力的大小与永磁体的尺寸密切相关.主要介绍磁悬浮力理论计算方法和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磁悬浮力随永磁体尺寸变化的趋势,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加以实验佐证.仿真结果对高温超导块材在磁悬浮技术中的应用有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优化材料用量.
-
-
王玉清;
任新成
-
-
摘要:
基于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导致的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等磁悬浮现象规律性的进一步认识,进行了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具体研究了磁悬浮力、磁牵引力与铝盘转速的关系,磁铁与铝盘间纵向距离变化对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的影响,磁铁与铝盘间横向位置变化对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悬浮力、磁牵引力与铝盘转速满足线性关系;随着磁铁与铝盘间纵向距离的增大,磁悬浮力、磁牵引力减小;随着磁铁与铝盘间横向位置的改变,磁悬浮力、磁牵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大值.%The experiment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magnetic suspension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regularity of magnetic suspension phenomenon,such as the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 and magnetic tractive force caused by the conductor motion in the magnetic field.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magnetic tractive force and rotating speed of the aluminum disk,the influence of the longitudinal distance between the magnet and aluminum disk on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 and magnetic tractive force,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magnet and aluminum disk on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 and magnetic tractive force are studied concret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magnetic tractive force are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rotating speed of aluminum disk,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longitudinal distance between the magnet and the aluminum disk,the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 and magnetic tractive force decrease,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late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magnet and the aluminum disk,the magnetic levitation force and magnetic tractive force increase first,then decrease,and the maximum values exist.
-
-
马俊;
陈章龙;
县涛;
魏学刚;
杨万民;
陈森林;
李佳伟
-
-
摘要:
通过对空心圆柱形永磁体与单畴GdBCO超导体磁悬浮力的实验测量,研究了空心圆柱形永磁体内径(d)的变化对超导体磁悬浮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空心圆柱形永磁体内径从0 mm增加到26 mm时,超导磁悬浮力大小与空心圆柱形永磁体内径有着密切关系(最小测量间距Z=2 mm),所有超导磁悬浮力曲线都存在磁滞现象.随着空心圆柱形永磁体内径的增大,最小间距处超导磁悬浮力逐渐减小,从d=0mm时的14.8 N减小为d=26 mm时的-0.1 N,d≥20 mm时,最小间距处超导磁悬浮力出现负值;当0 mm≤d<5mm时,超导体最大磁悬浮力出现在最小间距处,d≥5 mm时,超导磁悬浮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大超导磁悬浮力产生的位置随着内径的增大而变大.研究表明: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永磁体结构参数,才能获得较大的磁场强度,提高超导磁悬浮力特性.该结果对设计并优化磁悬浮轴承系统、环形轨道和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喻峻;
何新智;
李德才;
戴荣坤
-
-
摘要:
摘 要:基于永磁体在磁性液体中受到的二阶浮力的仿真与计算问题,建立了重力场和磁场共同作用下的磁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二阶浮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二阶浮力的计算方法;将圆柱永磁体等效为同形状的无限薄电流线圈,计算了圆柱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并根据磁场计算得到二阶浮力;用实验测量了二阶浮力的大小,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不断减小永磁体距离容器壁的距离,二阶浮力不断增大,且距离越小增大得越快.
-
-
王玉清;
任新成
-
-
摘要:
基于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导致的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等磁悬浮现象规律性的进一步认识,研究了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具体研究了磁悬浮力、磁牵引力与铝盘转速的关系,磁铁与铝盘间纵向距离变化对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的影响,磁铁与铝盘间横向位置变化对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的影响,铝盘转速与轴承转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悬浮力、磁牵引力、轴承转速与铝盘转速满足线性关系;随着磁铁与铝盘间纵向距离的增大,磁悬浮力、磁牵引力减小;随着磁铁与铝盘间横向位置的改变,磁悬浮力、磁牵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大值.
-
-
马俊;
袁海良;
何晓明;
冯忠岭;
陈章龙;
尹小曼
-
-
摘要:
研究了方形永磁体组态形式对超导磁悬浮力的影响.当方形永磁体处于10种不同的组态形式时,永磁体和组合磁体在竖直方向往返运动一次测量磁悬浮力.结果表明,组合磁体与超导体间的磁悬浮力在超导体所覆盖有效范围内主要依赖于组合磁体中磁极数量、磁场梯度和组合磁体作用于超导体的有效面积.不同数量的磁极会在超导体中产生个数不同的感应环流,磁极数量决定了感应环流的半径,磁极数越少感应环流半径越大.在组合磁体中小永磁体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磁极数最少的组合磁体所产生的磁悬浮力最大,相反,磁极数最多的组合磁体所产生的吸引力最大.
-
-
刘飞;
裴旷怡;
孔奎;
张钢;
孟庆栋
-
-
摘要: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alyze suspension force of axial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bear-ings,a calculating method for suspension force is presented based on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The mechan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is suiTab.for analysis of suspension force under different field cooling height,which provides basis for optimal design of the bearings.%为精确分析轴向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悬浮力,提出基于磁矢势的悬浮力计算方法,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场冷高度下的悬浮力分析,为轴向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
-
王妙;
杨万民;
杨芃焘;
王小梅;
张明;
胡成西
-
-
摘要:
采用改进后的顶部籽晶熔渗生长(M-TSIG)工艺,通过在固相先驱粉体中掺杂不同含量的BaO来有效地抑制GdBCO样品生长过程中出现的Gd/Ba替换现象,从而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系列单畴GdBCO超导块材,并且对样品的宏观形貌、磁悬浮力、捕获磁通密度及临界温度等超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aO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熔化温度(Tm)及包晶反应温度(Tp)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当样品中BaO的添加量在2 wt%-4 wt%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提高GdBCO样品的磁悬浮力、捕获磁通密度及临界温度等超导性能.
-
-
渊小春;
杨万民;
冯忠岭
-
-
摘要:
以Gd2O3+xBaCuO2(其中x=l.0、1.2、1.4、1.6、1.8、2.0、2.2、2.5)配制固相源代替传统的Gd2BaCuO5(Gd211)固相源,用Y2O3、CuO和BaCuO2配制的液相源代替由GdBa2Cu3O7-y和Ba3Cu5O8配制的传统液相源,采用顶部籽晶熔渗生长方法,制备了系列单畴Gd-Ba-Cu-O (GdBCO)超导块材,并对所得样品的生长形貌、磁悬浮力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当新固相源中BaCuO2相的含量x为1.0~2.5时,均可以制备出良好的单畴GdBCO超导块材;样品的磁悬浮力随着x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x=1.8的样品,磁悬浮力达到最大值33 N,优于用Gd211固相源制备的同尺寸的GdBCO块材.样品的微观形貌表明,在GdBCO超导体内有大量纳米量级粒子,尺寸为2~450 nm.使用该新成分固相源制备超导块材只需制备一种先驱粉,简化了实验步骤,缩短了制备周期,提高了制备效率.
-
-
CHE Xiao-yan;
车晓燕;
YANG Wan-min;
杨万民;
GAO Jie;
高洁;
WANG Ming-zi;
王明梓;
WANG Xiao-jiang;
王孝江;
LI Kong;
李坤
- 《陕西省物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采用顶部籽晶熔渗工艺(TSIG)制备出配比为SnO2∶Y2BaCuO5=x∶(100-x)系列单畴YBCO超导块材(其中x=0,0.3,0.4,0.7,0.9,1.1,单位为wt%),并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氧化物SnO2掺杂对样品生长形貌、磁悬浮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nO2粒子的掺杂可有效地提高样品的磁悬浮性能.样品的磁悬浮力测试结果为:随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磁悬浮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掺杂量x=0.7wt%时,磁悬浮力达到最大值,约为36N.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氧化物掺杂对磁通钉扎作用及提高YBCO超导块材的性能有重要意义.
-
-
-
张翠萍;
冯勇;
汪京荣;
于泽铭;
张红;
徐晓燕;
周廉
- 《第七届全国超导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对Φ20mm,Φ30mm的GdBaCuO超导块材在液氮温区的磁悬浮特性及捕获磁通进行了研究,77K零场冷条件下,GdBaCuO超导块材磁悬浮力密度在2~10N/cm2.对不同Gd211含量的GdBaCuO超导块材的磁悬浮力和捕获磁通性能进行了对比,发现对Φ30mm的样品,40﹪molGd211(Gd1.8)的GdBaCuO超导块材捕获磁通性能最高.同时对比了GdBaCuO和YBCO超导块材的磁悬浮力和捕获磁通性能,结果表明GdBaCuO与YBCO超导块材在相同的磁悬浮力性能下,捕获磁通性能大于YBCO超导块材.
-
-
-
梁伟;
杨万民;
程晓芳;
李国政
- 《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采用顶部籽晶熔融织构方法(TSMTG),成功制备出了掺杂不同粒径Gd2Ba4CuNbOy纳米粒子的单畴GdBCO 超导块材,并研究了其对超导块材的生长形貌和磁悬浮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均可制备出单畴GdBCO 超导块材,样品上表面十字花纹明显且四个单畴扇区光滑平整;样品的磁悬浮力随着Gd2Ba4CuNbOy粒径的增大,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当过筛目数n=360 目时,样品的磁悬浮力最大,约25N;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掺杂粉体过筛目数的减小,样品中Gd2Ba4CuNbOy 纳米粒子的分布越来越均匀且粒径逐渐增大.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提高GdBCO 超导块材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
-
-
-
肖玲;
任洪涛;
焦玉磊;
郑明辉
- 《第七届全国超导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研究了YBCO单畴超导块的结晶形貌、取向、临界电流密度和磁悬浮力之间的关系.测量了不同直径超导块的磁浮力,大直径材料显示出更好的性能.对1200块30mm直径单畴超导块的性能进行了统计,80﹪以上样品的磁浮力密度超过10N/cm2,标志着批量化工艺已经建立.40~50mm直径单畴超导块也已能小批量的制备,最高性能达到16.8N/cm2.研究了超导块的俘获场特性.25mm直径的GdBaCuO单畴超导材料也被制备,Tc约94K,不可逆磁场超过4T.
-
-
唐晓东;
于泽民;
张翠萍;
汪京荣;
冯勇;
周廉
- 《第七届全国超导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原始粉末中加入CeO2及预烧结温度对控制Y-211粒子尺寸的影响和低温渗氧工艺对Tc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预烧结温度从940°C降低到900°C时,这种工艺改变对细化211粒子的影响比掺CeO2的作用大.在降低预烧结温度时,实验获得的最大磁悬浮力达到了12.7N/cm2.渗氧温度不仅影响临界转变温度等超导性能而且会影响YBCO块材的组织结构.研究发现对熔融构YBCO块材而言,采用低温渗氧工艺是比较适合的,即渗氧温度在400°C~500°C之间,如果超过500°C,样品中的宏观裂纹会增多.